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我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及发展建议.docx
《十五五我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及发展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我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及发展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我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及发展建议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演变始终与国家产业政策高度相关。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以产能跨区域向沿海转移促进产业布局优化,以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全行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产业布局、组织结构调整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对此,我们应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着眼关键环节,主动作为、打通“堵点”,为行业“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一、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十三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沿海钢铁基地建设,钢铁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主要呈现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
2、特征。从布局现状看,粗钢产量数据显示:2024年,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5省粗钢产量合计5.2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52%,5省均位于东部地区。大型生产基地情况:2024年,我国单体粗钢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共有61个,其中51个分布在东部地区。截至2024年底,我国单体粗钢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沿海地区(距离海岸线5公里以内)钢铁生产基地共有26个,合计粗钢产量约1.60亿吨;单体粗钢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沿江地区(距离长江5公里以内)钢铁生产基地18个,合计粗钢产量约1.35亿吨;沿海、沿江钢铁生产基地达到44个,合计粗钢产量约3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产能的27
3、大型钢铁基地沿海沿江布局特征较为明显。形成钢铁布局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特征的原因:从资源因素来看,我国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我国许多钢企都是依托当地铁矿石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鞍钢、包钢、太钢等,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尤其是山西、内蒙古等地,为我国钢铁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支持,长期形成我国钢铁工业北重南轻的布局特点。这些年,很多城市钢厂搬迁将沿海地区作为首选地,原因既有环境容量大,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且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又临近大型港口,可以大幅降低原燃料运输成本。加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成熟,用钢需求量大,且基础设施完善,
4、也推动钢企从依托资源的内陆型布局逐步转向市场、资源并重的东部沿海布局。2024年,我国东部地区粗钢产量高达8.21亿吨,在全国产量中占比为81.7%,而西部地区粗钢产量1.84亿吨,占比仅18.3%,呈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格局。目前,我国存在区域钢材供需错配现象。比较突出的是,华北、东北地区钢材产量大于消费,而华东、中南等地区钢材产量小于消费。2024年,我国钢材产量最大的华北地区全国占比达34.7%,而钢材消费仅占21.3%;东北地区钢材产量全国占比7.1%,而钢材消费占比仅4.1%;华北和东北为全国唯二的钢材净流出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为钢材净流入地区,导致我国“北钢南运”局面
5、的形成。(见图1)图12024年我国各地区钢材生产及消费占比()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产业布局调整正由资源型布局逐步转向消费型布局。从世界主要产钢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演变趋势看,在钢铁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在空间上呈现出围绕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进行布局的特征,同时围绕钢铁产业在周边区域重点发展下游用钢行业。但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钢铁蓄积量持续增加,废钢资源变得丰富,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制造业发达地区获取废钢成本相对较低,钢企往往选择围绕主要工业带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对沿海型布局而言,其本质就是资源全球优化配置、生产贴近市场。各国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
6、制造业发达地区往往处于沿海,当地废钢资源充足,同时依托临近大型港口优势能够更为经济地获取进口铁矿石、煤炭、废钢等原燃料资源。钢企在沿海地区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既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又便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沿海经济带(如长三角、珠三角)经济更为发达,汽车、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聚集,因此,内陆钢企选择向沿海地区转移建设大型长流程钢厂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对资源型布局而言,与钢铁工业在起步发展阶段围绕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进行布局不同,随着绿色低碳要求不断提升,内陆地区开始围绕废钢、电力(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电力)资源丰富地区在城市周边布局中小型短流程钢厂,以满足周边地区用钢需求。这也成为
7、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的另一方向。基于上述分析,“十五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发展方向主要是:持续推动钢铁产能由过度集中地区向其他区域有序转移,逐步缓解区域钢材供需错配问题。新布局的长流程钢铁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在能源总量有保证、环境容量有富余、水资源丰富、物流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新布局的短流程钢铁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在废钢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和成本有优势(尤其是绿电资源)、满足周边市场钢材需求的内陆城市周边地区。二、我国钢铁工业组织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十四五”以来,我国钢企联合重组取得了积极进展,收获很多宝贵经验。中国宝武先后重组昆钢、新钢和战略投资山钢,鞍钢集团先后重组本钢、凌钢,中信
8、泰富特钢与南钢携手打造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企业,建龙重整西宁特钢,敬业集团相继收购连云港兴鑫钢铁、日钢营口中板。受此推动,“十四五”以来,我国钢铁产业的粗钢产量集中度(“CR”)波动回升,“CR4”由2021年的25.1%上升至2024年的26.9%,上升1.8个百分点;“CR10”由2021年的41.4%上升至2024年的42.0%,上升0.6个百分点。(见图2)图2“十四五”以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变化2024年,我国钢铁产业“CR3”仅为22.9%,虽然较2016年低点有大幅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2024年,美国钢铁产业“CR3”为66.6%,日本达到86.0%,韩国高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我国 钢铁产业 布局 调整 方向 发展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