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市场监督管理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市场监督管理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市场监督管理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市场监督管理发展规划第一章“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十四五”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把握重点,主动服务,依法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全县市场稳定有序,市场监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围绕职责配置、机构设置、职能转变,市场监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面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机构改革,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职能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全面整合,内设15个股室,先后挂牌成立了9个市场
2、监管所。2019年3月,继续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县发展和改革局的价格监督检查、物价执法职责,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县商务局)的知识产权、专利执法、盐业执法等职责,涉及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职责等划入市场监管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我局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大力推进质量提升、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严守安全底线和提高服务水平等5个方面的职能转变。二、优化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消费环境,”放管服”改革实现大提速(一)深化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多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管理、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等注册登记制
3、度改革全面推进,企业名称实现网上预先核准和自主申报,企业开办登记时间压缩12个工作日;将21个部门的40项备案登记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四十证合一”;企业开办注销实现“一窗通”和“一网办”,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十四五”期间,累计办理“证照分离”登记业务1384件,全县共有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市场主体13546户、占市场主体总数74%,签发电子营业执照18273户,完成“一窗通”平台申报企业新设登记114户,通过“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申报注销43件。(二)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围绕不正当竞争、不合格商品、虚假违法广告、侵犯商标专用权、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4、深入开展成品油、网络市场、建材市场、旅游市场、农资市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价格等监管执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十四五”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52人次,车辆277辆次,检查各类经营户2677户次,检查旅游景区景点98个次,转供电主体企业19户、医疗单位15个、中介机构6户,清退降价电费22759.42元,查处案件574件,没收白酒100o千克、酒精801.50桶、不合格食品762袋(桶)、电线电缆211卷、化肥54袋、药品2530盒(袋、包、瓶、支),假冒伪劣商品100余吨。(三)推进无传销城市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维护。出动执法人员285人次,检查出租房屋和易聚会场所201个,开
5、展专项整治行动8次,开展宣传活动273次,现场咨询200余人次,张贴宣传图片520份、发放宣传材料4.70万份、发出宣传短信10万余条次、警示和提示13次,召开会议4场次,开展工作督查3次,深入推进无传销城市创建和巩固无传销城市创建成果。2017年1月16日,县被省打传办、省工商局、省综治办、省公安厅认定为“无传销城市“。9月18日,县巩固无传销城市通过市打击传销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查验考评。三、严守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市场安全稳定实现大提标(一)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食品药品安全形式持续向好。以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美丽县城创建为契机,严格按照食品药品“四个最严”总体要求,
6、精准把握安全风险点和高风险时段,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全县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十四五”期间,累计出动车辆2164辆次,执法人员3503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086户次、餐饮服务单位2337户次、小作坊471户次、农贸市场231个次,学校食堂1117家次;出动车辆247辆次,执法人员1006人次,做好县域重大活动、两会、中高考等86起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保障就餐人数98463人;完成茶叶、白酒、菜籽油、糕点、米线、“五毛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等抽检1566批次,其中生产环节415批次、流通环节321批次、食用农产品
7、722批次、“五毛食品”33批次、农贸市场风险监督抽检75批次,检测出不合格食品8批次、食用农产品4批次、“五毛食品”10批次;实行“明厨亮灶”481户,完成100%;举办培训食品从业人员、食品生产管理和从业培训57期,培训人员9424人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74人次,车辆982辆次,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109户次、药械使用单位571户次、化妆品经营企业756户次。完成药品抽样430批次、合格424批次,不合格6批次,立案查处6件;医疗器械抽样23批次、合格23批次;化妆品抽样21批次,合格20批次,不合格1批次,立案查处1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52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711例,化妆
8、品不良反应89例。(二)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特种设备实现“零”事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深入医院、宾馆、住宅小区、天然气充气站、高速公路工地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电梯、起重机、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专项检查,督促特种设备使用严格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大力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有效监管。“十四五”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71人次,车辆353辆次,检查使用单位463户次、设备1598台次(单元),其中电梯358台(次)、锅炉62台次、压力容器286台次、起重机84台次、场内机车6辆次、压力管道40单元次,排查安全隐患230条,下达安全监
9、察指令书207份。组织全县电梯使用单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4场次,参训人员582人次。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实现“零”事故。四、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和信用监管,市场监管手段实现大提效(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稳步推进。建立市场监管部门内部统一的随机抽查工作机制,牵头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十四五”期间,完成双随机抽查1854户次,列入异常名录和标注“经营状态”1122户次,移出异常名录和恢复正常记载状态720户次,办理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市场主体限制变更、备案、注销登记手续21户次。(二)企业信息归集共享机制不断强化。依托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协同平台公示行政许可334条
10、行政处罚23条,抽查检查51条。牵头推进市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平台广泛运用,将29个监管部门、599名执法人员和4718户市场主体数据录入平台,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在线监管。编制县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资源目录,通过省级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归集公示涉企信息408条。(三)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不断完善。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O,公示企业即时信息108户115条,其中行政许可62条、股东及出资48条、股权变更5条,年报信息44168条次,清理吊销连续两年未年报企业44户。(四)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健全。强化信用监管,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开展失信市场主体联合惩戒50
11、次,协助各级法院对企业股东股权冻结7次。五、推进质量强县、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大提质(一)全面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力度。开展成品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电动自行车、“普洱茶放心消费”、食品包装用纸、儿童玩具、童车、学生文具用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网剑行动”、塑胶玩具产品增塑剂及储热式电热暖手器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十四五”期间,出动执法人员265人次,车辆108辆次,检查各类经营户180户,市场14个,签订质量诚信承诺书47份,开展行政指导19次,责令整改11户次,抽查流通领域化肥10批次,不合格4批次,查处案件4件。配合省、市
