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临床诊疗指南.docx
《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临床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临床诊疗指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临床诊疗指南摘要原发病复发是降低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率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移植受者移植术后有不同程度复发风险,可对移植肾造成损害。随着对自体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的诊疗水平也在逐布提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充分阅读、分析和总结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文献,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对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的风险、预防措施、复发的诊疗措施及预后等内容,依据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方法对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进行客观评估,制定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临
2、床诊疗指南,在本指南中对相应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以提升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关键词:肾脏移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移植肾原发病复发;治疗;指南肾脏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包括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受者移植肾带功死亡和原发病复发等。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新型配型技术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外科因素、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丧失明显减少,而一些特殊类型早期移植肾原病复发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给移植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晚期移植肾原发疾病复发可有蛋白尿、血尿和血肌酎升高等临床表现,伴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移植肾组织损伤,影响移植肾功能
3、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immunoglobulinAnephropathy,IgAN)在肾脏移植术后复发率为9%66%,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复发率为20%100%,膜性肾病复发率为30%50%,伴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I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withmonoclonalIgGdeposit,PGNMID)临床复发率为30%35%,组织学复发率89%,C3肾小球肾炎(C3glomerulonephritis,C3GN)复发率为67
4、而致密物沉积病(densedepositdisease,DDD)复发率为80限100%,其中PGNMlD、DDD和FSGS复发对移植肾预后有重要影响Q。为提升肾脏移植成功率,需要从术前评估开始,尽可能明确原发病,评估其术后复发的复发率及危害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根据复发率高低采取预防措施。国内由于自体肾活组织病理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的普及率整体偏低,等待肾脏移植的名单中绝大部分患者原发病不明,这部分人群在术前评估同样需要注意评估移植肾肾小球疾病复发的风险。对术后移植肾原发病复发高危的肾脏移植受者,术后需采取严密监测,以尽早识别复发并及时治疗。综上所述,需要制定移植肾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临床诊
5、疗指南来指导和规范移植医师的医疗实践,以提升移植肾存活率。一、指南形成方法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上以中英双语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3CN831)。制定过程遵循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的基本方法及程序。(一)临床问题的遴选及确定工作组对国内外该领域发表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比对,针对既往指南中没有涉及和有研究进展的内容及临床医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初步形成19个临床问题。经过问卷调查和专家组会议讨论,最终形成本指南覆盖的30个临床问题,主要涉及移植肾肾小球原发疾病复发率、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和预后等方面。(二)证据检索与筛选证据评价组按照
6、PIeO原则即人群(population)干预(intervention)、对照(ComPariSon)、结局(outcome)对纳入的临床问题进行解构和检索,检索MEDLINE(PubMed)、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纳入指南、共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非RCT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类型的证据。检索词包括肾脏移植原发病复发基因检测IgA肾病”FSGS膜性肾病C3肾小球肾炎”致密物沉积病和PGNMID”等。文献的检索
7、时间为1992年1月到2024年1月,对其中部分综述中提及的关键文献力争找到原文引用。完成证据检索后,每个临床问题均由共识专家组成员按照题目、摘要和全文的顺序逐级独立筛选文献,确定纳入符合具体临床问题的文献,完成筛选后两人进行核对,如存在分歧,则通过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协商确定。(三)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分级本指南使用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表.)推荐强度证据以别描述AIaRCT的系统评价Ib结果可信区间小的RCTIc显示全或无效应”的任何证据B2a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2b单个的队列研究(包括低质辰的ReT,如失访率20%者
8、2c基于患者结局的研窕3a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3b单个病例对照研究C4病例系列报告、低质量队列研究和低版量病例对照研究D5专家意见(即无临床研究支持的仅依据基础研究或临床经验的推测)表1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注:ReT为随机对照试验(四)推荐意见的形成综合考虑证据以及我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等因素后,指南工作组提出了符合我国临床诊疗实践的40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后,工作组完成初稿的撰写,经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专家两轮会议集体讨论定稿。二、肾脏移植受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复发概述(一)原发病未明的肾脏移植受者术前评估和复发风险临床问题1:
