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2.5分)1 .2022年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来,一些隔离的人不得不“宅”在家里,只能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外面的情况。这充分说明()A.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B.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性组织C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社会D.电视、网络能满足人的所有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相关知识。C:题文描述说明个人不能离开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社会,故C正确;A:个人不可以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故排除A;B: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B;D:选项中的“能满足人的所有需求”说法绝对
2、故排除D;故本题选C。2 .小雨是名小学老师,早上来到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后,她赶往医院看望生病的母亲;把母亲安排好以后,她又到保育院接4岁的儿子回家。小雨一天的经历说明()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没有关系人的身份是通过血缘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观点错误;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包括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观点错误;:小雨在学校是老师,在医院照顾母亲是女儿,接儿子回家是母亲,表明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观点正确;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L观点正确;故本题选A。3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产生各种社会关系。下列选项对应的社会关系不正确的是()A.妈妈和李姨是公司同事一一业缘关系B.爸爸和姑姑一-血缘关系C.张叔和小白是同乡地域关系D.我和小花是邻居地缘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把握。ABCD:根据所学,血缘关系是以血缘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
4、等。故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从个人对社会的影响上来说,提倡“共建”的依据是A.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的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详解】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
5、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AC本身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因而应排除;B选项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故选:D【点睛】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选择。5 .据调查,在某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有近50%的未成年人犯存在网络依赖问题,有60%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要
6、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手机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问题,要远离手机网络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A.B.C.D.【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通过未成年人由于网络依赖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告诫我们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要合理使用网络,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所以说法正确;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捷,说法错误;没有依据说明网络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故选D。6 .2019年10月10日18时10分许,江苏省无锡市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对于此类公共事件信息,我们要()以权威政府或部门发布信息为依据不传播网络谣言要学会辨明信
7、息真伪将自己了解的信息任意在网络传播A.B.C.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因此对于公共事件信息,我们要学会辨明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以权威政府或部门发布信息为依据,不传播网络谣言,符合题意,正确。错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我们不能任意在网络上转发传播。故答案为:Ao【点睛】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7 .小瑾在日记中写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8、我在家上网课,妈妈通过社区微信群买菜,爸爸根据他工作单位的网络调配系统运送抗疫物资,爷爷每天通过手机了解确诊和出院病例数据对此,以下看法正确的是()A.离开了网络,人们将无法生存B.网络助力抗疫,方便人们的生活C.在网络时代,我们实现了绝对自由D.互联网是抗疫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A:说法错误,夸大了网络的作用,故排除A;B:题干描述的意思是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学习、买菜、了解新闻等,助力抗疫,方便生活,故B正确;C:绝对自由错误,我们只能是相对自由,故排除C;D:错误,互联网不是决定作用,故排除D;故本题选B。8 .世界因互联网更多彩,生活因
9、互联网更丰富。作为网络参与者,下列做法可取的是()作为贴吧吧主,要管理、举报不实信息与不当行为加入微商团队,在朋友圈和网上售卖“三无”产品化身“键盘侠”,在网上对自己看不惯的任何事情进行谩骂积极参加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的公益活动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符合题意;(D:在朋友圈和网上售卖“三无”产品,这会侵害消费者
10、的利益,故说法错误;:在网上对自己看不惯的任何事情进行谩骂,这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 .2020年7月24日,在大连地铁3号线火车站站核酸检测现场,市民们井然有序地排队接受检测,检测人员用最快的时间进行检测.良好的社会秩序()能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能降低社会管理成本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题文中,市民们井然有序地排队接受检测,检测人员用最快的时间进行检测。这表明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能降低社会管理成本,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故说法正确;:但这并不能杜绝违法犯
11、罪的发生,的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0 .在景点游玩时我们要注意自觉排队购票,对于公民的自觉行为认识正确的是()A.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B.维护社会秩序只能靠法律C.扰乱公共秩序必会受到法律惩罚D.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法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A:依据题文描述,公民的自觉行为是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A说法正确;BD:“只能”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BD;C:“必会受到法律惩罚”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C;D:故本题选A。11.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有()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A.B.C.
12、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2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下图体现的是()A.规章B.法律C.纪律D.道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D:题干漫画中,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弘扬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体现道德的要求,故D说法正确;ABC:都是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但与题干内容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 .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
13、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句话说明()自由永远是不存在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法律社会的自由是不超越法律法规的自由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根据所学,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据此,这句话说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法律社会的自由是不超越法律法规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所以符合题意。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错误。故本题选择C。14 .老师发现沉默寡言的小
14、余同学笛子吹得不错,就多次让他在学校活动中表演节目。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鼓励之下,他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小余的变化告诉我们()相互尊重就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只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值得尊重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信心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根据题干,“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鼓励之下,他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说明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因此小余的变化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所以
15、符合题意。说法过于绝对化,明显错误。故本题选择D。15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无论自己有多优秀,都不会看轻他人;不管自己有多成功,都不会轻视别人。这告诉我们尊重他人要A.积极关注他人B.学会欣赏他人C.平等对待他人D.学会换位思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题干表述了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无论自己多成功,都不会轻视别人,这是平等待人的做法,C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题干表述的内容与关注他人无关,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是题干主旨的反映,排除。故本题选C。16 .张先生旅游时,在一摊点买了5瓶矿泉水,由于网络原因无法支付,他就拍下了付款二维码。事后发现二维码照片太模糊,无法识别支
16、付。他历经半年找到摊主,终于支付了所欠的10元水钱。这告诉我们()所有事情都须做到有诺必行社会交往应该加强相互信任社会交往需要做到真诚待人诚信应成为公民的自觉践行A.B.C.D.【答案】B【解析】【详解】张先生历经半年找到摊主,终于支付了所欠的IO元水钱,说明张先生的诚信意识很强,启示我们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应成为公民的自觉践行,在社会交往中应该相互信任,做到真诚待人,符合题意。错误,不可能所有事情都须做到有诺必行,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故选B。17 .“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一一谢谢和劳驾。”这句童谣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A,彼此尊重B.举止端庄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山东省 济南市 第二 十六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上学 期期 道德 法治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