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区位审视1.制造业发展现状过去五年,我区制造业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通过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特别是2025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在全区技改投资、工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规上工业产值从2015年的336.24亿元到2025年438.29亿元,年均增长6%,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全区规上规下比例从2015的90.6%提高到93.5%,全区规上占比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截至2025年底,建成纺织鞋服产值超两百亿的产业集群;企业成长培育加快
2、产值超亿元企业达84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8家。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8.08亿元,增长4.1%,增速高于市平均水平L2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排名市前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增速今年来持续保持市首位。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高新区聚集了全区90%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创始园区,2010年11月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核准规划面积5.57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1200多家,其中上市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规上工业企业150家,亩长41.1%,全市第20建立2025年重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滚动培育制
3、度,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推动全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16个总投资10亿元的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推荐毫米电子”单层芯片瓷介电容器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申报并列入2025年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培育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指导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做好年度中心建设评价工作,推荐7家企业列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名单。五是转型升级步伐提速。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持续在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等产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等智能制造项目实施,促进企业制造装备向智能化、特色化、成套化升级。推荐佰源机械等9家企业9个项目申报2025年度市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和两化
4、融发展专项资金推荐佰源机械等5家企业6个项目申报市智能制造征集项目,新增七星电气1个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新增汉威机械的HW-KZ-300型口罩生产设备1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项目,新增众益太阳能的高效太阳能板数字化车间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深入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推荐佰源机械的“数控单面纬编机、汉威机械的“全伺服妇女卫生巾生产设备”等5家企业13个项目被纳入2025年市数控一代示范产品项目。数字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累计推动35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六是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将5G建设作为新基建中最重要的面积小,发展空间有限,区政府在老旧工业区土地、用工成本等给予
5、持久政策扶持的可操作空间受限,不仅制约存量企业发展格局也影响新兴产业的入驻。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现有企业经济发展空间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冲突。二基本思路(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届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做大做强我区主导产业,提档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前沿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全方位打造制造业新体系、培育制造新模式、塑造产业新生态,以更高水平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推动全区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
6、高端。(二)基本原则1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我区制造业实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推动包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引导省市创新资源向区制造业领域汇聚,培育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探索弹性治理新机制,构建保护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氛围。2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制造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2;年营收超10亿元工业企业达1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增至1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5家、省级高成长企业15家、省级单项冠军6家、省工业龙头企业12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家;累计实施
7、20个省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规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全市水平,工业投资增长率年均达到8%;打造3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链群。三、重点任务(一)突出高端智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1 .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落实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专题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工程把智能化改造作为我区制造业企业提升的主要路径,重点发展壮大智能化专用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业,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深入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每年推动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广应用4条数字化生产线、1个数字化车间、2个节能降碳项目、5个省、市级重导玄术改造项目、35家以JZ企业上云
8、上平台,到2030年,力争全区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以上、工业软件2项以上、“5G+工业互联网”项目1项以上、绿色制造项目1个以上。引导企业主动增加技改投资,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设备投资,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分别为:403.7亿元、11%;441.04亿元、10.3%o虽然,受2020疫情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调整为1%,但随着未来2年的经济回暖有望恢复到先前的发展水平,按照7%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可达661.8亿元。22018年、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已分
9、别达到42%、40%o造的服务,着力发展面向服务的制造,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工业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企业、平台),提升发展工业设计,积极培育建设工业设计中心。(二)突出结构优化,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1 .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群。依托创新驱动的强势动能,打造结构层次和集聚优势双提升”的现代都市产业。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为通道,围绕企业、产业、兴业优化提升。全面实施主导产业链长制,扶持火炬电子、鸿星尔克、佰源机械等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引领力的链主企业,辐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链群,提升产业能级。整合纺织-服装-制鞋产业,推动上下游行业集聚发展,打
10、造300亿级产业链群,建设省级纺织鞋服特色产业基地;围绕机械装备-工程机械一汽车配件基础,推动数字化赋能、智能化转型,打造100亿级产业链群,建设区域性重要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聚焦光电子-元器件-新材料”重点,推动构建高新产业生态圈,打造150亿级产业链群,建设先进电子技术制造基地。2 .培育未来先导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五大新兴产业,探索与我区发展定位和企业转型需要的契合战略部署。大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企业,加快推动制造企业智能产品开发,加强智能制造产融协作,尽快形成集智能化改造服务、智能设备研制、智能产品生产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
11、3 .突出园区产业引领。充分发挥高新区带动作用,重点布局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微园区,着力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机制。统筹十五五”发展布局,着力抓核心产业、核心园区、核心企业、核心项目等载体,重点支持两新一重”项目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投资方向,瞄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建设领域,优化提升国家级高新区的功能布局。力争引进更多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足的重大项目和核心配套项目。各微园区围绕各自产业特色,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三)强化协同创新,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1 .强化要素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加大R&D比
12、重,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围绕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支持区龙头企业、优质平台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区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着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高峰企业。实施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通过现代金融助力和项目支撑,推动更多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2 .加快品牌质量提升。大力实施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行动,围绕我区特色的成熟的具有重点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建立“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优先升级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串起来。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力争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企业,不断放大我区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制造业 发展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