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法新在感染和重症相关领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
《胸腺法新在感染和重症相关领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腺法新在感染和重症相关领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胸腺法新在感染和重症相关领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摘要随着免疫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关注和应用,免疫调节治疗在感染和重症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免疫调节治疗的经典药物,胸腺法新在相关治疗领域已积累了较多临床证据。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等组织多学科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参考基于证据质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经济学、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利弊权衡、可及性、公平性及可接受性等)对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评估,形成了10条应用胸腺法新治疗肝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市症感染等疾病的推荐意见,从而希望增进临床医师对胸腺法新的了解,提高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关键词:胸腺
2、法新;感染性疾病;危重症;临床应用;共识随着多种疾病的免疫机制被揭示,免疫调节治疗获得临床医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感染和重症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胸腺肽Ul(thymosinalpha1,Ta1)最初从小牛胸腺中分离出,在人体中也有表达,旦序列完全一致,因具有增强人体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等多重免疫活性,长期以来一宜被认为是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恢复剂。Ta1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联合作用,抵御外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并清除诸如肿痛细胞等内源性毒性产物以。T。1样受体(toll-1ikereceptors,TLRs)是一组参与固有免疫的蛋白
3、质家族性),Ta1已被证明是TLR-2和TLR-9的激动剂,可作用于髓样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F)C)上的Toll样受体,产生免疫效应小30Tal还可作用于前体T淋巴细胞,促进Th淋巴细胞向Thl亚型转变,导致ThI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lerleukin,IL)-2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以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出、除了对T淋巴细胞和DC的作用外,Tal还可刺激固有免疫,增加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TaI通过上述作用发挥抗感染和抗肿瘤活性。此外,T1还可刺激浆细胞样DC中困噪胺-2,3-双加氧
4、酶(IDO)的活性,从而导致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FOXP3Trcg)的增加,分泌抑制性的细胞因子IL-10,从而抑制免疫反应,预防促炎细胞因子风暴,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作为免疫调节治疗的经典药物,胸腺法新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人体天然TaI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完全一致。为增进临床对胸腺法新应用的了解,规范临床治疗,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及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等组织有关专家,查阅大量已发表的文献,收集并汇总临床热点问题,经专家们认真讨论,形成此共识,并参考基于证据质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经济学、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利弊权
5、衡、可及性、公平性、可接受性等)对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评估,见表J.(根据GRADE分级),形成了10条推荐意见,供医务人员综合评价后进行决策,但并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胸腺法新应用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具体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最佳临床研究证据、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今后专家组也将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本共识进行更新和完善。证据级别定义高质量(八)对估计的效应值非常确信,估计值接近真实值,进一步研究基本不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中等质量(B)对估计的效应值幽信程度中等,估计值
6、有可能接近其实值,但仍存在二者不相同的可能性,进步研究仃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低质量(C)对估计的效应值询信程度有限,估计值与真实值可能不同。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推荐强度定义强烈推荐(1级)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有条件推荐(2级)利弊不确定或无论据级别的高低均显示利弊相当表2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1胸腺法新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胸腺法新在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领域中的应用已有较多研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1.1 胸腺法新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WU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脂性、随机对照研究,入组了69O例代偿期乙型肝炎相关性
7、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26周后,分为恩替K韦联合胸腺法新序贯治疗组(疗程52周,随访156周)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长期恩普卡韦治疗),结果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在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应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随后,Peng等3开展的一项纳入了7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144例患者的Meta分析提示:胸腺法新联合恩替卜韦在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24周时较单用恩替卡韦方案可获得更高的HBVDNA阴转率(RR=L91,95%C11.562.35,P0.00001)和HBeAg阴转率(RR=2.05,95%CI1.622.60,P0.OOOOD,但是治疗48周后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中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胸腺法新联合恩替甘韦治疗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出现显著改善,但仍需要其他大样本研究来确认。彭浩皿研究提示胸腺法新(疗程1个月)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69.4$比52.8%,P0.05),降低病死率(8.3%比19.4%,P0.05)0推荐意见1:恩普卡韦联合胸腺法新治疔可改善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胸腺法新用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有助于降低病死率(A2)1.2 胸腺法新在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曾晖等3回顾性研究中纳入48例肝衰竭患者(其中乙型肝炎相关45例),比较了单纯内科综合治疗和胸腺法新联合内科综合治疗针对肝
9、衰竭的疗效,结果显示:胸腺法新组3个月及1年的存活率均较内科综合治疗组升高(70.8%比33.3%,P0.01;62.5%比20.8P01),胆红素和凝血随原活动度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0Do刘拉羊等M回顾性分析了110例肝衰竭(其中105例为乙型肝炎相关)合并感染的患者,结果发现胸腺法新治疗可降低院内感染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31.1%比46.2%,P0.01;6.67%比18.5%,P0.01),提高合并感染患者的生存率(66.7机匕43.5%,P0.01)。李永芳等IU)回顾性分析了210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acute-on-c
