中国肾脏移植组织配型技术临床应用指南.docx
《中国肾脏移植组织配型技术临床应用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肾脏移植组织配型技术临床应用指南.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肾脏移植组织配型技术临床应用指南摘要组织配型是影响肾脏移植成功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之-O目前我国各移植中心实验室组织配型技术及应用情况发展不一。为了推动肾脏移植组织配型临床诊疗的标准化,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联合发起制订了中国肾脏移植组织配型技术临床应用指南。本指南使用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针对肾脏移植组织配型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的15个临床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临床诊疗实践的21条推荐意见,旨在肾脏移植术前推广组织配型,提
2、高受者和移植肾脏长期存活时间,发挥精准医学在肾脏移植领域应用价值。关键词:肾移植;组织配型;指南肾脏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移植肾短期存活率比较理想,但10年存活率不足50%也。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移植肾长期存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antibody,DSA)介导的排斥反应。DSA的主要成分是抗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的抗体。移植受者HLA抗体的产生来自对供者(或输血、感染交叉反应等其他来源)同种异体HLA产生的免疫应答。因此供受者HLA的分型、受者HLA抗体的检测和特异性分析对于DSA的判别、排斥
3、反应风险的评估和分层、指导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iesmediaterejection,ABMR)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组织配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HLA高分辨分型方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抗HLA抗体的检测技术,推动了肾脏移植供受者选择达到更为精准的层面,促进了器官分配的科学发展,为肾脏移植受者个体化精准免疫抑制治疗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国各移植中心实验室组织配型技术及应用情况发展不一,各实验室检测体系和评判标准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对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理解存在不同,对于肾脏移植前是否进行组织配型以及组织配型的内容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针对组织配型内容、组织配型技术、实验室检测
4、体系和评判标准、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解读等问题,基于当前可以获得的最佳证据,明确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以临床实践和应用为导向,开展中国肾脏移植组织配型临床诊疗指南的制订工作。一、指南形成方法1 .达成共识的方法和标准:本指南达成共识的方法和流程主要基于2016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依据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表1),依据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具体要求进行制订和报告全文。推荐强度证据级别描述AIa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Ib结果可信区间小的RCTIc显示“全或无效应”的任何证据
5、B2a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2b单个的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的RCT,如失访率20%者)2c基于患者结局的研究3a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3b单个病例对照研究C4病例系列报告、低质量队列研究和低质量病例对照研究D5专家意见(即无临床研究支持的仅依据基础研究或临床经验的推测)表1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2 .指南使用者及目标人群:本指南供全国器官移植学科相关专业人员使用,推荐意见的目标人群为等待器官移植的受者和器官捐献志愿者。3 .临床问题的遴选及确定:工作组对国内外该领域发表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比对,针对既往指南中没有涉及和有研究进展的内容及临床医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初步形成20个临床问题。经过问卷调查和专家
