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doc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英文摘要、关键词.2引言.3第1章 绪论.4 1.1汽车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4 1.1.1国外研究现状.4 1.1.2国内研究现状.5 第2章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理论.72.1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72.1.1汽车转向系统的定义.72.1.2汽车转向系统的作用.72.1.3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72.1.4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72.2机械式转向系统简介及其工作原理.82.3动力转向系统简介及其工作原理.92.3.1液压助力转向系(HPS).92.3.2电液助力转向系统.92.3.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 .9 2.3.4线控转向系统(电子转向系统).
2、11第3章 汽车转向系统性能优劣的比较及其决定因素分析.12 3.1各转向系统性能优劣的比较.12 3.1.1机械转向系统.12 3.1.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23.1.3电液助力转向系统.133.1.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33.1.5线控转向系统.133.2汽车转向系统性能优劣的决定因素分析.143.2.1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43.2.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53.2.3线控转向系统.17第4章 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其解决方法.20 4.1全液压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措施.204.1.1转向沉重.204.1.2转向轮跑偏.21 4.1.3左右转向轻重不同.22 4.1.4快转
3、时方向盘感到沉重.22 4.1.5转向时有噪音. .22 4.1.6转向轮晃动严重.23 4.1.7前轮摆头.23 4.1.8方向盘自转不能回到中立位置.23 4.1.9方向盘旋转无死点.244.2动力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244.3汽车转向系统的日常维护.25第5章 结论与展望.275.1主要结论.275.2汽车转向技术展望.27致谢.29参考文献.30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摘要: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到更为节能、操纵性能更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这几个阶段以及代表未来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趋势的线控转向系统(电子
4、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整个汽车来说对其转向系统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论文首先总结汽车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其次阐述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理论,对各种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性能优劣及决定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转向系统发展做出展望,以期能对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关键词:转向系统 助力转向 性能比较 工作原理 常见故障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Abstract:T
5、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 has experienced purely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hydraulic pressure-powered steering system, electric hydraulic pressure-powered steering system. Now it turns to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which is more energy efficient and easier to operate. And S
6、teer-By-Wire System, which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steering system in the future. The performance of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 has the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refor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whole car. In this paper it firstly summarizes the pre
7、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bout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 Secondly elaborates the basic theory of various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s, the basic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studies the deciding factor analysis, Then summarizes the common faults of s
8、teering system and its reasons , And analysis the common faults to solve them, Finally summarizes the steering system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Key words:steering system; power-assisted steering; performance comparison; working principle; common
9、 faults31 引 言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经常需要改变行驶方向,进行转向运动,驾驶员通过对方向盘的操纵来对转向运动进行控制,从而使车辆按照驾驶员意图进行动作。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按照驾驶员意图来实现车辆的转向功能: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将路面信息反馈给驾驶员,使驾驶员获得真实的“路感”信息;配合行驶系统在受到路面冲击和意外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控制,保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转向系统是任何车辆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转向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等整车性能,特别是汽车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汽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电子
