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50分;第11卷为非选择题,50分。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1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小丁决定以此为素材,参加时政小组主题学习探究活动。你认为该活动主题是()A.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B.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踏上强国之路D.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C:题干
2、中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该活动主题可以是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踏上强国之路,故C符合题意;A: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故A错误;B:题干未涉及到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故B不符合题意;D: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故D错误;故本题选C。2 .近五年,威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培育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20个,累计利用外资57亿元: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7.9%,威海人民的幸福成色更实足。这说明()改革开放增添了威海社会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使威海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改革开放引领威海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威海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彻底解决A.B
3、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正确认识。:题文中威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添了威海社会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使威海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威海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已彻底解决”说法太绝对;故本题选A。3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天宫”落成10年来,中国航天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科技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我国已步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科技创新现状。:依据题文描述,1
4、0年来,中国航天取得显著成果,这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重大成果,故正确;: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故错误;:我国还未步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故错误;故本题选B。4 .2022年2月14日,遂宁市教师发展大会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通过视频致辞,遂宁市委书记李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顺应教育“新要求”,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动力。要打造有趣、有情、有理的“三有”课堂,让教学更有温度,课堂更有魅力。国家重视教育是基于()只要接受学校教育,就能取得成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
5、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唯一因素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只要就能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依据教材知识,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故说法正确;:唯一因素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故本题选D。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A.全心全意为公民服务B.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答案】B【解析】【详解】
6、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B: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故B正确;A: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A错误;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努力与奋斗的目标,故C错误;D: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D错误;故本题选B。6 .对于下图的寓意,下列概括恰当的是()A.回应民生期待B.人人都是主人C.人民当家作主D.走向同步富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A: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清单”对诸多百姓生活
7、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做出了正面回应,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民生期待,A说法符合题意;B: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说法错误;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说法与题不符;D:关注民生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现,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这表明()A.我国人民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8 .改革开放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C.人民群众创造财
8、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D.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民生的相关知识。D:题干中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这体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故D符合题意;A:我国人民生活还未实现现代化,故A错误;B:题干未涉及到改革开放,故B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涉及到“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以下情境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北京冬奥会期间,全国多所高校创新形式,上好冬奥“大思政课”2022年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9、收入46203亿元,同比增长10.5%2021年各省GDP(万亿元):广东12.4,江苏11.6,青海0.33,西藏0.21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呈现出“省城一县城一乡镇一村庄”梯度递减的状况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的正确认识。:全国多所高校创新形式,上好冬奥“大思政课”,体现的是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创新,而不是主要矛盾的体现,说法与题不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203亿元,同比增长10.5%体现的是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说法与题不符;:2021年各省GDP(万亿元)的数据体现了我国还存在区域差距,是主要矛盾的体现,说法符合题意;:公共基础设施水
10、平呈现出“省城一县城一乡镇一村庄”梯度递减的状况说明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主要矛盾的体现,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 .习近平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民主的真谛是()A.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C.国家所有事情都由全体公民最终决定D.人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人民民主的真谛。A: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故A正确;B:题干未涉及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故B不符合题意;C:说法过
11、于绝对,故C错误;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而是相对的自由,故D错误;故本题选A-10.2021年11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B.C.0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2、度。: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它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故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故错误:故本题选Ao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各地的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站对自己较为关注的问题表达心声和意愿,积极为政府做好今年的工作建言献策,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被称为“不在会场的代表委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IL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公民()A.依法积极参与民生生活B.享有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多C.行使民主权利不受限制D.能够
13、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2 .网民积极为政府做好今年的工作建言献策()有利于政府依法执政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决策水平能杜绝腐败现象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A.B.C.D.【答案】11.A12.B【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参与民主生活。A:题干中全国各地的网民通过各种方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见我国公民在依法积极参与民生生活,故A正确;B:民主权利不可随意扩大,故B错误;C: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民主权利,故C错误;D:公民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D错误;故本题选Ao(2)本题考查的是参与民主生活.:题干中网民积极为政府做好今年的工作建言献
14、策,这是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决策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故正确;:政府是依法行政,故错误;:“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故本题选B。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信仰浸润人心,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社会的基础日益稳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全面推
15、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D: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D正确;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两个方面,故A不符合题-,-忌;B: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故B不符合题意;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2022年5月7日,中国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三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涉黑组织2285个、恶势力集团8683个。这()有力维护了公
16、平正义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根除了黑恶势力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改善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依据题文可知,全国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力维护了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改善,故正确;:扫黑除恶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无关,故排除;:“根除”说法太绝对,故错误;故本题选D。15 .法律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统一,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被禁止这些新规的实施,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这()A.表明我国法治体系已经建成B.描绘了法治国家的美好蓝图C.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D.表明我国坚持公正司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
17、是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C: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国法制体系不断健全,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故C正确;A: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还未建成,故A错误;BD:题干未涉及到“描绘了法治国家的美好蓝图”、“表明我国坚持公正司法”,故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6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白孟子离楼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借用这句话,来解开国家治理“德”与“法”的新密码。对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有()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法治利用自身劝导感召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德治利用自身强制性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在我国现阶段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坚
18、持以德治国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难度较低。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所以说法符合题意。法治利用自身的强制性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德治利用自身的劝导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所以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D。17 .节假日期间,当万家团圆之时,许多人以坚守岗位诠释不忘初心,许多人以无私奉献保障平安祥和、无数点滴微光照亮了一个
19、温暖的中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国家贫穷落后,爱国唯有奉献B.人人品德高尚,社会和谐稳定C.人民幸福平安,国家复兴梦圆D.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在平凡中创造伟大。D:许多人以坚守岗位诠释不忘初心,许多人以无私奉献保障平安祥和,这体现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故D正确;A:“唯有”过于绝对,故A错误;B:人人品德高尚说法太绝对,故B错误;C:我国还没有实现复兴梦,故C错误;故本题选D。18 .热播的电影长津湖展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山东省 济南市 槐荫区 2022 2023 学年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道德 法治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