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基层行—2.2.1.2 急诊急救.docx
《优质服务基层行—2.2.1.2 急诊急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服务基层行—2.2.1.2 急诊急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质服务基层行一2.2.1.2急诊急救(2023版)2.2.1.2急诊急救(2023版乡镇卫生院)力标评价要点支撑材料2.1.2诊救C1 .开展服务区域内24小时急诊服务。2 .医务人员掌握应急知识,急救设备的使用,具备急救能力,能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和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休克及一般急危重症患者作出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3 .医务人员应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使用简易呼吸机;能够开展清创、缝合、止血、包扎、简易骨折固定(如夹板外固定等)等急救技术。4 .急救药品配备齐全,定期更新(确保在有效期内),急救物品完好率100%o5 .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上急救C-1.1能够提供24小时急诊
2、服务,有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的标识且明C-1.2附表5C-2.1急诊服务相关制度,抢救室业务用房C-2.2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与流程C-2.3医务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急救设备的使用,具备急救能力。能对循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休克、溺水、外伤及一般危重出初步诊断和急救理C-3.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简易呼吸机、清创、缝合、止上简易骨折固定(如夹板外固定等)、急救搬运、简易呼吸器、静脉穿刺置管、10种以上急救技能。C-4.1抢救室、抢救车的急救药品备齐(至少配备:心脏复苏药、呼吸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解痉药、解
3、热镇痛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药、静脉补液液体、局书激素类药以及其它品C-4.2专人对药品、器材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药品须在效期内),完好率达到i00%oC-5.开展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理论、技术操作的培训、演练及考核,记整(每年至少各1次)务演练。B符合C”,并1.对急性创伤、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具备初步识别与处理能力2 .急救体系相关责任部门管理人员知晓职责要求,监管措施落实到位。3 .在急危重症B-1.1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B-1.2抢救、会诊等核心制度,对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确规B-1.3
4、抢救流程图(各科室52张)B-1.4门、急诊配有中级职称及以上医小士B-1.4医生、护士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水平进行评价。B-2.1急诊急救应急预案,职责明确,流程合理B-2.2职能部门监管记录B-3.1抢救记录。B-3.2门、急诊医护人员有中级及以上职称B-4胸腔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技术进行技能测试。B-5.1卫生院与上级医疗机构签订相互转诊的文件抢救中,有主治或以上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工作。4 .掌握胸腔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技术。5 .建立危重患者“绿色转诊通道OB-5.2建立危重患者“绿色转诊通道”,转诊相关记录。【A】符合“B”,并1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各司其
5、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2 .对急诊诊疗情况有记录并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与不足有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急诊服务有成效。A-1.1成立多学科协作急救服务小组的通知,相关责A-1.2多学科协作的会诊制度及抢救制度、流程A-1.3多学科协作病历资料显示患者能够获得连续、及时、有效的救治。A-2.1急重症患者登记,病历记录和规范的处置记录单及录A-2.2科室业务学习、病案讨论记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相关学习讨论记期分析和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施;A-2.3医务部门检查、督导、整改记录,持续改进急诊服务显成效c-l.l能够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有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的标识且
6、明显24小时急诊服务制度一、急诊科全年24小时开诊。急诊标识、急救电话设置明显处,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各项工作制度。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严格履行各级人员职责。二、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立即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科工作人员有权上报医务部、门诊部、医院总值班或相关科室负责人。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
7、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五、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后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与病房或手术医师做好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危、重症患者。六、由急诊医师决定急诊患者是否需住院或留观,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医师。急诊患者如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根据医嘱对急诊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8、患者在急诊科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八、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急诊工作,检验、影像、药剂、等7X24小时提供服务。此处附本院24小时急诊服务标识图片本院24小时急诊服务值班表图片C-1.2附表5卫生技术统计表附表5卫生技术统计表(详细内容略)编号项目年度服务量(人次)一、眼部诊疗1普通视力检查2特殊视力检查3视野检查(普通视野检查)4验光5镜片检测6主导眼检查7代偿头位测定8复视检查9斜视度测定10三棱镜检查11调节集合测定12牵拉试验13双眼视觉检查14色觉检查15对比敏感度
9、检查16暗适应测定17前房穿刺术18前房注气术19房水荧光测定20裂隙灯检查21裂隙灯下眼底检查22裂隙灯下房角镜检查23眼底检查24眼外肌功能检查25角膜刮片检查26结膜囊取材检查三十、注射术27皮内注射法28皮下注射法29肌内注射法30静脉注射法31三十一、穿刺术32股静脉穿刺术33颈内静脉穿刺术34锁骨下静脉穿刺术35动脉穿刺术36胸膜腔穿刺术37胸膜腔闭式引流术38腹膜腔穿刺术39肝穿刺抽脓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40骨髓穿刺术41腰椎穿刺术42四肢关节腔穿刺术43耻骨上膀胱穿刺术44环甲膜穿刺术45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三十二、插管技术46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47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48
