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物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应用技术标准》(征.docx
《《建筑废弃物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应用技术标准》(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废弃物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应用技术标准》(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标准0DBJ15-XX-20XX备案号JXXXXX-20XX建筑废弃物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应用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applicationofcontrollablelow-strengthmaterialspreparedfromconstructionwastes(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本标准不涉及专利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23年第一批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市监标准202321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广东省的实际,
2、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原材料;4.性能要求;5.配合比设计;6.生产运输与施工;7.质量检验与评定;8.实验室要求。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0号金安大厦副楼3701;邮政编码:510030)o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光达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长大市政工程(广东)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
3、四局绿色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新瑞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如一建设发展(广东)有限公司深圳港创智研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筠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建中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万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同生陈振广吴正德余其俊韦江雄杨东来陈泽健曾思清汪伟张顺先吕世明伊宝锋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温喜廉徐其功郑昊刘远亮李诚罗智蒋克柱孙勇李思浓庄秋坤林金明王凯马孟超朱东烽杭世杰范志宏陈灿峰罗计成郭海志潘辉黄翠娴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43 .原材料53.1 胶凝材料53.2 细骨料53.3 拌合用水63.4 外加剂64 .性能要求74.1
4、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性能要求74.2 低强度充填材料硬化性能要求85 .酉己合比设计105.1 一般规定105.2 配合比设计与计算115.3 试配与调整136 .生产运输与施工146.1 一般规定146.2 原材料贮存146.3 计量与搅拌156.4 运输156.5 浇筑与养护167 .质量检验与评定177.1 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性能检验177.2 低强度充填材料硬化性能检验177.3 低强度充填材料质量评定178 .实验室要求19附录A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流动度的标准试验方法21附录B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泌水率的标准试验方法22附录C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落球凝结时间的标准试验方法23附录
5、D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沉降率的标准试验方法24附录E低强度充填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25本标准用词说明26引用标准名录27条文说明278.o.为规范我省低强度充填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推进大规模建筑废弃物的有效消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及质量保证,特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求,大规模旧城拆除、改造等工程开展如火如荼,但其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为应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高效利用建筑废弃物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具有高流动性,自密实,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低于8.3MPa的新型充填材料,低强度充填
6、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施工无需碾压,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充填材料因压实不足引起的沉降病害。水泥窑灰、再生骨料、废弃泥浆、工程渣土等常见固体废弃物均可以用于制备低强度充填材料,低强度充填材料具备大规模消纳废弃物的潜力。因此,利用建筑废弃物制备低强度充填材料是一种消纳建筑废弃物的有效方式。为保证低强度充填材料的生产技术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保持先进技术,亟需一本标准来规范低强度充填材料的应用,全面提高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2本标准适用于低强度充填材料性能控制、配合比设计、生产运输与施工,以及质量检验与评定。【条文说明】本标准主要针对建筑废弃物低强度充填材料的性能控制、配合比设计、生产运