9、原发病未明的肾脏移植受者,是否需要做全面的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原发病?推荐意见1:原发病未明的肾脏移植受者行详细术前评估以尽可能明确原发病(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推荐意见说明:多项研究显示有相当比例的肾脏移植受者为原发病未明的终末期肾病(unknownend-stagerenaldisease,uESRD)o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约58%的波兰肾脏移植受者原发病不明。一项包含了438例于2005年至2012年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的白种成人受者的研究显示有多达41%的受者原发病未明。在中国,绝大多数肾脏移植受者原发病未明。一项纳入了中国27个省份的横断面研究显示终末期肾病(end-stag
10、erenaldisease,ESRD)最常见的病因是肾小球肾炎(45%),而20%的患者原发病未明。部分原发病未明受者,其原发病可能是肾小球肾炎,在肾脏移植术后均可能复发,因此需要尽可能明确原发病并在术前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临床问题2:原发病未明的等待肾脏移植患者应常规做哪些血液学检查以协助明确原发病?推荐意见2:建议原发病未明的等待肾脏移植患者进行肾小球疾病指标的检查,如自身抗体、抗GBM抗体、ANCA、C3、C4、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抗PLA2R抗体等指标(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推荐意见说明:移植肾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均可影响肾脏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如IgAN、FSGS,特发性膜性肾
11、病、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3肾小球病、狼疮性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肾炎,抗肾小球基膜型肾小球肾炎等,均可损害移植肾,影响受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肾脏移植术前评估时一,血液检查应包含自身抗体、C3、C4(与狼疮肾炎相关)、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与血管炎相关)、抗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A2receptor,PLA2R)抗体(与膜性肾病相关)、免疫固定电泳等项目。而目前用于科研的血清半乳糖缺陷型IgAl(可能与IgA相关)、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SOlUbIe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
12、suPAR,可能与FSGS相关)等生物标志物有利于评估移植肾IgAN和移植肾FSGS复发的风险叫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展这些项目检测。临床问题3:原发病未明的肾脏移植受者是否需要行基因检测?推荐意见3:建议所有原发病未明的等待肾脏移植患者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方法包括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sequencing,WES)或者肾病基因测序(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推荐意见说明:在临床实践中,uESRD患者并没有接受系统调查以明确罕见的遗传病因,无系统性表现的遗传性肾病往往不可能仅凭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在缺乏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或存在非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情况下,基因检测结果有
13、助于可靠和特异性的肾脏疾病诊断,优化肾脏移植术前及术后的管理。在多达30%的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和12%56%的原发未明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和ESRD患者中都发现了单基因病因区叫U鸟骂以国。WES在不同类别的肾脏疾病中有一定的诊断效用,一项对3315例CKD患者进行WES发现其中307例(9.3%)存在诊断修正,包括66种不同的单基因疾病,其中89%对临床管理具有一定意义诬,基因检测可准确引导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及相应的靶向治疗。除此之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对CKD患者进行385个相关基因检测,评估基因检测对CKD的诊断及管理的影响,研究
14、发现对于48.8%的患者,阳性基因检测结果提供了新的诊断或新的分类,改变了90.7%的阳性基因检测患者的临床管理,这也证明基因检测能帮助改进了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预测疾病预后,增加肾外表现的评估,并量化肾脏移植后的疾病复发风险。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对肾脏移植等待名单中的142例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该队列分为85例原发病明确的患者及57例原发病未明的患者,通过进行肾脏相关Panel的检测对12%的原发病未明患者确定了病因,降低了原发病未明的受者比例,因此基因检测可协助明确原发病未明受者的病因,为肾脏移植术后精准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巴临床问题4:原发病未明的肾脏移植受者发生移植肾肾小球疾病的风险如何?推
15、荐意见4:原发病未明的肾脏移植受者发生移植肾肾小球疾病的风险与活检明确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glomerulonephritis,GN)的风险相当,建议肾脏移植术后严密监测,必要时行移植肾活检,以尽早明确诊断(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推荐意见说明: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透析和移植(ANZDATA)登记处的数据显示与GN的受者相比,uESRD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GN所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概率较低,死亡删失的移植肾功能失功率低凶。既往也有研究报道原发病未明的受者术后5年移植肾存活率并不低于原发病为IgAN的肾脏移植受者,且优于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受者。需要指出的是,与原发性GN的受者相比
