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
《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智能化项目技术规范书一、项目概况1二、设计原则1三、设计依据2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4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五、总体要求6六、系统设计76.1 视频监控系统76.1.1 系统概述76.1.2 方案设计76.2 综合布线系统106.2.1 系统概述IO6.2.2 方案设计116.3 计算机网络系统17631系统概述176.3.2方案设计186.4 校园广播系统206.4.1 系统概述206.4.2 方案设计206.5 机房系统21651系统概述216.52各子系统技术要求216.6报告厅音视频系统256.6.2系统概述25662系统建设内容251.1.2 方
2、案设计291.1.3 智慧黑板系统架构图.301.1.4 电子班牌316.8 计算机教室系统316.8.1 系统概述316.8.2 方案设计326.9 综合管路系统34691系统概述346.9.2方案设计356.10 信息发布系统406.10.1 系统概述406.10.2 系统功能406.10.3 方案设计416.11 录播教室系统446.11.1 系统概述446.11.2 方案设计446.12 校园电视台系统496.12.1 系统概述496.12.2 .功能需求496.12.3 技术要点496.13 比赛计时计分系统526.13.1 系统背景526.13.2 系统设计目标526.13.3 系
3、统设计方案526.13.4 系统实现与测试546.13.5 系统应用与维护546.14 智慧图书馆系统546.14.1 系统概述546.14.2 方案设计556.15 多媒体会议系统566.15.1 系统概述566.15.2 能需求576.15.3 技术要点57七、项目建设期59八、项目招标方案608.1 招标范围608.2 招标方式608.3 招标组织形式60九、设计概算与资金筹措619.1 概算依据619.2 设计概算表62十、项目培训6310.1 培训内容6310.2 培训方式6310.3 培训人员配置63一、项目概况小学总建筑面积约22983Itf,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风雨操
4、场兼报告厅、运动场、门卫等;同时建设3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沙池等。本次设计共15个子系统,分别为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机房系统、报告厅音视频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教室系统、综合管路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录播系统、校园电视台系统、比赛计时记分系统、智慧图书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二、设计原则令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采用先进性的概念、先进成熟的技术、便于操作的设备,而且具有拓展潜力,又能保证“人性化”管理的主导地位。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不但可以反映当今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并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代技术,关键设备选用国内主流的先进产品。令实用性和
5、经济性系统建设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经济与实用的原则。令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令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令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设计的系统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令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
6、统的可扩展和维护。整体设计,按照高性能、高性价比、适度超前、留有余量,分期实施。三、设计依据此次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主要依据如下:(1)业主方需求;(2)所有国内和当地政府机关及部门颁布的最新的法定条例、规范、标准、施工准则和业务条例,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所列各项(若项目实施中,有新的替代规范,则执行新规范):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
7、0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16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29315-202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A/T1127-2013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11141-201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526-2021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智能
8、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图书馆(室)建设指南扩声、会议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5055-2008)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电子会议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1043-201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32-2018)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2010)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T28049-201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标准(GB/T50371-2006)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2011)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9、GB/T50076-2013)扩声系统工程施工规范(GB50949-2013)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GY5045-2006)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GYJ26-86)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GYJ43-90)有线广播录、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GYJ26-198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智能化工程建设已成为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选择。推进小学智能化工程建设既是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10、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举措,在当前技术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具有充分的可行性。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和多方协同,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策导向与战略要求。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文件。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
11、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这些政策为小学智能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教育质量提升与教学模式创新。智能化工程建设为小学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机遇。智能化环境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互动式、沉浸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因材施教的转变。校园管理与服务效能提升。智能化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智能化系统还能实现校园安全预警、设备运维等功能,为师生创造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学习生活环境。综上所述,推进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既是响应
