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共10篇).docx
《2025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共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共10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共10篇)目录篇一2025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2篇二教师党员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2篇三、2025年高校党课讲稿25篇四党课:努力展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担当29篇五、2025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32篇六、学校党支部书记“廉洁从教”党课讲稿36篇七党课: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争当廉洁从教表率45篇八党课:讲规矩守纪律争当廉洁从教表率52篇九2025师德师风专题党课55篇十党课:学思践悟笃行实干阵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X落地生根58篇一、2025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师德建设再谱华章一、牢记初心使命,增强责任意识“师者,人
2、之模范也”,出自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法言首篇学行O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金秋十月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报告,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教育系统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是要把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立德树人、治校理教的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建成教育强国的各项任务上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
3、才支撑”,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并摆放在整个报告的第五部分,凸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可以说,党的二十大对教育领域寄托了无限期许。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师德建设需不断强化意识和责任担当。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
4、范和必备品德;师德,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行业中的特殊体现。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指出教师第一位的责任就是传道,道就是思想和价值观念,同时,还体现了师德。教师还有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在教授知识、答疑释惑中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这也体现了师德。教师还是管理者。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公平公正,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还有示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的举手投足
5、都应该有师德。教师还是研究者。因为常态化的教研活动不仅需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增进师德的认识水平。中国是人口大国,无疑也是教育大国,我们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所以,师德师风的建设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我国事业发展的兴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指出教师有六项义务:一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是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
6、益的社会活动;四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是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都对教师提出了诸多的师德方面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于第30个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勉励广大师生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
7、传统”。我们知道,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这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精心培育是分不开的。对于老师来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坚守人格底线,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一些教师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拥有高尚的人格。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
8、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时代,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各行各业都给予了极大的勉励。在教育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9、曾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教授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黄大年教授的赤子情怀,高扬起一面师德高尚、科研报国的旗帜,令全社会为之敬仰,让学校师生为之感动和自豪。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要以黄大年
10、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李保国同志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保国教授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他以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情、特有的报国志,把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把农
11、业大国的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李保国教授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论语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已乎?这部分的意思是,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后面写道,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这部分的意思是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李德威生前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构造地质学家。他常年跋涉在青藏高原主要构造带开展地质研究,行程超过8万公里
12、最终积劳成疾,倒在了病榻上。病危之际,他拼尽气力写下遗愿“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李德威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怀人民、至诚报国的大爱情怀;学习他执着探索、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学习他爱教爱生、立德树人的师德风范;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北宋学者张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当今中国教育和知识分子们的情怀和信念,志存高远,虽远不怠。李芳生前系河南省信阳市沂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一天下午放学以后,李芳老师像往常一样护送着学生离开,突然,一辆疾驰的无牌照三轮
13、摩托车飞驰而来,在这紧要关头,李芳老师把她身边的学生推开,义无反顾用自己的身躯挡护了学生。学生无碍了,而李芳老师却因公殉职。李芳老师在危急时刻的突出表现,集中展示了人民教师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高尚师德。在李芳老师的英雄壮举里闪烁着爱生如子的母性般的师德光辉,她是我们身边最美的教师,是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张桂梅老师是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21年,她荣获了“七一勋章”。张桂梅老师爱生如子,针对山区女童失学的情况,四十余年来,她不顾山区的泥泞,爬坡过坎,经过无数次的家访,让失学女童回到了校园。她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她倾其所
14、有,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学校、学生们,和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杨昌济曾说,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朱自清曾指出,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应努力成为以教育为信仰的人。陶行知曾说,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赞扬教师这个职业,他认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教师,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学校是社会的精神文化高地,对全社会都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学校要在立德树人上做标杆,教师要在师德师风上做表率,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二、明确形势任务,提高政治站位荀子大略记载,“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现在,中国进入
15、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对教育领域而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已是共识,深深植根于人心。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回答了中国教育走什么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理论、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师德
16、等诸多重要论述,努力续写好新征程上师德建设新的篇章。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学校而言,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二是要巩固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古今中外,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教育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上都是一致的。各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培养人才,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中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是对事物的认识、思想、观念等一种集合,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意识形态不是空洞的,是有指向性的。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的。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是无硝烟的战场,学校是社会的精神文化高地,对全社会具有辐射作用,因
17、而始终处在意识形态的最前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古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新时代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18、议赋予了新时代师德建设新思想、新内涵,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泛指天地万物的本源、规律、终极真理等。办好思想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可以说,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
19、还是大学,都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像融于水一样,浓度刚刚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这就是告诫青年人,要爱国,要坚决跟党走,立场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
20、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在这次大会上,针对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要求。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21、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颁布。该意见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要从政治上看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为此,教师要增强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品格,是教师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以及政治信仰等一系列的综合表现。旗帜鲜明讲政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鲜明地展现了我们党深厚的人民情怀。教育是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我们党始终坚持教育发展的人民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进一步的重大部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的发展道路。西汉学者扬雄指出,“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旗帜鲜明讲政治还要胸怀两个大局,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
23、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当前,世界的不确定因素显著上升,我们要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局的准备。我们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时时在线,这是做好各项事业的职责和要求,也是做好教育事业的根本立足点。何为“国之大者”?就是对党忠诚,为党尽责。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前,
24、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转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明显,社会大局稳定,但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足,民生保障有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所以,新时代人民教师应当居安思危,拿出责任和担当,应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中国发展的滚滚洪流中,行大道,立天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于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前夕进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学校 专题 党课 学习 讲稿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