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六篇供参考.docx
《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六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六篇供参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业当成学问做,先后联系市、县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梳理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134份,带领工作队、村“两委”认真学习,吃透精神,并组织外出考察乡村振兴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梳理出县级鼓励支持,乡里谋划部署,村里符合实际的发展措施,确保工作思路不跑偏、上级争取先一步、项目来了接得住。3.叫响品牌,锻造人才。启动乡村振兴品牌工程一一“第一书记抓党建、工作队长兴产业、书记队长引领示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持召开村“两委”会议7次,村支委会议4次,讲授党课、主题发言6次,坚持五个一当好宣传员开展”线上+线下”组织生活强化基层流动党员管理等多篇新闻报道被皖西日报、新闻网等多家市级主流媒
2、体刊发;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评选3A信用户26户;推深做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教育和村干部激浊扬清”专项行动,召开专题研讨会5次、收听收看专题片14次,书记讲党课4次,撰写心得体会35篇,对照检查材料7篇,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践行“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坚持路径精准,打出政策措施组合拳1.聚焦产业振兴,增强发展后劲。紧扣关庙乡“一抓双创”,结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长补短”,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路径,村集体率先发展大别山山核桃80亩,宣传引导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发展600亩,填补长线产业发展空白;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别是天
3、麻、黄精种植增收,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天麻16亩,黄精20亩,支持大户牵头,小户参与,年内共计发展天麻80亩,黄精260亩,增强中线产业发展后劲;围绕传统养殖,以帮销农产品捐赠,资助慰问金、助学金4.5万元,慰问品0.7万元。(三)坚持项目精准,提升基础设施硬实力1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扶持、统筹整合、项目争取等方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各类项目7个、总投资778.6万元,主要涉及至万何道路改扩建、沥青路面铺设、水毁修复、边沟修复、污水管网、立面改造、村部改造、法治文化广场改造等,群众交通出行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和村级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提升。2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启动
4、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品位,协调争取补短板项目资金248.6万元,先后召开村“两委”会议3次、村民代表会议4次,村民小组会议7次,美丽乡村设计宣传会、座谈会3次,征求群众意见38条。坚持以因地制宜为出发点,以农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农业为重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和谐为目标,实施区域内房前屋后三清四拆”整治,进行污水处理管网配套铺设、挡土墙、步道、地面硬化、生态护栏、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绿化补植、保护提升、干道亮化。3 .全面加强项目谋划。牵头编制村2022至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库、村2022年农业产业振兴链式发展项目,坚持先急后缓,稳步实
5、施,确保项目精准、群众受益;结合县情乡情村情,深入走访脱贫户、一般群众、党员、大户、村民代表、小组组长、市县乡村干部790余人次,认真起草乡村振兴三年帮扶规划,报市人大常委会、县住建局审批印发;起草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月度工作重点,量化目标任务,逐月逐年推进。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在脱贫群众增收上,积极运用产业奖补的有效杠杆,激励引导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发展产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开展感党恩宣传教育和先进事迹报告,宣传党的政策和先进典型,用正面宣传激励群众;开展“不孝子女”等黑榜评定,用负面典型警示教育群众。在振风超市积分评比活动中,通过环境卫生评比、政策知晓问答、脱贫人物评选等教体,
6、宣传脱贫致富典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问题整改上,坚持把问题整改和作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始终,如2020年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3个,通过制定整改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及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任务,2021年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存在问题村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远地贫人稀、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是市脱贫攻坚验收最后出列的4个村之一,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队伍建设弱化,战斗引领作用不强干部能力水平与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工作满足于一般化、程式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思考研究不够;大局意识弱化,常局限于做好自
7、己从事或分内的工作;干事创业激情不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抱怨工作辛苦、收入不高、管理过严的问题,有患得患失和攀比思想。二是贯彻落实乡党委要求比较被动,缺乏自觉性,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不深不透,存在理解表面化现象。三是对党员的教育缺乏新鲜性和吸引力,忽视了党性修养特别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需要。四是为基层党员服务不够具体,以经济建设体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个体依靠传统一产增收效果差;天麻、黄精中药材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技术缺乏难以提质增效;物流体系不够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较为突出,诸如洋荷姜、山羊、天麻等优质农产品或自产自销、或找不到合适销
8、路,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以村观乡再看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缺少具有一定带动能力、能够立足于县外市场的特色品牌,缺乏品牌营销与市场开拓的能力;多数村民发展观念保守,求稳怕险、坐靠等要思想依然存在,少数大户资金流水短缺,信贷可获得性差以及信贷额度不高,导致生产运营困难。劳力流失严重,村民自治成效不显农村发展面临的严重人才瓶颈,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从调查问卷分析,61.32%常年外出务工,23%在村留守,农村人口在位率不高,青壮劳力流失使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缺乏内生动力;外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高于留守村民,但返村意愿弱,反哺能力低于预期;村民-村小组-村“两委”(工作队)问题