12、国家政策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路径,对小学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具有深远意义。4.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不仅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在当前技术条件和发展环境下也具备显著的可行性。技术基础与解决方案成熟度当前,支撑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的关键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不断优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中小学智慧校园的研究,学习情景识别和环境感知技术、移动互联和移动应用技术、社交网络技术、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等技术已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载体。这些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构
13、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教育教学空间成为可能。在硬件设施方面,市场已出现越来越多适合小学教育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企业正在加快开发匹配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模型训练平台,以及可切分算力的国产算力服务器产品,为中小学校提供低成本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经济可行性小学智能化工程建设的经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成本下降和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随着技术普及和规模效应,智能化教育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成本持续降低。从投资回报角度看,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虽然初期需要一定投入,但能够带来长期的教育质量提升和管理成本节约。如智慧校园的节能系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化教学平台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优质资源共享可以减少重复建
14、设,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初期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总体要求1 .一般要求本技术规范书主要对小学智能化项目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设备性能作了说明,投标单位需认真、仔细的阅读本文件,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单位须保证提供符合本条件和标准的优质产品及设备材料,提供的各类辅材需要符合国标要求。本项目按国家、部委和设计要求的规范及标准施工及验收,同时执行安徽省地方规范的有关规定以及教育部门最新规范。投标人中标后智能化产品设备选型配置清单需报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三方签字盖章确认后方可进场安装。投标人应充
15、分的考虑本项目的建筑智能化专业安装及调试(含单机调试和联动调试)、试运行、工程验收、系统集成、相关软件的免费升级、与各机电设备的接口对接等工作,并在投标中给予充分的考虑。本项目技术规范书中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或检测报告、检验报告等加盖原厂公章,投标人可以提供全部资料或提供封面及关键页(关键页必须能体现招标文件要求的内容),技术规范书中要求提供检测报告、检验报告、测试报告同等有效。为保证产品为正品,投标人中标后需提供厂家针对本项目的原厂质保函复印件并加盖原厂公章。要求各系统所使用设备和材料必须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在施工中所采用的任何设备及产品的随机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出厂质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16、仪表工具、备品备件等必须齐全完好。为了减少工程界面、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以及便于将来系统维护与管理,本技术文件要求系统产品为同一品牌的产品必须满足同品牌要求。2 .质量要求承包人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的,具有无破损的原厂包装,并符合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如不符时,承包人应负全责并免费更换全部不合格产品。所有因产品规格不符、产品质量不符及产品损坏而造成的工程延误和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承包人负责,发包人保留终止合同和向承包人索赔的权利。投标人须保证本项目所提供的软件均为正版软件,且所提供的软件、中间件及开发接口的版权、著作权无争议,本项目涉及软件为成品软件。3 .兼容性要求为保证项目建成后学校能
17、够方便使用、管理和维护智能化设备,要求智能化各个子系统须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六、系统设计6.1 视频监控系统6.1.1 系统概述视频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摄像机通过网线、光纤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控制主机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视频监控系统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
18、智能化管理的体现。对于保障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总体上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和应对能力。6.1. 2方案设计随着IP网络和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图像视频压缩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化、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得到广泛使用。视频监控系统防范于未然,用来实现较周密的外围区域的区域管理,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作为现代化管理有力的辅助手段,视频监控系统将现场各区域的视频图像传送至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在不亲临现场的情况下可客观地对各监察地区进行集中监视,发现情况统一调动,节省大量巡逻人员,还可避免许多人为因素。
19、并结合现在的高科技图像处理手段,还可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事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有了良好的环境,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视频监控系统分别由前端采集系统、视频传输系统、视频存储系统、视频显示系统构成。本次小学视频监控系统前端采集部分均采用网络式高清监控系统。后端部分管理及存储设置在综合教学楼一层智能化机房。6.1.2.1前端采集系统室内场所夜间照度较低,在没有有效补光的情况下,需要摄像机配备红外灯进行补光,才能实现更佳的监控效果。因此,在室外场所,推荐红外补光的低照度高清网络摄像机。在室外环境中,其照度环境更为苛刻,普通的低照度摄像机仍然不能完整的呈现出彩色效果。教学楼、综
20、合教学楼、食堂报告厅、室外运动场、校园主出入口、室外主干道、室外周界等区域前端信号采集部分设计。本次前端共计305台摄像机,其中半球摄像机89台,枪型摄像机212台,防油污摄像机3台,电梯专用半球摄像机1台。布点原则:根据校园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前端摄像机,以达到最优的视频监控效果。具体点位分布如下:在校园主要出入口、室外主干道设置枪型摄像机;在教室设置半球摄像机;在走廊设置枪型摄像机;在电梯设置电梯专用半球摄像机。6.1. 2.2视频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部分的造价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关系到整个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
21、选择合理、有效的传输方式。6.2. 2.3视频存储系统(1)支持存储状态管理:存储设备应能直观、实时的体现存储的状态信息,应能直观的体现存储情况;(2)网络适应性:应具备较强的网络适应能力,能支持远程虚拟通道预览,充分获取监控图像信息的同时节省网络传输带宽;(3)由于存储系统不仅要支持多路摄像头的监控数据为并发实时顺序写入,同时要满足多级监控中心对同一数据源的多路并发随机读取,对于存储系统带宽、持续读写性能、控制器处理性能要求很高。存储设备的控制性能、持续读写带宽必须需随着摄像头数量的增加和存储容量的扩展而同步提升,以满足监控系统的带宽、性能需要。(4)系统采用后端集中存储的方式进行视频存储,
22、后端存储时间为45天,关键场所存储时间为60天,实现全自动刷新,循环存储。能够进行多任务操作,监控、查询等互不影响。监控视频通过网络传输,室内监控设备通过网线就近接入网络设备,室外设置交换机,将分散的室外监控摄像机连接到交换机。系统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的方式,确保系统用电稳定,在停电状态下,监控能正常运行。后端设备设置在机房,包含监控一体平台、磁盘阵列等。本次设计监控存储容量计算存储空间的计算方法如下:单路实时视频的存储容量(TB)=【视频码流大小(Mb)X60秒X60分X24小时X存储天数/81/1024/1024CBR系数,其中,视频码流为4Mb,CBR系数为1.25。则1路1080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智能化 项目 设计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