6、组会议讨论,对临床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形成本指南覆盖的15个临床问题,涉及组织配型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两大方面。4 .证据检索与筛选:证据评价组按照人群、干预、对照、结局(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的原贝!对纳入的临床问题进行检索,检索MEDLlNE(PubMed)WebofScience、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指南、共识、规范、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观察性研究;检索词包括:肾脏移植、组织配型、HLA、DSA、致敏因素、免疫风险分层、校准群体反应抗体、非HLA抗体、错配、肾脏移植
7、长期存活和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等。文献检索时间为1964年1月至2023年10月。完成证据检索后,每个临床问题均由共识专家组成员按照题目、摘要和全文的顺序逐级独立筛选文献,确定纳入符合具体临床问题的文献,完成筛选后由两名专家进行核对,如存在分歧,则通过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协商确定。5 .推荐意见的形成:综合考虑证据以及我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等因素后,指南工作组提出了符合我国临床诊疗实践的21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后,工作组完成初稿的撰写,并提交外审组专家进行审阅,根据其反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指南终稿。二、肾脏移植组织配型的临床意义临床问题L肾脏移植供受者术前组
8、织配型包括哪些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组织配型?推荐意见L肾脏移植组织配型包括:ABo血型鉴定、HLA匹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和淋巴细胞毒性交叉试验。供受者组织配型可以通过:降低HLA错配负荷,评估受者免疫风险,指导致敏受者选择合理的临床路径并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术后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等,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物存活时间,因此推荐肾脏移植供受者术前进行组织配型。(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推荐意见说明:人类器官移植的成功起始于免疫学的突破,认识到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其造成的供受者差异是移植的天然免疫屏障。同卵双胞胎之间肾脏移植的成功提示了组织配型对移植的重要作用O之后的60年中,很多新
9、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研发成功并进入临床,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甚至配型欠佳的肾脏移植也能够获得满意的短期生存率田。因此组织配型未受到足够重视,其技术很长时间停留在血清学和细胞学水平。近年来,肾脏移植临床长期的观察总结发现,尽管免疫抑制剂越来越高效低毒,但是移植肾的长期生存率却停留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很难突破。组织配型包括ABo血型的配合、HLA匹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onantibody,PRA)的检测和淋巴毒交叉配型,而HLA匹配是整个组织配型的基石。HLA-AB、DR三个位点抗原错配的数量是衡量供受者HLA匹配程度的传统标准,错配数目的增加导致较低的移植肾生存率巴回。国内外
10、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HLA匹配和器官移植效果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o有研究对欧洲4万多例遗体肾脏移植结果进行分析,5年存活率随HLA匹配错配数的增加而降低,首次移植患者01个抗原错配组比HLA匹配较差组的1年存活率提高6%8%,10年存活率提高10娼应。我国也有研究者对此进行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切。因此,HLA匹配对于肾脏移植具有重要作用。1 .通过供受者HLA匹配减小HLA错配负荷:早在20世纪6080年代,供受者之间的HLA匹配就被发现与更好的移植效果和患者生存率有关3。I类HLA-A和-B抗原的匹配影响生存,但11类HLA-DR抗原的匹配影响最大.。大数据集和国内外数据库的分析表明,
11、HLA匹配对移植物存活有益MO在具有供受者HLA高分辨分型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最新的分子配型计算机程序工具,可以对HLA错配负荷进行评估,包括功能表位错配分析、预测间接可识别的HLAn类表位(predictedindirectlyrecognizableHLAepitopesII,PIRCHEII)评分、三维静电荷错配评分(three-dimensionalelectrostaticmismatchscore,EMS-3D)和氨基酸错配评分(aminoacidmismatchscore,AMS)必,。其中功能表位分析从供受者错配的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的数量,预测供者HLA对于受者的免疫原性大小。目
