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 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精选集锦).docx
《四篇 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精选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篇 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精选集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题目: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大作业说明:1.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2.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3.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注意:学生答题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29日,教师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13日。对于拟参加2025年7月毕业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5年5月30日前完成
2、参考答案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正确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下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历史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近代以来的革命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为公”理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些思想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民意,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代表会议,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
3、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早期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形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逐渐形成并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被明确提出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民主需求的不断增长。二、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体现在其广泛的参与性、多层次协商和法治保障等方面。1 .广泛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参与。通过多种渠
4、道和形式,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区议事会等形式,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的具体体现。2 .多层次协商:从基层社区到国家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多层次的协商机制,确保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和尊重。协商民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策。3 .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离不开法治的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民主程序的规范化和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民主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三
5、理论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1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不仅是形式上的选举,更是实质上的参与和管理。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人民群众在民主全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管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认为,民主不仅是政治制度,更是社会生活方式,全过程人
6、民民主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3 .人民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制度设计和实践创新,确保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区议事会等形式,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的具体体现。四、理论联系实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例如,在疫情防控中,中国政府通过广泛征求民意、科学决策,确保了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社会稳定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性和有效性。再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开展多层次协商,确保了
7、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层次协商和法治保障。五、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历史逻辑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革命传统,实践逻辑展示了其广泛参与和多层次协商的特点,理论逻辑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正确理解这三个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和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具体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也为全球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
8、国方案。参考答案2,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人民的意志得以充分体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越发生机勃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展现出中国式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显著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民现实诉求的真切回应,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部署、执行、落实、监督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共有27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约147万人次提出415万多条意见建议。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畅通了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民主渠道。目前,各地建成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
10、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联系群众搭建了有效平台。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一同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利于保障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起草,就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3年11月27伟大建党精神充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支
11、撑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激发共产党人的思想动力,始终激励我们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民族笈兴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遽的时代洞穿力,其永恒的时代价值必将陆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凸显。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武器。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依靠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崇尚正义、不畏强暴,决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笈兴的风险挑战,都能以最英勇的斗争筑起坚固的钢铁长城来保卫党和人民的事业乘风破浪前行,从而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伟大斗争的胜利,创造了彪炳史
12、册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党乂带领中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然会遇到许多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必须还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要进行这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恭,掌握斗争艺术,淬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质,做到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田千率贼,努力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取得应对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使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建设伟大工程的要法宝。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伟大的建党实践,淬炼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升华于新时代,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源头。一百年前,
13、革命先驱们抛头颅、洒热血,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艰难斗争中锻造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铸造伟大精神。而伟大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伟大奇迹,昂首阔步迈入了伟大的新时代,推动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必然要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并不断创新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增强使命意识。坚定必胜信念,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
14、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是要推动伟大实践。奋进新时代,迈进新征程,我们要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以精神伟力引领和激励伟大实践,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把对党负员和对人民负贡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求我们把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转化为践行初
15、心使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举措,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11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倡导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进而实现了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由此推动党的孕育与成立,萌发伟大建党精神。此后,我们党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也必须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切实用马克刖主义观察时代、
16、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巧克思主义,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协同推进“两个革命”。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指出:“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同时,中国共产党不仅他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而且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今天,弘扬伟
17、大建党精神,要求我们继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一共产党人的不屈风骨和英雉气概,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河粉作斗争,坚决同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作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并切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始终立足“两个大局”。“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且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做本决策的柒本出发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善于从民族狂兴战略全局出发来把握党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攵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主题。同时,也要善于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认识和把握民族发兴的历史使命。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或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18、影响这一大变局前途和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在不断发展演化之中,给中华民族伟大笈兴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天,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耍善于增强使命意识来抓住机遇。又要善于发扬斗争精神应对挑战,做到既利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正向因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通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爱兴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向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征它本质要求是什么?有参考答案论述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
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征?它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20、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当今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1819世纪的英国实现的是千万人口的现代化,20世纪美国实现的是上亿人口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前所未有,路径也必然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有所不同,不能套用西方理论。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是
21、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共同分享整个国家进步的成果,也就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与要求,更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2、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注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
23、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处理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国家早期的现代化依靠的是奴役、劫掠、杀戮和暴力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在今天则依靠帝国主义
24、和霸权主义维系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奉行扩张主义、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势与政策 四篇 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精选集锦 2025 年春国开 电大 形势 政策 作业 题目 参考答案 精选 集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