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传统节日端午节 (素材).docx
《2025年传统节日端午节 (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传统节日端午节 (素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传统节日端午节(素材)2025年传统节日:端午节素材积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还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9年10月4日,湖北代表中国“端午申遗成功,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端午习俗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以免屈原的身体被吃掉,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就形成了划龙舟纪念屈原的习俗。五彩绳缠手足腕为孩子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有祈福之意
2、能够帮助小孩抵御灾祸和病痛。而这五彩绳并不是随便五种颜色,必须是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蕴含五方神力,能够使人长寿。佩香囊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新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可做成不同的形状。香囊在古代还作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挂钟尴画像或辟邪符端午节是驱邪辟毒的节日。挂钟懈像也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家悬挂钟瘙像,用以镇宅驱邪。放纸莺端午放纸莺,古俗驱邪祈福,苏轼词描“纸莺舞”,传承至今,融民俗仪式、时令娱乐与文化传承,借莺寄愿,于自然中延续传统活力。采插艾叶和菖蒲端午节家家户户洒扫庭除,
3、采插艾叶和菖蒲,用以僻邪驱瘴。涂饮雄黄酒古人认为,雄黄酒具有辟邪驱瘟的作用,因而饮雄黄酒也成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吃粽子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古人向江中投米,避免江鱼啃食屈原的身体,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惯。诗话端午浣溪沙端午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诗句通过女子的衣着、端午习俗“浴芳兰”和香气四溢的场景,勾勒出古代端午的生活画卷:既有夏日轻汗透纨的灵动,又有节日沐浴香草的仪式,更有自然与人文交织流香满川的芬芳。苏轼以细腻笔触,将端午的民俗风情与诗意美感融为一体,传递出古人对节日的珍视与对生活的
4、热爱,使端午在古诗词中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节选)欧阳修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词句通过“缠角粽金盘送”“画扇双凤”,生动记录端午民俗细节,以精致物象彩丝、金盘、生绡、凤纹展现节日华美与雅致,兼具民俗价值与文学美感,使端午文化在古诗词中具象化、诗意化,成为传承节日记忆的生动载体。乙卯重五诗(节选)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诗句以“山村好”为核心,串联自然与民俗,以“榴花繁衬节日之盛,以“粽包髻”“艾著冠展民俗之趣,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质感,是古诗词中描绘端午乡村景象的佳作,既记录民俗,又饱含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具有浓郁的文化与情感价值
5、六幺令天中节(节选)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莺舞。虎符、艾蒲等意象不仅是宋代端午的写照,更是中华端午文化的缩影,如艾蒲辟邪、纸莺禳灾等习俗至今仍存,苏轼以词笔记录民俗,使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节日的文化脉搏。名家笔下的端午日1、端午的鸭蛋(节选)汪曾祺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二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年传统节日端午节 素材 2025 传统节日 端午节 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