12、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功能表位错配数与受者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enovodonorspecificantiboy,dnDSA)、移植物肾小球病、ABMR等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对于HLA血清学抗原错配数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风险应。进行器官分配时,通过合理供受者匹配、减少功能表位错配数是减少术后发生排斥反应风险、提高长期生存率的理性选择出”。2 .评估受者免疫记忆(HLA预致敏):受者在肾脏移植以前,如有接触非己HLA的历史,就有可能产生免疫反应并形成免疫记忆,即有HLA预致敏史。受者HLA抗体检测阳性是HLA预致敏的证据(请注意: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预致敏)。体内存在HLA抗体的
13、患者被认为处于致敏状态,尤其是存在高水平DSA。PRA超过20%为致敏,达到80%以上为高致敏,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标准。2009年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UNOS)开始采用校准的群体反应性抗体(calculatedpanelreactiveantibodies,cPRA)来评估受者的致敏程度。CPRA是针对目标人群的HLA频率,计算供者HLA不能被致敏受者接受的百分比。美国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rganProcurementandTransplantationNetwork,OPTN)把高致敏定义为CPRA达到98%100%回。欧洲移植肾脏
14、分配系统自1980年开始采用虚拟PRA(virtualPRA,vPRA),其计算方式近似于CPRA-c研究发现,VPRA和峰值PRA(peakPRA,pPRA),等待移植患者所有PRA检测中,比值最高的一次PRA均为评估移植物致敏作用和预测移植物长期生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cPRA或vPRA可能是量化致敏程度最客观的参数c预存DSA(preformedDSA,pf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nceintensity,MFD值越高,移植术后发生ABMR的风险越高。3 .指导致敏受者脱敏治疗及评估治疗效果:移植前脱敏治疗方法包括免疫吸附、血浆置换以及B细胞清除等方法,在许多中心
15、显示出良好的结果国。检测受者外周血HLA抗体是指导脱敏治疗的依据,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最有效且快捷的方法之一。根据脱敏治疗前、治疗后患者HLA抗体水平,可以评估脱敏治疗方法是否有效,从而选择最有效的脱敏手段进行个体化脱敏治疗。4 .为致敏受者肾脏移植选择合理的临床路径:致敏受者携带有HLA抗体,存在对HLA的免疫记忆。首先需要通过其抗体谱的宽窄和强度评估供肾匹配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脱敏治疗。对于近期发生过同种异体致敏事件的患者,特别是再次或多次肾脏移植患者(例如免疫抑制剂做过调整),非常有必要采用致敏受者移植术前24h内的血清进行前瞻性的移植前供受者淋巴细胞交叉配型(CroSSmatch
16、XM)o另外,虚拟交叉配型(virtualcrossmatch,VXM)是基于受者当前和(或)既往的抗体检测结果与潜在供者HLA高分辨分型,评估供受者免疫相容性您LCPRA高的受者,获得可接受供肾的机会小,需要通过脱敏治疗并放宽对“不可接受错配”的限制方能增加移植机会。而CPRA低的受者,则不必进行脱敏治疗,可通过VXM避开致敏HLA,获得移植机会。对于“不可接受错配”阈值放宽的致敏受者,应适当增加免疫抑制强度,而“不可接受错配HLA标准严格的受者,其ABMR的风险与非致敏受者基本一致,不必增加免疫抑制强度。5 .指导术后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肾脏移植供受者HLA匹配程度、受者HLA致敏史(如
17、妊娠、既往移植、输血等)和HLA抗体检测的结果是对受者进行免疫风险分层的主要依据和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的重要参考免疫风险是对受者免疫抑制最低“有效”剂量的估算依据,感染风险则是对免疫抑制最高“安全”剂量的限制标准,二者之间是免疫抑制个体化的“安全有效”治疗窗口。对肾脏移植受者个体而言,感染风险主要由自身因素决定,是相对固定的,因此通过免疫风险的分层准确把握受者的最低有效剂量,是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的关键控制因素。术前供受匹配越接近,免疫风险相对越小,则对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要求越低,治疗效果越好。三、肾脏移植供受者HLA分型技术临床问题2:肾脏移植供受者HLA分型技术有哪些,如何选择?推荐意