9、反馈畅通,但受农村传统影响,碍于情面,不愿说现象客观存在;村级事务多为村“两委”、工作队研究,座谈协商听取村民意见较少,导致村民话语权弱,边缘化现象产生;”四议两公开”能够依规依法开展,但90%以上的村民缺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平稳安定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对村级事务关注度不高,少数村民存在问题反馈但错过时效。乡村规划不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历史遗留原因,宅基地翻建和老旧住宅保留造成村庄土地被无序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美化;“外扩内空”现象依然存在,局部环境受到冲击,导致少数自然村庄出现“脏乱差心服务范围,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建议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水平,拓宽优秀村干部晋升渠道,确保安
10、心干事。2 .提升村党组织组织领导作用。通过优化人员配置、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等,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振兴乡村方面的领导作用。3 .建立新型农村治理机制。以美丽乡村建成为契机,创新“板髡会”方式,月度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持之以恒解决群众诉求。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构建村级党组织统揽全局、村民委员会自治、村民小组配合、农民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基础,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完成800亩基本农田改造并进行流转,牢牢将土
11、地“嫌在”集体;二是积极支持山核桃、中药材、桐油、高山蔬菜大户经营发展,确保村集体蔬菜大棚、标准化厂房租金收益稳定;三是关注入股企业经营发展,确保获取稳定分红。(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让多元产业成为基层振兴的“发动机”围绕市“138+N”发展模式,结合县五大产业布局,突出“产业兴村”主线,大力推进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支持能人大户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山核桃、中药材、桐油、羊肚菌等“长中短”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打造“一村四品”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推行“合作社+农户”“集体+大户+农户”集体+农户,等多种形式主体经营,促进各
12、类特色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计划在3年内培育发展新型周边乡镇收购桐子,进行深加工,生产桐油成品对外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上中下产业链全链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桐油产业“闭环”发展模式。(4)羊肚菌产业。依托本村专业种植人员和大户实施羊肚菌培育工程,启动羊肚菌深加工项目,完善钢构大棚、标准化厂房、道路、沟渠等配套建设,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技术应用,采取订单式经营,以市场带生产,逐步扩大规模,解决中高龄村民和脱贫户在村就业增收问题,紧扣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关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布局形成羊肚菌深加工“闭环”发展模式。(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让文明新风成为美好生活的“风向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3、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红色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打造红色基因示范传承村。1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倡导满月、乔迁、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2 .实施精神富民工程。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使其成为在村农户的务农帮手,留守儿童的精神乐园,引导群众建立“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挖掘群众中的文艺骨干,组建村文化艺术队伍,将农民文化乐园打造成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深入开展文化、科技
14、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探索成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丰富老年人生活。江陵县扶贫办设在民政局下,详细工作是下设扶贫科,实际工作人员就1人;潜江市相对好些,但总体感觉,插花贫困地区除了扶持资金和项目相对较少外,领导对当前干部驻村帮扶还存在相识上的误区,重视程度不够,详细到落实工作中,一是没有驻村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二是虽然出台了干部驻村工作方案,但对于如何组织实施和有效推动干部驻村工作,没有探讨和出台制定驻村工作的考核方法,也缺少检查督办环节。(二)驻村帮扶流于形式。一是工作队进村不驻村的现象普遍存在。干部驻村帮扶仅仅是摊派的任务,大
15、多数干部和工作队员还停留在突击式运动阶段,当作临时性阶段任务,时间一到立马拆兵散人。领导有要求就下去,上面强调一下就抓一下,上面没风,下面就没影了。调查8个村几乎干部进村都在2个月以内,只有1个村落实较好些。二是中心和省里反复强调,驻村工作队要确保两个全覆盖,当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两县市覆盖率都不高。潜江的到户覆盖率乐江陵县到户覆盖率机(三)干部驻村帮扶后劲不足。一是驻村的工作经费保障没有明文规定,各个帮扶单位或部门没有特地的预算开支,工作经费保障无门,大多数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挤占或干部捐赠款项中列支用于驻村帮扶;二是干部干事与不干事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也一个样,对于帮
16、扶工作成效显著的工作队和队员,没有激励机制。对于混口子没干事的工作队或队员,也没有约束机制,干部驻村工作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明显感到人浮于事,帮扶后劲不足。(四)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联各行各业。如何对驻村干部的选拔与管况,对贫困村、贫困户都要有针对性地帮扶支配。二是贫困户结对帮扶要责任到人头,确保联户联人,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三是依据时间进度有序推动,工作队人员和驻村时间要有严格规定。肯定要依据鄂政扶发(XX)14号文件,全部在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以扶贫开发为主要任务,将任务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工作队规定3人以上的不能搞穷应