16、原发病未明的受者发生移植肾GN所致的移植肾功能丧失发生率低得多(1%比5%),5年及10年整体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发生率也较低(分别为79%比84%、63%比67%),死亡删失的移植肾功能丧失发生率较低,但原发病未明受者发生移植肾带功死亡及5年全因死亡率较高(86%比94%)3。KinI等叱研究发现原发病未明的受者术后移植肾GN累积发病率低于原发病为IgAN的受者,但与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受者类似,且IgAN是原发病未明受者术后最常见的移植肾GN。最近,国内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发现原发病不明的肾脏移植受者与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的受者相比,移植肾肾小球肾炎的累积发生率和死亡删失的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发生率
17、相似。男性、移植时年龄小、移植前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是移植肾肾小球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IgAN是最常见的移植肾肾小球肾炎类型四。(二)基因检测在辅助诊断肾脏疾病的应用临床问题5:基因检测是否有助于ESRD患者的原发病诊断?推荐意见5:推荐ESRD患者行基因检测,以提升原发病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特定人群行基因检测价值更大(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推荐意见说明:已知大部分早期发生的CKD是由单基因引起的。迄今为止,已知有450个单基因(与单基因疾病同义)一旦发生突变,就会导致CKD,在儿童群体中占30%的病例,在成人群体中占5%30%的病例U坨。检测CKD的单基因,可以提供分子遗传诊断,并为E
18、SRD患者的肾脏移植相关管理提供帮助四型出。WES有助于明确基因诊断,也有助于修正临床诊断,或者对于已明确的临床诊断进行更精细的基因诊断,有助于精准治疗。一项单中心研究纳入104例儿童肾脏移植受者,进行WES,其中32.7%受者发现了单基因突变。不同疾病谱中WES结果阳性率不同,依次是肾结石100%,肾囊肿和纤毛病68%,耐糖皮质激素肾病综合征43%,先天性肾脏和尿路异常(congenitalanomalieso及决定是否施行防治措施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o推荐意见7:推荐综合基因检测的阳性率及对临床诊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行基因检测,对于儿童发病、家族史、家族近亲婚育史、合并
19、肾外疾病表现、临床可疑遗传性肾病者和推荐意见2中的疾病以及UESRD肾脏移植受者推荐行基因检测(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o推荐意见说明:一些肾小球疾病移植后复发率高,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等。基因检测结果有助于提高原发病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判断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术后复发率,有助于指导移植受者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以减少早期移植肾功能丧失药维织。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对104例移植受者行WES检测,其中34例(32.7%)确定了CKD的遗传原因回。在该研究中,基因诊断效力最高的是患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3/3),其次是肾囊性纤毛病(7/9),耐糖皮质激
20、素肾病综合征(9/21),CAKUT(10/55)和慢性肾小球肾炎(1/7),由此可见,基因检测在不同原发病中的诊断效力不同。基于对目前已报道的遗传性肾脏病的认识,如出现以下情况,可考虑行基因检测:起病年龄早,尤其是在婴儿期、胎儿期即出现症状,如1岁以内发生的肾病综合征、CAKUT,多囊肾等;伴有肾外表现的肾脏病,如合并其他系统的发育畸形、眼部病变、耳部病变等;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耐药的肾病综合征;不明原因尤其是有肾脏病家族史的血尿和(或)蛋白尿,不明原因的肾功能损害;不明原因的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等;其他肾活检或影像学检查提示可疑遗传性肾脏病者;提供遗传咨询,如对于
21、单基因遗传病,明确致病基因变异,结合遗传方式,可为遗传性肾脏病家庭提供遗传咨询也置。由于遗传因素约占成人ESRD病因的10%30%,占儿童终末期肾病的原因30%65%,相比于成人,遗传因素在儿童ESRD的病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使得儿童ESRD患者的基因检测的诊断效率更高。临床问题7:肾脏疾病的基因检测有哪些检测方法?推荐意见8:推荐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家族史和病因诊断的疑难程度等选择相应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Sanger或NGS的目标基因组合测序、NGSWES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拷贝数变异等(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推荐意见说明: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
22、nreaction,PCR)靶向基因检测和基因测序等,基因测序包括Sanger法测序以及NGS,目前应用较多的是NGS目标基因组合测序和WES,有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sequencing,WGS),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则能提供其他额外信息侬,圜。不同测序技术覆盖检测范围不同、成本不同,经济效益比不同,适用于不同人群他刈。对于成人CKD患者,常见的致病突变基因包括PKD1、PKD2、C0L4A3C0L4A4COL4A5以及UMOD等,儿童的致病突变基因则更为广泛坦T迦。WES可评估单基因或表型驱动的全基因组检测可能无法评估的基因。
23、一项涉及307例通过WES发现诊断变异的患者的分析显示,目标基因组合测序最多可协助136个病例确诊(44.3%)皿。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肾脏病理和家族史等选择相应的基因检测技术。对于遗传异质性不高、临床表型较明确、家族史较明确的遗传性肾病,可使用目标基因检测(如Sanger法测序或NGS目标基因组合测序)。对于遗传异质性、临床表型不明确或目标基因检测无明确结果,可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甚至是全基因组测序,以提高诊断率。基因检测的解释需要专业知识,且可能受限于当前的基因知识库和检测技术。临床变异结果的判读需依据相应的指南共识。由肾脏病专家、遗传学家和移植医师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
24、能更准确地综合评估基因检测结果,并提供与肾脏移植相关的咨询意见。三、移植肾原发病复发的诊断和监测生物标志物临床问题8:移植肾原发病复发的诊断是否需要移植肾活检?推荐意见9:肾脏移植受者怀疑移植肾原发病复发时,行抗PLA2R抗体检测有助于部分膜性肾病的诊断,推荐行移植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对复发高危受者行程序性移植肾活检。(推荐强度A,证据等级Ib)推荐意见说明:抗PLA2R抗体检测对于肾脏移植术后无创诊断移植肾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价值。经活检证实的移植肾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有70%80%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PLA2R抗体因。然而,大部分移植肾原时血清APRIL水平预测移植肾IgAN复发的曲线下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植 原发性 肾小球 疾病 复发 临床 诊疗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