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和“十五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科学谋划好县未来五年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畜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县人民政府按照省和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关要求和总体部署,组织编制县畜牧业全产业链“十五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五五”时期县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统筹全县畜牧业发展布局,明确
2、发展重点和项目建议,健全保障措施。(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省市县全境,包括个乡镇。(三)规划编制依据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 .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202620303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4 .“十五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5 .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市“十五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6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7 .县农业农村局及政府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其他相关基础资料。二、畜牧业发展现状(一)2025年畜牧业发展现状1.养殖业规模现状。2025年末,全
3、县生猪存栏57.68万头、出栏71.3万头,肉牛存栏9.6万头、出栏3.79万头,肉羊存栏16.2万只、出栏9.4万只,禽类存栏148.5万羽、出栏219.6万羽。能繁母猪存栏50头以上或生猪常年存(出)栏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144个,年出栏生猪50一199头的养殖大户438户,生猪散养户57225户;肉牛常年存(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3个,年出栏1049头养殖大户175户,肉牛散养户26918户;羊常年存栏200只以上养殖场8个,年出栏30199只养殖大户319户,散养户5329户;肉鸡、蛋鸡常年存栏5000羽以上养殖场6个,年出栏500-1999羽88户,散养户77697户
4、2 .畜禽屠宰加工业情况。现有畜禽屠宰加工及饲料生产企业3个,即:苏亚红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洛党安丰营饲料厂、宁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其经营情况分别为:一是苏亚红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熟牛肉制品,有日屠宰肉牛100头生产线一条,现有员工56人,2019年产量58吨,销售收入1804万元。二是宁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生猪定点屠宰,占地5707平方米,有日屠宰生猪100o头的生产流水线一条,配有待宰、急宰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和非洲猪瘟检测室和检验检疫室,建有300立方米的排酸间(急冻库)和450立方米的冷藏库。现有员工21人,2019年,屠宰量5.8万头,营业收入210万元。三是洛党安丰营饲料厂,主
5、车间由国内著名企业牧羊集团设计建设,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其中:原料库900平方米,成品库300平方米,生产车间6层500平方米,原粮仓2栋600多平方米,有日处理10吨的全自动粉料生产线,年单班生产配合饲料达到3万吨。饲料厂现有员工27人,2019年产量3116吨,销售收入1133.3万7o3 .生产流通配套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共有冷藏库(0-8C)4座2256立方米,冷冻库(W-18。C)1座300立方米;气调库(-215寸)8座2880立方米。多数为蔬菜水果及外地冷冻鸡肉的储存。4 .畜禽粪污资源状况。2025年,全县生猪养殖粪污产生量为液体粪污产生量161.9万吨,液体粪污利用有沼液还
6、田、肥水利用、鱼池养殖及其他方式。固体粪污产生量72.6万吨,固体粪污利用有生产农家肥、生产垫料利用等方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8%,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畜牧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畜牧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保障了农产品供给,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5 .畜牧兽医队伍情况。县畜牧兽医局内设股室2个,即:畜牧兽医股和财务室;下属事业单位3个,即: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技术推广站。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1人。13个乡镇机构改
7、革后将畜牧兽医站合并到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共有畜牧兽医从业资格人员32人,目前在岗22人。其中:营盘镇、郭大寨乡、雪山镇、腰街乡、新华乡分别在岗1人,大寺乡在岗2人(其中:兼职1人、患病1人)。(二)“十四五”以来取得成效1 .提高了畜牧业重要性认识。通过多年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改善人们生活的必备条件,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最关键环节,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成分中占据不可替代位置。2 .转变了畜牧业发展方式。规模化程度得到提高。“十四五”期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备案达181个,其中:能繁母存栏50头以上或生猪常年存(出)栏200头
8、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144个,肉牛常年存(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3个,羊常年存栏200只以上养殖场8个,肉鸡、蛋鸡常年存栏5000羽以上养殖场6个。新型经营主体运行不断规范。“十四五”期间,培育养殖类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家,分别为:县凤山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属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县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属省级示范社)、县大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属省、市级示范社)、县四群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属省、市级示范社)、县弘宇养殖专业合作社(属省级示范社)、县畜丰养殖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目前,我县电商发展迅速,农户家庭作坊式生产加工肉制品多以微商及自媒体带货销售,产品多为火腿、腊肠、腊鹅