10、导尿术49鼻塞、鼻导管吸氧法50气管插管术三十三、切开技术51气管切开术52静脉切开术53脓肿切开引流术三十四、清创、换药术54清创缝合术55换药术56外科手术后插线法三十五、急救技术57心肺复苏术58除颤术59气管插管术60呼吸机应用61洗胃术62床旁连续血液透析术等63其他(机构自行填写)646566676869C-2.1有急诊服务相关制度,有抢救室业务用房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一、急诊预检分诊必须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二、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替代。三、预检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扼要了解
11、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T、P、R、BP),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相关科室急诊值班医师。四、对危重病患者应先通知值班医师作紧急处理,然后办挂号手续。五、注意传染病的预检,以防交叉感染,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六、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两种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八、遇突发事件、大批患者来院应立即通知科领导、医务部、医院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有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九、预检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到达时间、患者送入病区时间。十、在预检分诊过程中遇有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预检分诊质量。急诊
12、接诊、出诊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相当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灵活机动,反应敏捷,语言简洁,具有一定记忆、交流、沟通能力,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呼叫就是命令”。2、值班人员必须记录来电急救号码,时间,地点(附近重要标志物)。地址:(乡,村,组,自然村名),行车路线,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和大致病情,必要时指导现场急救。3、迅速通知在班一线医生,护士,司机三人临时接诊小组,人员必须院内1分钟,院外3分钟到位,保证5分钟内出车,否则每次罚款50-100元,医生为第一责任人。4、急救车驾驶员随时保持车况良好,确保行车安全。医生到达现场,察看伤病情况,护士行三测(R、P、BP
13、并向医生报告,由医师根据现场伤、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签字,决定就地抢救,临时处理或上车转运,接诊组3人协助患者上车,司机要安全关好车门。5、返途中,医生,护士不能坐副驾驶位置(路检发现每人罚100元),要陪守患者,交谈、了解伤、病情,或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输液,体位,输氧,止血,包扎,固定及书写院前急救病历。急、危重者及时电话联系相关科室,组织人员做好检查、抢救、会诊等准备工作。特殊情况,随时与院方汇报联系。6、患者到达医院后,由司机停稳车打开车门与医护人员协助患者下车,由医生据病情轻、重、缓、急,是否“急诊”或“绿色通道”,陪同做相关检查或就地抢救留观或分诊到相关科室。(送入相关科
14、室后由当班医生或护士签名,时间要求到日、时、分。)危急诊患者入院制度及流程一、急诊为急、危重病人入院设立了“急诊绿色通道”。全体人员必须有急诊服务的窗口意识,熟悉急诊科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和技术操作常规,坚守岗位。二、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三、对急、危重病人来急诊科就诊,医务人员必须在急诊科门口接诊,态度和蔼,用语文明。四、凡危重病人接诊后先行抢救,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陪同并护送病人做必要的检查,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必要时送入手术室,危重病人电话
15、告知病房做好床位准备及抢救的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五、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六、传染病人一旦确诊转入传染科后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终末消毒。七、病情危重,需立即转院治疗的患者,及时做好转诊工作。急诊留观制度一、不符合住院条件、但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需有急诊值班医师或门诊医师的医嘱,方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二、办理留观时应提供患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费用类别(医保、自费),及时交纳费用。医保患者严格履行医保相应流程。三
16、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治疗,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应书面记录。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随时查看危重患者,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按规定格式及时限书写病历,记录病情(包括辅助检查)、处理经过等,必要时请相关专业会诊。急诊科值班护士应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四、值班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征求患者或家属对诊疗方案的意见,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或于病历中签字确认。五、严格执行留观病人登记制度,记录要全面、详细、认真。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国家卫计委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
17、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一、院前急救:1、救护车出诊快捷(小于3分钟),院前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急危重病人,途中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二、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1、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病人病情通报;指挥中心一救护车一医院的“三方通话”。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
18、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急救中心进行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3、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流程为:救护车一急诊科一抢救室一手术室一留观室/住院病房。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将病人病
19、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1、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一准备推床并接诊、(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并作出“拟诊”,做好到院内交接准备一到达急诊科一正确、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一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2、为了保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服务基层行2.2.1.2 急诊急救 优质服务 基层 2.2 1.2 急诊 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