7、输与施工,以及质量检验与评定。施工环境、试件形状规格等因素不在本标准范围内。1.0.3低强度充填材料适用于土方开挖等临时回填工程,管沟、肥槽、隧道竖井、下水道等无需承受荷载的非结构回填工程,道路工程等承受一定荷载的结构回填工程,不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或承载要求较高的回填工程。1.0.4低强度充填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与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标准通过理论积累与大量实验,确定建筑废弃物基低强度充填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调控范围,并结合实际生产需求编制而成,对于常规检测等通用性内容描述较为简要,故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8、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 1.1低强度充填材料controlledlow-strengthmaterials(CLSM)由胶凝材料、细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拌合,形成具有较高流动性,在自重作用下可自行填充,形成自密实结构,且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3MPa-8.3MPa的新型同填材料。【条文说明】与传统混凝土相比,低强度充填材料抗压强度较低,通常低强度充填材料要求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1MPa,对于临时回填的回填工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为0.3MPa0.7MPa,对于结构回填工程,例如道路回填工程,此时其强度要求通常为2.1MPa8.3MPa。3. 1.2再生砂recycleds
9、and建筑废弃物经除杂、破碎和筛分等工艺处置获得的粒径为0.075mm4.75mm的颗粒。【条文说明】再生砂可全替代天然砂。4. 1.3再生粉recycledpowder建筑废弃物经除杂、破碎和筛分等工艺处置获得的粒径不大于0.075mm的颗粒。【条文说明】再生粉部分替代胶凝材料。5. 1.4泌水率bleedingratio静置规定时间后收集的表面泌出水体积与所测试样品总体积之比。6. 1.5沉降率settlementratio规定时间试样沉降的高度与初始高度之比。7. 1.6落球凝结时间settingtimemeasuredbyball-drop以规定装置进行落球实验,试样表面落球凹坑直径为
10、76mm时对应的时间。2.1.7流动性flowability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可流动的状态。流动度小于150mm,称为低流动性低强度充填材料;流动度150mm200mm,称为普通流动性低强度充填材料;流动度大于150mm,称为高流动性低强度充填材料。2.1.8流动度fluidity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从内径75mm、高150mm的圆柱筒中坍落后扩展形成圆饼状体的直径。2.1.9无侧限抗压强度unconfinedcompressivestrength低强度充填材料在无侧限条件下轴向压缩至破坏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2.2符号Vf细骨料绝对体积用量;Vp净浆体积;mt细骨料质量;建筑废弃
11、物再生细骨料占总细骨料体积百分数;mws作为细骨料的建筑废弃物质量;PWS作为细骨料的建筑废弃物密度;mns普通细骨料质量;Pns普通细骨料密度;建筑废弃物再生粉占总胶凝材料质量百分数;PWb作为胶凝材料的建筑废弃物密度;Pnb不含建筑废弃物再生粉的胶凝材料密度;Pa胶凝材料平均密度;mb胶凝材料总质量。3.原材料3.1 胶凝材料3. 1.1配制低强度充填材料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它品种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 1.2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2、5. 1.3宜采用再生混凝土微粉、再生砖粉、破混渣土等建筑废弃物作为掺合料,其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微粉JG/T573的规定,满足重金属溶出、有毒物质控制等相关标准规定,满足设计和环保要求。【条文说明】再生混凝土微粉、再生砖粉、砖混渣土等建筑废弃物应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中第一类用地对铅、汞、镉溶出和挥发性有机物的规定。3.2细骨料3.2.1细骨料宜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中规定级配11区的中砂,细骨料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相关规定。【条文说明】有关细骨料级配的规定来源于前期大量实
13、验验证,并在对验证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确定。实验表明,建设用砂GB/T14684中规定级配II区的中砂在应用于低强度充填材料时,可同时保证流动度在大于100mm与28d无侧限抗压强度0.3MPa8.3MPa范围内可调可控。3.2.2采用再生砂作为细骨料时,其颗粒级配宜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中规定级配11区的中砂,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的相关规定。满足重金属溶出、有毒物质控制等相关标准规定,满足设计和环保要求。【条文说明】再生砂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对铅、汞、镉溶出和挥发性有
14、机物的规定。3.3拌合用水3.3.1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相关规定。3.3.2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用水检验项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相关规定。3 .4外加剂3. 4.1掺外加剂时,外加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中的相关规定。4. 4.2掺用改善拌合物性能的其他外加剂时,应通过充分试验进行验证。4 .性能要求4.1 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性能要求4. 1.1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性能指标为到现场浇筑前的性能指标,其中流动度、2h泌水率、48h沉降率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
15、1.1的规定。表4.1J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性能指标低流动性普通流动性高流动性流动度200mm泌水率(2h)5%沉降率(48h)2%【条文说明】有关流动度的规定参照2.1.8所述。在泌水率方面,为避免严重的沉降,一般要求可控低强充填材料的120min泌水率低于5%。前期实验表明,泌水率过高伴随着浆体粘度大幅下降,进而降低细颗粒的粘聚力,导致其沉降率过高,因此对低强度充填材料的泌水率做出规定。沉降率过高,低强度充填材料的回填效率降低,严重则出现开裂、塌方等风险,因此对其沉降率做出规定。5. 1.2不同工程对低强度充填材料流动性的要求宜符合表4.1.2的规定。表4.1.2不同工程对低强度充填材料流
16、动性的要求工程类型低强度充填材料的流动性状态较大空间的管沟、路基、肥槽等回填工程低流动性一般回填工程普通流动性狭窄操作空间或死角等回填工程高流动性6. 1.3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流动度应符合表4.1.1和表4.1.2的规定,测试应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7. 1.4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泌水率应符合表4.1.1的规定,测试应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8. 1.5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分层度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测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的有关规定执行。9. 1.6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落球凝结时间不宜小于IOh,严禁大于24h,测试应按照本标准附录C执行。10. 1.7低强