9、2019年通过电商平台的肉制品销售额约105万元。健康养殖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县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如:林下养殖、圈地放养、中药添加饲喂、特种养殖等,健康养殖活跃,并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为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3 .提升了行业监管水平。按照监管出规范、监管出成效、监管出质量的要求做好行业监管。一是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监督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检查养殖各个环节,即检查是否使用违禁药物、是否做到出栏必报检、抽检饲料是否合格,严格检查落实休药期制度落实情况,严把“瘦肉精”检测关。从而有效防范动物疫病传播,确保从源头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产地检疫
10、和屠宰环节监管进一步规范。监督屠宰企业对待宰生猪进行非洲猪瘟病毒”全覆盖、批批检、头头采“。三是兽药饲料监管进一步得到理顺。四是畜禽运输备案实现常态化开展。4 .增强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一是兽医实验室得以建成,实验室检测能力将得到提升。二是群众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参与度不断提高,群防群控能力得到增强。三是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早、快、严、小”的处置要求进一步体现。(三)存在问题1 .用地难、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用地和融资是发展畜牧业的两个关键要素,近年来,由于环保力度空前加大,加之畜牧业对财政贡献度低。因此,基层对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所顾虑,使畜牧业长期处于自然、半自然发展状态,没有形成靠外
11、力推动发展的最佳环境。2 .畜禽养殖自动化设施化水平不高。大部分规模养殖场只购置安装较为普通的生产、防疫、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设施,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普及率低,没有实现全环境控制和全自动化设备操作,畜禽生产环境控制较差,畜禽生产水平较低。3 .财政保障能力不足,项目扶持有限。我县属非畜牧大县,在项目支持上不平衡、不充分,缺乏大的项目支持,没有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加之畜牧业属高投资、高风险产业,市场价格波动大、疫情防控困难,难以形成快速发展态势。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重点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投入明显不足。4 .产业化水平极低、产业效益不高。养殖龙头企业及加工生产企业
12、少、小、弱。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企业全产业链模式不健全,导致生产加工肉制品附属产品无法消耗或附加值低,无法大批量、短期接大型订单或长期稳定订单生产加工。全县无冷链仓储配送企业,无冷链配送车,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不健全,是生鲜、肉制品运输销售、流通的瓶颈。面对日益发展的电商产业及我县养殖散户较多的现状,没有配套便民的屠宰、加工、生产、包装、配送、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由于无生产加工标准、无品牌、无检测证书,我县腌制加工产品无法进超市及大型电商销售平台进行,也无法进入消费扶贫产品目录,更无法认定为扶贫产品。(四)养殖区划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62030)(凤政办发202324号)已完成县行
13、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划,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科学设置畜禽养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未来县畜牧业发展将依法遵循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进行产业布局。1 .禁养区划定情况(1)自然保护区。(2)县城规划区及周围50OnI范围以内的区域;建设防疫隔离带或有天然屏障的可适当缩短距离;除县城规划区外的13个乡镇规划区核心区及周围50Oln范围以内的区域。(3)县城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外延50Onl范围内的区域;乡镇和村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周围IknI范围内的区域。(4)澜沧江流域、黑惠江流域等河流及主要支流沿岸两侧50Oin范围以内的区域;北桥河、小黑河等中小河流管理范围30OnI范围
14、以内的区域;中型水库管理范围外延50Onl范围内的区域,小型水库管理范围外延30OnI范围内的区域,建设防疫隔离带或有天然屏障的可适当缩短距离。(5)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2 .限养区范围(1)自然保护区禁养区外延500m,并经林业部门依法依规审批。(2)县城市规划区及周围禁养区外延50Onl范围以内的区域;除县城城市规划区外的13个乡镇规划区及周围禁养区外延50Onl范围以内的区域。(3)县城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禁养区外延500m范围内的区域;各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周围禁养区外延50Onl范围内的区域。(4)澜沧江流域、黑惠江流域等
15、河流及主要支流沿岸两侧禁养区外延500m范围以内的区域;中小型水库禁养区外延500m范围内的区域,建有防疫隔离带或有天然屏障的可适当缩短距离。(5)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县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面积内容面积(km?)1畜禽禁养区453.03602畜禽限养区408.4575合计861.4935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五五”期间,全县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指
16、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适应性畜牧业调结构,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促增长,力争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管理科学化、防疫规范化、环境无害化以及资源利用化,打造畜牧业全产业链阶梯式发展。(二)基本原则1 .坚持市场导向,提效增收。坚持依法治牧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调动农民、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向现代畜牧业聚集,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2 .坚持特色发展,品牌强牧。根据区位优势、成长环境等因素,充分尊重各区域的自然(品种)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等现实状况,规划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和良种
17、繁育。3 .坚持绿色兴牧,防控优先。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优化现代畜牧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妥善处理好养殖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关系。4 .坚持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专业人才,提升县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智能化、疫情防控精准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县畜牧业现代化、高科技发展。(三)发展目标“十五五”期间,形成生态、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县畜牧业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明显、产品优质安全、市场供给充裕、经济效益显著、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现代畜牧业。具体目标为:到203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7
