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专家建议.docx
《经导管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专家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导管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专家建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导管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专家建议摘要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患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无症状从而长期被临床忽视,但晚期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会出现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由于三尖瓣外科手术尤其是单纯三尖瓣手术量占整体心脏手术比例较小,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手术时机等仍有争议,众多三尖瓣反流患者并未得到有效治疗。近年来随着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三尖瓣反流已逐渐引起关注。目前,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早期的研究数据证明了经导管缘对缘瓣叶修复术、直接瓣环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等微创治疗技术的可行性。未来三尖瓣的介入治疗将稳步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
2、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围绕三尖瓣反流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制定了该建议,旨在改善对三尖瓣反流的认识与诊治。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三尖瓣反流患者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出现症状,因而长期被临床忽视。重度三尖瓣反流加重右心房、右心室负荷,继而出现包括静脉淤血等右心衰竭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同时因右心前向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又进一步引起虚弱或活动耐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然而,由于三尖瓣反流对临床结局影响小等错误观念,以及三尖瓣反流患者晚期常合并各种并发症导致手术风险增加,目前报道的单纯三尖瓣手术的住院死亡率高等原因,这一瓣膜疾病的
3、治疗比例远低于左心动脉高压、心房颤动、左心疾病及左心瓣膜术后等有关,造成三尖瓣瓣环扩张伴或不伴瓣叶牵拉。继发性三尖瓣反流中最常见的病因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疾病等左心系统疾病(占比超过50%)。左心瓣膜术后常会出现三尖瓣反流加重或新发三尖瓣反流;心房颤动也是三尖瓣反流的常见原因,发病超过10年的心房颤动患者中,多数会出现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目前认为长期的心房颤动将造成瓣环扩张、右心房扩大,从而形成房性三尖瓣反流。与继发于左心疾病的三尖瓣反流相比,房性三尖瓣反流患者通常更年长、女性更多、右心房扩大较左心房更为明显、肺动脉收缩压较低,应予以鉴别。对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最新的分型方式试图根据瓣叶活动度、
4、瓣叶交界情况、三尖瓣瓣环/右心室/右心房重构的不同,将其区分为房性三尖瓣反流与室性三尖瓣反流,用以指导选择更适合患者病理生理变化的治疗方式。轻中度三尖瓣反流可以长期无症状,重度三尖瓣反流影响血流动力学平衡,造成心排出量下降,右心衰竭表现明显,可出现乏力、虚弱、颈部搏动感、腹腔积液、肝大、明显水肿等。长期心力衰竭及低心排状态下,三尖瓣反流患者尤其在疾病晚期,常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除循环系统,还包括呼吸、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及皮肤改变,此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都将受到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三尖瓣反流的发病率低于二尖瓣病变,高于主动脉瓣病变ES。但三尖瓣反流患者心脏杂音多不明显,因发现杂音而接受超
5、声心动图检查的几率偏低,因此三尖瓣反流的检出率可能被低估。据估计,75岁以上人群中,三尖瓣反流患病率接近4%E。曾有多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标准化问卷得出我国31个省份15岁以上人群中,任何程度三尖瓣反流的患病率为08%加。根据我国人口基数,估测我国三尖瓣反流患者数应在800万至100o万。由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与年龄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三尖瓣反流的发病率还会逐渐升高,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住院患者中,根据China-DVD研究,我国老年瓣膜病住院患者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的患病率为36.3%E18O二、三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既往统计,仅5%的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接受了外科治疗,其中86%是在患者进
