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强化人大代表管理.doc
《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强化人大代表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强化人大代表管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 强化人大代表管理人大代表受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人大代表的表现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仍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距离。积极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更加全面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当前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对人大代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作粗浅的探讨。一、部分代表履职不到位的原因1.意识不强。人大工作活力在代表,动力在代表,潜力在代表。但部分代表角色意识差,思想不到位,乐当“荣誉代表”,把代表身份仅视为一个光环
2、一项政治荣誉,未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履职热情。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专职化程度仅在5%左右,高度的兼职化导致个别代表缺乏全局观念,把自己的事业和本职工作视为“主业”,把代表职务当作“副业”,在大局与小利的纠结中顾此失彼。2.能力不高。能力影响行动力。部分代表虽然群众基础好,深受拥护,但文化程度不高,建言献策能力欠缺,疏导化解矛盾能力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可操作性;部分代表缺乏调查能力,只看到问题表面,不善分析问题,在高效履职方面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成为消极不履职的“怠表”。3.外力不够。人大常委会服务于人大代表,但目前代表履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具体标准,更没有量化指标,称职与不称职无从
3、界定,代表失去了勤勉履职的外部约束。在分组讨论时,部分代表的发言得不到重视,甚至不给代表留时间的现象也大量存在,直接影响了代表履职积极性。4.保障不足。代表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保障;代表法第四章中还具体地把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的保障细分为四个方面:司法保障、时间保障、物质保障、组织保障。但在司法保障上,有的人大代表约见政府机关负责人时遭到拒绝,所提建议得不到重视;在时间保障上,当代表职务与本职工作两者发生矛盾时,代表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履行代表职务上来;在物质保障上,虽然地方财政已将代表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经费总额相对偏少,与正常开展代表活动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善 代表 激励机制 强化 人大代表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