18、5万头、出栏100万头,肉牛存栏12万头、出栏6万头,肉羊存栏20万只、出栏13万只,禽类存栏160万羽、出栏300万羽,肉类总产14.4万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以上。四、产业布局肉牛产业:全力支持养殖企业依托新发展理念、关键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推进全县肉牛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示范,引导肉牛产能向温热山区产业带甘蔗、玉米种植区域聚集,鼓励合作社、农户等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蔗稍、蔗叶、作物秸秆利用及牲畜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推进肉牛养殖绿色发展;加大“粮改饲”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种植,增大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窖贮量,提升饲料供给保障;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19、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建设一批万头示范乡、千头专业村、百头养殖户,将肉牛产业培育成全县百亿元级优势产业。到2030年,建成出栏万头肉牛养殖基地1个以上,千头养殖场10个以上。重点以营盘镇、凤山镇、勖佑镇为肉牛产业发展带,打造优势集群效应,形成发展合力。生猪产业:持续提升生猪调出大县建设成果,辐射带动各乡镇加快发展。加强生猪良种扩繁场建设,增强生猪良种自给能力;加快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提高整体生产产能;推进开展本地猪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品种品质提升,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到2030年,建成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以上,万头猪场3个,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84%,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6%。家禽产
20、业:发挥区位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加大林下养殖力度,推动山地黑肉鸡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到2030年,建成山地鸡养殖基地10个以上,将山地黑肉鸡打造成为省知名品牌。肉羊产业: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饲草料基地,加大改良力度,推行集中育肥,加快推进特色羊肉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肉食品加工业:优化屠宰布局,提升生猪定点屠宰加工,有序推进家禽和肉牛集中屠宰加工;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促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向“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转变,打造一批特色畜产品品牌
21、到2030年,建成3家饲料厂和大型屠宰加工精深加工厂,打造畜牧精深产品加工基地。五、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围绕发展目标,重点推进“七大任务”,打造县域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结合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实施“七大工程”。(一)构建现代畜禽种业体系1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以无角黑山羊保种利用为重点建设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提升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保种能力。2 .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以实施国家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为契机,推动建设生猪、无角黑山羊核心育种场和扩繁基地,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良种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加快畜禽遗传改良
22、进程,实现“应保尽保”。到2030年,巩固提升生猪扩繁基地1个,建设种公猪站1个,建设无角黑山羊保种场1个。3 5-1构建现代畜禽种业体系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1县无角黑山羊保种场建设项目羊舍三座、堆肥场一座、饲料加工间围栏、围墙、沼气池、集污池、蓄水池拿(二)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1 .推进落实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养殖场(户)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规范和指导,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推广高效养殖,加速推动“传统养殖”向“标准化养殖”“现代化养殖”转变,打造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优质、生物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示范养殖场,一批“智能饲喂、物联管理”的现代
23、化牧场。2 .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原则,扶持、培育一批链条长、实力强、机制新、能引领产业发展的畜牧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优化重组,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要素,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的运营能力。实施企业品牌化战略,加大企业品牌营销力度,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3 .扶持中小养殖户发展。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模式联合,加快推动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以大带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信贷担保、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鼓励新型
24、农业经营主体与中小养殖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发展家庭自繁自养、大户适度规模育肥和适度规模繁育等肉牛养殖模式,推进资源整合、能繁母牛增量和肉牛出栏增加。表5-2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县种草养畜基地建设项目建设5个种草养畜基地,圈舍5万平方米,排污沟5000池500立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计划投资5000万元。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全县圈舍新建(改造)50000平方米,粪污处理设施设备5000立方米,排污沟5000米。计划投资4500万元。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项目计划肉牛(羊)圈舍新建(改造)15000平方米,人工草地;亩,储草棚(青贮窖)5000立方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畜牧业 产业链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