6、行其他心脏手术时同期开展的Mo目前对于无左心手术指征的三尖瓣反流患者,指南多针对原发性病变且表述较为模糊,如可以考虑单独三尖瓣外科手术(11b,C)、可以通过单独三尖瓣外科手术缓解症状及减少反复的住院治疗(11a,B):20故其外科治疗指征的把握较为困难。三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为介入治疗器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分为修复与置换两大类,前者包括(I)DeVega修复术,即利用缝线将前瓣、后瓣及隔瓣部分缝合环缩,达到缩小三尖瓣瓣环以减轻三尖瓣反流的作用;Kay修复术,即利用缝线将后瓣环进行折叠环缩,相当于二瓣化。(2)瓣环成形术。将三尖瓣人工瓣环植入于原位三尖瓣瓣环处,从而纠正扩大的三尖瓣瓣环立体结构及
7、过大的直径。(3)三尖瓣前瓣加宽修复技术。置换技术适用于瓣叶出现严重病变、较难修复时。目前临床实践中,外科修复及瓣环成形术的使用较置换术多,早期及晚期结局较好mO三、三尖瓣反流的经导管治疗经导管的三尖瓣介入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包含修复和置换两大类,已有2款瓣叶夹合及1款瓣环修复器械获得了CE认证,但适应证尚局限于经优化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且外科手术风险高危者。此外也有在既往外科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或置换术后行经导管的三尖瓣环中瓣或瓣中瓣治疗的报道。目前来源于瓣叶缘对缘夹合技术的三尖瓣介入治疗经验相对较多,其优点是可以经外周静脉途径实施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缺点是解剖条件适合缘对缘夹合的比例
8、低、术中超声心动图实时引导的影像质量较差、对三尖瓣反流的降低幅度有限,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回,三尖瓣反流介入置换装置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优点是瓣膜植入能更有效消除三尖瓣反流,明显降低右心房压力及体静脉压力,增加心输出量,但部分器械还需经心房途径实施,相对经血管路径创伤较大,而且为提高在瓣环扩张、瓣叶无钙化情况下的锚定成功率,器械尺寸普遍较大,瓣膜支架也可能影响传导束,尚需进一步优化植入路径和器械锚定原理、尺寸;同时,生物瓣的耐久性也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即便三尖瓣介入治疗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且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处于疾病晚期,目前的临床结果(非随机对照研究)还是证明了三尖瓣介入治疗相比于传统
9、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部分临床试验的结果总结于表1:628o表1部分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器械临床试验结果研究名称器械类型/名称样本量(例)STS-PROM(%)植入成功率(%)术后残余三尖播反流30d死亡率(%)KCCQ评分triscend461置换/EVOQUE17610.094.4术后1年时97.6%W轻度1.7(心原性死亡)术后1年时提高25.7分TRILUMlNATEH加缘对缘修复/Triclip350(其中实验组172例)无98.8术后1年时88%W中度0.6(非心原性死亡)术后1年时平均提高12分CLASPTR4271缘对缘修M/PASCAL657.
10、790.8术后1年时86%W中度3.1(心原性死亡)术后1年时提高18分TriBAND*128瓣环环缩/Cardioband617.196.7术后30d时69%W中度1.6(全因死亡)术后30d时提高17分注:STS-PROM为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死亡风险预测,KCCQ为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三尖瓣反流的介入修复装置设计理念大多模仿外科修复术式的原理,主要分为瓣环环缩或瓣叶对合两大类。瓣环环缩器械主要包括:(1)TriCinch,由穿刺螺母、腔静脉支架以及连接两者的涤纶带组成,通过牵拉缩小瓣环消除三尖瓣反流L类似器械还有Trilign等。(2)Cardioband,即通过介
11、入植入的涤纶瓣膜成形环,将成形环自前-隔瓣交界向隔-后瓣交界顺时针释放并进行锚定,通过调整成形环形状缩小瓣口面积消除或减少三尖瓣反流。(3)K-Clip,国产器械,该装置经颈内静脉途径由金属夹折叠扩大的三尖瓣瓣环进而实现环缩。瓣叶对合器械主要包括:(1)MitraCIiP/TriClip,经导管植入夹闭器,主要根据反流区域对应夹合隔瓣与前瓣/后瓣来减少反流面积,从而减少三尖瓣反流。TriClip在MitraClip基础上,延长了夹闭器长度及开口角度,便于抓捕三尖瓣瓣叶,同时改进了输送系统。(2)PASCAL,瓣叶钳夹的宽度更宽,夹臂可实现独立瓣叶捕获,且对合中心加有充填物(Spacer),可在