10、hronicliverfailure,HBV-ACLF)患者,结果发现胸腺法新治疗可以降低全部患者以及合并感染患者28d病死率(17.7%比32.6%,P0.05:23.8%比43.4%,P的病毒学应答率更高(14机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Chan等M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对这一有争议的结果进行了探讨,纳入5个临床研究,共353例患者,结果提示胸腺法新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但效果延迟到治疗结束后12个月才显现(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治疗结束12个月OR值:0.56比L67比2.67,P=O.002)Andreone等M、You等侬J及ZhUang等区开展的三项随机对照
11、头对头研究探讨了胸腺法新对比IFN治疗CHB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提示:与普通IFNa相比,胸腺法新(疗程26周)的耐受性更好,并且治疗后6个月完全应答率较高(即同时满足HBVDNA转阴和ALT复常),三项研究分别为41.2%、48.3%和55.6%,然而胸腺法新治疗CHB的临床治愈率仍较低。1. 3.2胸腺法新联合其他药物治疔1.3 .2.1胸腺法新联合IFNSarUC等研究发现前26周胸腺法新联合IFNa-2b,后26周序贯IFNa-2b的治疗方案安全性好,相较单用IEN-2b方案和IFN-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52周的方案,在治疗第12个月(70.3%比20%26.6%,P=O.003
12、6)和18个月(71.4%比10%比20%,P=O.0003)均有较高的完全应答率(HBVDNA转阴和ALT复常).而Lim等开展的另一项随机刻照研究发现,与IFNa单药治疗相比,胸腺法新联合IFNa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24周仅获得相对高的HBeAg转阴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比28%,P=O.067),在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阴转、ALT复常、组织学改善等方面,联合治疗未见显著优势。毛海鹰和石统东M开展的一项纳入7项随机时照试验,合计535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IFN联合胸腺法新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疗程6个月或12个月)优于单用IFN方案,可获
13、得更高的HBVDNA转阴率(54.9%比36.3%,P0.Ol)、ALT复常率(74.5%比60.9%,KO.01),以及HBeAg阴转率(56.9%比36.7P0.01)和血清学转换率(40.1%比29.0P0.05)。1.4 .2.2胸腺法新联合核昔(酸)类似物Lee等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与单用拉米夫定相比,胸腺法新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并没有显著的病毒学与生化学获益。而随后Zhang等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却显示相反的结论,认为胸腺法新(疗程半年或1年)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相较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可获得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84.7%比74.9%,P=O.002)、ALT复常率(80.2%比6
14、8.8%,P=0.01),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45.1%比15.2%,P0.OOOOD0另外,左清平等一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也提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疗程24周以上,随访半年至1年)相较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可明显提高CHB患者HBCAg阴转率(OR=4.04,95%CI2.925.58,P0.05)、HBeAg转换率(OR=3.86,95%CI2.815.30,P0.05)和ALT复常率(OR=4.74,95%CI3.17.17,P0.05),降低了肝纤维化指标,但HBVDNA阴转率无显著差异。推荐意见3:胸朦法新治疗CHB患者安全性、耐受性好,具有一定的协同抗HBV作用,建设进一
15、步探索胸腺法新联合核昔(酸)类似物或IFN治疗的临床疗效(B2).1.4 胸腺法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disease2019,C0VID-19)中的应用C0VID-19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安全。大多数C0V1D-19患者,尤其是老年和重症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淋巴细胞减少症但J,而淋巴细胞在对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增加C0V1D-19患者T淋巴细胞数量并增强其抗病毒功能对预后具有积极作用I)HUang等“回顾性分析了上海市1388例非重症COVlDT9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接受胸腺法新治疗组的核酸转阴时间(13d比16d,P=O.025)和住院时间(14d比18d,
16、P60岁相关(RR=O.68,95%C10.58.78.P0.00001).推荐意见4:胸腺法新早期使用可降低C0VID-19重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病情康复,且安全性良好:对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等C0VID-19患者,能降低C0VID-19重症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Bl).1.5 胸腺法新在肺部细菌、真菌感染中的应用肺部感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卜.,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机会致病菌感染增多,易出现二重感染,从而导致病死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胸腺法新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可取得较好疗效。
17、有研究显示,胸腺法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97例患者,结果显示联合胸腺法新后可显著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侬二黄靓M研究显示肺部感染患者胸腺法新联合抗菌药物组CD3T.CD4,T、CD4T/CD8T淋巴细胞,以及痊愈率明显高于抗菌药物单用组(P0.05),表明胸腺法新可调节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推荐意见5:胸腺法新可调节肺部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B2)L6胸腺法新在肺结核中的应用Wu等研究J胸腺法新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
18、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将收治的12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胸腺法新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胸腺法新组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CD81淋巴细胞、ThI7、Treg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胸腺法新组痰液中ILT和肿瘤坏死因fa(tumornecrosisfactor,TNE-)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和IFNY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个月后,胸腺法新组痰培养阴转率、胸部病变吸收率及空腔闭合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行统计学意义(P0.05)o该研究表明胸腺法
19、新联合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推荐意见6:胸腺法新联合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B2).1.7 胸腺法新在脓毒症中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展多项关于胸腺法新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试验。早在2007年,林洪远和姚咏明牵头的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临床研究协作组首次在中国完成胸腺法新联合乌司他丁治疗342例脓毒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侬J,治疗组接受乌司他(20万U/次,3次d)和胸腺法新(1.6mg,2次d).治疗组较对照组28d病死率(P=O.0088)和90d病死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胸腺 感染 重症 相关 领域 临床 应用 专家 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