12、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对水泥、钢筋、红砖、混凝土、燃气、烟花爆竹、化肥等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预警监测,抽查各类经营户30户。开展验检测机构检查17户次,旅游市场计量监督专项抽查6户12个批次,检查在用衡器单位6户衡器33台,茶叶、核桃定量包装和能源计量抽查6户12个品种,开展黄标车专项整治,检查机动车检测机构2户,出动检查车辆6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整治“认证乱象”、有机认证产品专项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预警监测,检查企业26户。创建省级质量走廊示范单位3家。(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编制完成并发布县和谐社区建设综合标准县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和县蚕桑种植技术规程。“
13、全国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省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验收。“红茶”入选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三)围绕知识产权战略,坚持规范与服务并重,完善监管服务机制,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提高商标和专利运用效能。开展地理标志使用、溯源,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代理双随机抽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十四五”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12人次,车辆176辆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632户次,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件、假冒伪劣商品案件3件;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开展外包装专利产品检查,检查超市8户。累计申请注册商标594件,注册481件,申报名牌产品4个
14、复审3个)、名牌7个,认定省名牌产品3个,专利申请28件,授权3件。“十四五”末,累计有注册商标873件,专利103件。第二章“十五五”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
15、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重点优化市场准入、竞争和消费环境,实施质量强县、知识产权、标准化和食品安全战略,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改革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法手段,加快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市场监管高质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助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二、总体目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到2030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创新创业、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县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激发投资活力,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减少,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大众创业、
17、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百姓投资办企业时间缩减,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活跃发展,新设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企业数量增长显著。优化营商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侵权假冒、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得到有效治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基本建立。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商标品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质量显著提升。保护合法权益,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形成。推进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美好向往。消费维权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
18、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发展壮大,消费维权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高。到2030年,初步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场监管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质量服务,品牌建设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强县战略深入人心,企业主体作用充分激发,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基础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培育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质量水平较高、具有特色的现代企业和产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提升监
19、管效能,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市场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体系。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全局。增强战略意识,强化全局观念,更加自觉地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和把握。围绕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围绕形
20、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县建设,进一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围绕对外开放,着力完善市场监管规则,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心系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必须始终坚持心系人民,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情、关注民意、致力民生,着力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和保障人民权益、接受人民监督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通过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
21、依法监管。必须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严格履职的重要准则和严格监管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依法监管理念。强化法治思维,严格依据法定程序、权限、职责办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厘清职能边界、明确权责范围,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法治约束,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法治保障,坚持把依法监管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固根本、强基础、利长远的重要支撑,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市场监管中的保障性作用,为全面规范市场秩序保驾护航。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观念来为监管开路,用创新的思维来为发展破题。全面强化改革创新思维,凡是
22、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理念、思路、做法,坚决改革;凡是不符合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的体制、机制、模式,坚决创新,最大程度激发蕴藏在基层的创新伟力。坚持严守底线。科学谋划和推动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坚持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相结合,保持方向不变、路线不偏、力度不减。严守安全底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严守职责底线,坚决扛起改革责任,忠实履行监管使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士尽责;严守廉政底线,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做到心有所畏
23、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决在廉洁自律上守住底线、筑牢防线、不越红线。第三章主要任务一、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在全县范围内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通过清理取消一批、备案一批、告知承诺一批以及优化准入服务一批,实现“照后减证”,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协同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对“证照分离”后符合“多证合一”要求的涉企事项进一步梳理、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做到“成熟一批、整合一批”,逐步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二)实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市场 监督管理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