18、见2:常用HLA分型技术包括: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序列特异性寡核甘酸探针法、基因测序法、下一代基因测序法等,前两种方法可以得到低、中分辨分型结果,后两种方法可以得到高分辨分型结果,各器官移植中心可根据实验平台实际情况选择HLA分型方法。对于死亡器官捐献者和所有等待肾脏移植受者推荐进行HLA-A、B、C、DRBkDQBkDPBkDQkDPAl及DRB345高分辨基因分型。(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推荐意见3:死亡器官捐献者根据获取时间的紧迫性,可以先进行HLA-A、B、DR、DQ中低分辨基因分型,后续再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为分析肾脏移植受者是否存在PfDSA或术后产生dnDSA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19、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推荐意见说明:1. HLA基因分型方法学简介及技术特点:常用HLA分型方法包括序列特异性引物法(sequencespecificprimer,SSP)、序列特异性寡核昔酸探针法(sequencespecificoligonucleotideprobes,SSOP)基因测序分型(SeqUenCingbasedtyping,SBT)二代测序法(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等。从对HLA等位基因的分辨水平可分为低分辨分型、中分辨分型和高分辨分型L(1)SSP:SSP的原理是根据已知HL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通过特异性引物与模板
20、DNA互补形成的PCR产物片段大小,判断HLA各位点的基因型。实验操作相对较简便,分型结果需要人工判断,分型结果常为低分辨率分型结果L(2)SSOP:SSoP的原理是在磁珠上包被基于已知HLA序列设计的寡核昔酸探针,再将标记上荧光信号的待检DNA片段反向与探针杂交,通过红绿激光荧光类型和强度来确定其基因型。该方法进行HLA基因分型为低或中分辨率水平,实验操作相对简便,分析数据时间较短,46h内完成。但存在结果判断可能有误,及分辨率较低,存在模棱两可等位基因组合较多的问题支上述两种方法,因分辨率低已逐渐不能满足临床肾脏移植的需要,但是在目前的器官捐献条件下,大多数移植配型实验室受时间、人员和设备
21、条件的限制仍在采用,将分配器官前供者HLA分型资料上传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hinaOrganTransplantResponseSystem,COTRS)o(3)SBT:SBT的原理为双脱氧终止法(又称Sanger测序法),是HLA基因分型检测的金标准,其针对HLA不同位点关键外显子区域进行DNA片段扩增,经PCR扩增后的产物进行测序反应,得到HLA高分辨分型结果,该方法实验操作复杂,1216h内完成,适用于等待肾脏移植患者、非紧急状态下器官捐献者进行HLA-AB、C、DRB、DQBl共5个位点、10个等位基因分型,可准确反映上述位点关键氨基酸序列。(4)NGS:NGS的原理为
22、大规模平行测序,可覆盖数百万个DNA片段的全外显子测序,需要45d完成整个实验步骤,具有分辨率高、准确分型、覆盖位点更广的优势。除可检测经典HLA-A、B、C、DRBkDQB1、DPBKDPAKDQAKDRB345位点外,还可以检测非经典HLA-E、F、G、H位点及MICA、MICB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98%以上的上报结果为该位点核昔酸序列的唯一等位基因型。适用于确定的捐献者、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者和所有等待肾脏移植受者,以及样本量较大的机构开展HLA基因分型囱。2. HLA高分辨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肾脏移植术后受者产生的抗HLA抗体,与供受者HLA基因错配密切相关。检测供受者HLA-A、B、
23、C、DRBKDQBKDPBKDQAKDPAl及DRB345各位点高分辨基因分型有以下临床优势:在供受者选择中,判断等位基因是否相合以及进行HLA抗原表位分析;当受者有预存抗HLA抗体,可准确预测供者是否存在不可接受错配的HLA位点,避免引发移植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对移植后进行dnDSA和非供者特异性抗体(nondonorspecificantibody,NDSA)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为临床移植物长期功能的评估、诊断ABMR提供实验和临床依据应M。因此,美国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会(AmeriCanSocietyforHistocompatibilityandImmunoGenetics,
24、ASHI)在2023年版的标准中明确提出对于器官捐献者HLA分型的要求:对于潜在活体供肾者必须检测HLA-A,B(Bw4Bw6),DRBl分型,推荐进行HLA-C、DRB345、DQAKDQBhDPAKDPBl分型,其中Bw4Bw6需要根据B位点结果进行分析,并在HLA基因分型报告中注明;对于死亡器官捐献者必须是在分子水平检测HLA-A、B(Bw4Bw6)、C、DR(DR51/52/53)、DQA1DQBKDPBl基因分型,并在报告中标明抗原型,其中Bw4Bw6DRB345需要根据B和DR位点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捐献者HLA分型结果需要上传器官获取组织(OrganProcurementOrga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肾脏 移植 组织 技术 临床 应用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