12、进一步减轻反流的同时减少夹子对瓣叶的牵张力。(3)DragonFly,国产器械,也具备独立瓣叶捕获和中心填充物的设计0三尖瓣反流的介入置换装置包括异位与原位置换两大类。前者通过在上、下腔静脉植入人工瓣膜阻止右心室收缩期血液通过上、下腔静脉反流至体循环,或者在固定于上、下腔静脉的支架内,位于右心房侧开口处附加人工瓣膜,TriCVaIve、TriCento及用于主动脉瓣位的SAPlEN瓣膜都曾被用于异位置换。原位置换器械主要有NaViGate(自膨胀式,依靠较瓣环更大的直径产生的径向支撑力及瓣架周围刺状结构锚定于瓣环上),EVOQUE(自膨胀式,尺寸较大,支架周围设有钩住瓣叶的附件),Cardio
13、VaIVe(自膨胀式,依靠瓣叶捕获的“三明治”结构进行锚定),Topaz(自膨胀式,依靠外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固定)3与国产的LuX-Valve(自膨胀式,通过夹持三尖瓣前瓣2个点以及室间隔锚定装置进行三点锚定,不依赖径向支撑力)氏他。各种器械差异较大,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是适应证患者的遴选。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与经导管三尖瓣原位置换技术,本建议将着重探讨这两类器械的适用患者筛选与器械使用要点。三尖瓣反流的评估一、三尖瓣反流患者的病情评估(一)三尖瓣反流与相关心脏结构的评估三尖瓣的解剖构成较为复杂,包含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等多个部分,上述结构在心动周期中会发生动态的、非平面
14、的尺寸与形态变化,同时三尖瓣高质量影像获取的难度较大,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建议拟开展经导管三尖瓣反流治疗的瓣膜中心配置固定的心脏超声影像医师。围绕三尖瓣反流,需要明确其反流程度、病因、右心室的大小与功能、肺高压的程度、左心室情况(图1),这部分工作主要依赖于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准确性。形态重构原发性房性1继发性室性产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封堵器相关.左心室情况肺高压情况TR病因TR的心血管评估右心室大小与功能TR程度定量指标功能重构二维法:TAPSE,S1TDI,FAC三维法:RV-EF;RV-EDV,RV-ESV,a应菱芬析:右心室游离壁应变,三维应变收缩储备右心室-肺动脉偶联:TAPSE/SPA
15、P比值,右心导管测量组织重构:CMR*有效反流口面积(PlSA法或3D)反流量(PlSA法)彩色多普勒中心反流束面积*缩流颈宽度半定量指标PISA半径肝静脉血流三尖辨前向血流三尖瓣形态描述性右心室、右心房大小下腔静脉直径CW信号形态TR:三尖瓣反流,TAPSE: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STDI:组织多普勒S峰.FAC: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D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SPAP:肺动脉收缩压,CMR:心脏磁共振,PISA:近端等速表面积,CW:连续多普勒图1TR的心血管评估项目1.三尖瓣反流的量化:目前西方指南推荐的重度三尖瓣反流量
16、化指标包括中心反流束250%右心房面积,缩流颈宽度27mm,有效反流口面积240mm2,反流量245ml;定性指标包括连续多普勒上呈三角形的浓密反流束信号,肝静脉收缩期逆流3双。由于三尖瓣反流患者的瓣口通常是非圆形且动态变化的,彩色多普勒显示的反流束会随着前负荷和后负荷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加之右心系统压力低,因此彩色多普勒判断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推荐纳入更多的定性、定量的功能学与解剖学指标作综合评估。首先,上述3 .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评估:三尖瓣反流引起的右心室重构包括大小与功能的改变。对右心室大小的判定可从四腔心切面测量其基底部、中部左右径及长轴直径,在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
17、测量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及远端直径,在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厚度。右心室基底部直径242mm,中部直径235mm,瓣环至心尖距离286mm时可判定为右心室扩张。但在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中已有研究显示不论右心室是否扩张,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即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17mm是决定随访期间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也。可依靠超声心动图评定TAPSE、三尖瓣瓣环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测值、整体纵向应变、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等指标,从而判定右心室长轴的收缩期功能;心脏磁共振也可分析右心室应变、四维血流与右心室纤维化等,从而提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管 三尖瓣 介入 治疗 专家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