17、付,驻村时间35年不变的,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四)健全驻村保障机制。一是要明确驻村工作队帮扶资金额度和用途,对于实力弱的单位明确驻村工作队启动资金来源;二是要明确驻村帮扶干部的人数、年限和激励政策;三是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年度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篇四、驻村第一书记阶段性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您好!作为贵单位派驻至XX村的第一书记,现将本人近期的工作进展及成效汇报如下,请予以审阅。一、党员示范带头深入宣传政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知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村民的全面发展。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深知这是提高村
18、民政治觉悟、引导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去年共举办了10场大型政策宣讲会,邀请了5位专家学者和3位上级领导进行政策解读和宣讲。还制作解、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还加强了村级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确保村民能够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矛盾调解方面,注重听取双方意见,公正公平地处理各类纠纷,确保矛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环境治理方面,组织开展了多次环境整治行动,清理了垃圾和污水,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注重加强村民的法治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保护能力。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
19、深化文化教育,传承乡村文明。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和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努力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鼓励和支持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邀请专家学者到村举办文化讲座,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还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间故事等。组织村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整理工作,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资源提供有力支持。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为乡村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深化对外合作,拓
20、宽发展渠道。为了推动XX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更上一层楼,积极拓宽发展渠道,深化对外合作。主动与周边地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业项目、旅游资源开发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等资源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隙。还注重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水库2座。该村曾是县1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自2014年11月起,省政府办公厅先后选派3批5人开展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2019年成功实现“村出列、户脱贫”。截至2020年底,累计实现304户101()人脱贫,贫困发生
21、率由2014年底的38.2%降至0;当前在册脱贫户294户(304户中10户已自然消亡)共988人(其中五保户26户38人、低保户54户15O人、一般农户214户800人),现有易返贫致贫户(监测对象)2户共5人(目前正处于实时监测中)、边缘户4户共16人。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47万元,跻身全省经济强村行列。历经沧桑巨变,村这块昔日曾被当地群众自嘲为“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取暖靠抖”的穷乡僻康已经破茧成蝶、华丽转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蓄了强大势能、做好了起跑准备。(一)党建引领坚强有力一是支部建设全面过硬。村党支部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支部标准化规
22、范化建设有力推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二是党员队伍兵强马壮。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及干部,支部成员年龄和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平均年龄从45岁降至34岁,大专以上学历从20%提高到57%;党员人数增加至6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预备党员1人。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推动发展表现不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升带动群众发展致富能力,先后培育致富带头人9人,引导村民发展茶、旅游、养殖等多种产业。2020年村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多种成品茶,饱受行家青味,为各路茶商所争相抢购。二是产业基础牢。
23、茶叶种植和加工是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的行业,其收入占全村常住居民总收入的90%以上。村内现有茶叶加工实体9家(按规模资质分:注册公司2家、注册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一般型加工实体3家;按经营类型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公司1家、专业合作社2家、纯茶叶加工实体6家)。茶产业是该村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广泛深厚的基础。三是斩获荣誉多。2002年,村以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的众瓜片成品茶在杭州举办的中、日、韩茶叶博览会上摘得金奖;2003年,村产“翠眉”在合肥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再获金奖;2004年,村产“瓜片”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食品博览会上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质农产品推荐奖;同年,
24、村千亩茶园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构IMO(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有机认证。(四)文明善美蔚然成风一是移风易俗润物无声。经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能够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在全县首创扶贫公益超市,多次组织群众开展“六爱六比(爱卫生、比清洁,爱劳动、比收入,爱文明、比节俭,爱教育、比学优,爱集体、比奉献,爱社会、比和睦)评比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力弘扬。二是文明实践化育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站点作用,以党员教育学习带动村民教育学习,讲新时代新思想、讲公众美德、讲法律法规,以阵地建设凝聚群众,以文明示范提升内势”恰恰又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部 工作 调研 报告 六篇供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