17、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沉降率应符合表4.1.1的规定,测试应按照本标准7附录D执行。4.2低强度充填材料硬化性能要求11. 2.1低强度充填材料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在项目施工设计阶段应规划总结低强度充填材料性能预期与定位,并与常规相关标准进行对照,充分考虑项目的定位、性能需求、工作年限、施工环境、长期环境变化等因素,明确施工目标,确定合理的材料设计,严格遵守现有标准规定。12. 2.2低强度充填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应按照本标准附录E执行。不同工程对低强度充填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要求宜符合表4.2.2规定。表4.2.2不同工程对低强度充填材料无
18、侧限抗压强度的要求适用工程范围28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需二次开挖的临时回填工程0.30.7管沟、肥槽、隧道竖井、下水道等无需承受荷载的非结构回填工程0.72.1道路工程等承受一定荷载的结构回填工程2.18.3【条文说明】无侧限抗压强度是评价低强度充填材料载荷能力的性能指标,一般低强度充填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范围为0.3MPa8.3MPa13. 2.3低强度充填材料加州承载比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测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的有关规定执行。【条文说明】加州承载比(CBR)是评定材料抵抗局部载荷变形能力的指标,在实际工程中是设计低强度充填材料施工厚度的重要参数。14. 2
19、4低强度充填材料劈裂强度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测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3441的有关规定执行。15. 2.5低强度充填材料抗渗性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测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的有关规定执行。16. 2.6低强度充填材料抗冻融性能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测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3441的有关规定执行。17. 2.7低强度充填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测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有关规定执行。18. 2.8低强度充填材料干缩性能应满足具体
20、工程要求,测试应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3441的有关规定执行。19. 2.9其他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测试应根据实际工程应用需要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条文说明】除上述测试要求外,在有特殊施工需求的前提下,可按照所需性能相对应的现行标准进行其他力学性能与耐久性测试。5 .配合比设计5.1 一般规定1. 1.1低强度充填材料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以及环境因素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在综合考虑低强度充填材料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其他必要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计算配合比,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出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试拌配合比,并应进一步经强度、耐久性
21、复核得到基准配合比。【条文说明】建筑废弃物低强度充填材料严禁在确定配合比后直接施工,需要对其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等进行试配验证与调整。因此,本标准规定,在计算出配合比后,必须进行试验与调整检测,最终得出可用于施工的基准配合比。5. 1.2低强度充填材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一般不加入粗骨料,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250kgm3o6. 1.3低强度充填材料可通过调整废弃物的掺量或添加外加剂改善浆体的粘聚性和流动性,可通过调整胶材用量与种类、水胶比与建筑废弃物用量调整硬化低强度充填材料力学性能。【条文说明】1通过改变建筑废弃物的占比或使用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均可调控新拌低强度充填材料的黏聚性与流动性
22、进而调整低强度充填材料的施工性能。经过调整后的配合比需经过试验验证,如第5.1.1条所述。2硬化低强度充填材料孔隙率影响其力学性能,通过改变胶凝材料用量、种类与建筑废弃物用量,调控低强度充填材料初始浆体堆积密度和水化产物孔隙填充能力,通过改变水胶比,改变硬化低强度充填材料自由水含量,进而改变孔隙率,因此胶凝材料、水胶比与建筑废弃物用量的改变均可改变硬化低强度充填材料力学性能,均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配合比设计。5.1.4本配合比设计方法适用于满足相关标准的细骨料、胶凝材料与再生砂粉、建筑渣土等建筑废弃物制备低强度充填材料,若低强度充填材料需掺加其他废弃物或有特定性能要求,本配合比设计方法可辅
23、助试配,配合比宜以试验结果为准。5.2配合比设计与计算5.2.1配合比设计与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低强度充填材料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拌合物中细骨料体积与净浆体积、水胶比、胶凝材料种类与掺量、建筑废弃物掺量、外加剂掺量等参数;2配合比计算应根据强度确定水胶比及胶凝材料组成,根据工作性能要求确定浆体体积含量(依据水胶比、胶凝材料组成、浆体量可计算单方用水量、水泥用量、建筑废弃物量),再根据体积计算单方骨料用量。5.2.2确定低强度充填材料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组成,水胶比与胶凝材料中建筑废弃物的质量百分数()宜按照表5.2.2选用。表5.2.2建议水胶比与胶凝材料中建筑废弃物的质量百分数28d无侧限抗压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废弃物制备可控低强度材料应用技术标准 建筑 废弃物 制备 可控 强度 材料 应用技术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