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调味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
《2025年《调味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调味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调味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调味茶生产等环节全流程安全生产管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调味茶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操作人员在高温巴氏杀菌设备旁未佩戴防烫护目镜及隔热手套,直接接触裸露的蒸汽阀门或液氮管道,导致烫伤、冻伤或机械伤害风险。2 .清洁人员未按SoP执行ClP(在位清洗)系统操作,擅自缩短清洗时间或降低碱液浓度,导致设备残留微生物或化学污染物。3 .质量检测人员未按GB2763标准操作快速检测试剂盒,未对可疑样本进行实验室复检,导致农药残留漏检。4 .包装线操
3、作工未执行金属检测仪灵敏度测试,忽略设备校准记录,导致金属碎屑混入成品茶。5 .新入职员工未完成粉尘防爆专项培训即参与研磨工序操作,违反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巴氏杀菌机温度控制系统失效,热敏元件未定期校准,导致茶叶焦糊或杀菌不彻底,产生致癌性焦糖化物质。2 .真空干燥设备排湿管道堵塞未及时清理,湿度过高引发茶叶霉变及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I)超标风险。3 .液氮速冻系统泄漏报警装置未与自动关阀联动,存在低温灼伤及氮气窒息双重隐患。4 .调味灌装机计量泵密封圈老化未更换,导致香精添加量偏差5%以上(超出GB2760标准限值)。5 .粉尘收集系统布袋破损率超
4、15%,未按食品工业除尘技术规范要求每周检测过滤效率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原料仓库防潮层失效,湿度长期高于65%,导致大宗茶坯含水量超标(7%)引发霉变。2 .调味车间负压设计缺陷,香精调配区与杀菌区空气压差V5Pa,存在交叉污染风险。3 .废弃茶渣暂存区未设置防渗围堰,雨水渗透导致氟化物(以F计)渗出浓度达8.2mgL(超GB5749限值3倍)。4 .厂区绿化带与车间距离V15米,紫荆花等易落絮植物导致花粉污染风险。5 .冷库制冷剂R404A泄漏应急处理箱缺失活性炭吸附装置,违反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建立氟残留动态监控体系,2023年抽检数
5、据显示砖茶氟含量超标率12.7%(GB19965限值5mgkg)。2 .粉尘防爆检查表缺失金属物含量检测项,2024年一季度3次检查均未发现研磨工序铝粉沉积问题。3 .应急预案未包含液氮泄漏处置程序,2023年演练记录显示90%员工不知晓紧急供氧装置位置。4 .委托加工的茉莉花茶未索取茉莉花农残检测报告,2024年专项检查发现氯氟菊酯残留量1.2mgkg(超GB2763限值0.5mgkg)o5 .未执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4806.8-2022),内包装膜塑化剂(DEHP)迁移量检测缺失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味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2025 调味 生产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