10、系统的推动,如何设计现代汽车转向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众多汽车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汽车转向系统的研究的。通过对各种汽车转向系统的硬件构成、控制理论、性能优点等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以期能获得比目前转向系统更加优越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对车辆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第1章 绪 论1.1 汽车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作为汽车关键部件之一的转向系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代表未来研究方向的线控电动转向系
11、统(SBW)。1.1.1国外研究现状 EPS是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后产生的一种动力转向系统。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汽车工程师就开始对电动助力转向产生兴趣。但是由于成本等原因,一直很难设计生产出在性能和价格比上可以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匹敌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EPS技术日趋完善,其应用范围己经从最初的微型轿车向更大型轿车和商用客车方向发展,如本田的Accord和菲亚特的Punto等中型轿车已经安装EPS,本田甚至还在其Aucra NSX赛车上装备了EPS,EPS的助力型式也从低速范围助力型向全速范围助力型发展,Delphi为Punto车开发的EPS属全速范围助力型,其控制形式与功
12、能也进一步加强,并且首次设置了两个开关,其中一个用于郊区,另一个用于市区和停车。当车速大于70km/h后,这两种开关设置的程序则是一样的,以保证汽车在高速时有合适的路感。这样即使汽车行驶到高速公路时驾驶员忘记切换开关也不会发生危险。市区型开关还与油门相关,使得在踩油门加速和松油门减速时,转向更平滑。日本早期的EPS仅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高速时EPS将停止工作。新一代的EPS则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如铃木公司装备的一款EPS是一个负载一路面一车速感应型助力转向系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德国Kassel Mann等人设计出将方向盘与转向车轮之间用
13、电线传递控制信号来代替原有的机械连接的主动转向系统,随后世界各大汽车厂家、研发机构都不甘落后。宝马、戴姆勒一克莱斯勒、ZF、 DELPHI、TRW、本田等各大汽车公司以及日本的KOYO精工技术研究所、日本国立大学在内的科研机构均对汽车电子转向系统的可行性及性能特点做了深入的研究。2001年在日内瓦举行的第71届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意大利Bertone汽车设计开发公司展示了其新型概念车“FILO”。该概念车所有的操控动作均由导线传递即采用的“Drive by Wire”技术。而宝马汽车公司在其概念车“BMW - Z22”上应用“Steering by Wire”技术即电子转向系统,使转向盘的转动范
14、围减少到了160度,从而能够使车辆做紧急转向时驾驶员的负担降低。 日本的KOYO研究所也开发出了自己的电子转向系统,在该系统中仍然保留了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部分,以保证转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只有当电子转向系统线控部分失效时才通过一套离合机构,将机械转向接通。他们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电子转向系统进行主动控制的汽车,在摩擦系数很小的坚实雪地上进行蛇行、移线、侧向风试验中基本按照预定的轨迹行驶,比传统转向系统在路线跟踪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在对开路面上进行制动试验也能基本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制动距离也大大缩短。他们做了在只有ABS、在ABS的车上加装稳定性控制、在ABS的车上安装电子转
15、向系统三种情况下紧急制动的实验,此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种情况下即在ABS的车上安装电子转向系统时刹车效果最好。2002年9月在巴黎车展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向全球展出了其电子转向 操控燃料电池概念车Hy-Wire ,Hy-Wire为Hydrogen与by Wire的组合词,即标示该概念车为氢燃料驱动和线传操控(电子转向系统),该车没有操作踏板,仅有一个称为“X- Drive”的电控操作面板。其操控彻底摒弃了转向、加速和制动等机械操控方式,完全采用电子控制方式,使汽车无论在内部空间的设计、总布置设计还是车身设计上均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它也预示着电子转向技术的发展蕴涵着巨大潜力。1.1.2 国内研究
16、现状 但是在我国,电动助力转向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仅有为数不多的院校开展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清华大学汽车系在EPS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控制策略、电动助力转向硬件及台架方面,目前处于国内研究的前列。1993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进行了EPS系统的探索性研究,清华大学的季学武教授还申请了“一种车用光电式扭矩传感器”专利,因为扭矩传感器一直是电动助力转向的核心部件。吉林大学也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并制作了试验台架,取得许多的试验数据,为下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有用的试验数据。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和天
17、津大学也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特性和转向盘力等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机械汽车学院完成了转向系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计算,提出了关于EPS的控制策略,并在汽车转向试验台上对控制策略进行了检验,同时进行了道路试验证明其合理性,为EPS的产品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都对下一步的电动助力转向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关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国内的文献大多集中在控制策略、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以及软硬件方面的研究,对助力特性曲线方面的研究很少,只有几篇文献提到了转向助力特性曲线,但也只是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了讨论,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助力特性曲线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一是车速对助力增益的影响不
18、清楚;二是助力特性曲线确定的理论依据不明确,都没有明确指出所采用的助力特性曲线到底对汽车的转向路感、操纵稳定性有没有影响;三是如何根据转向轻便性、转向路感综合确定转向助力特性曲线,这也还没有人研究过。而国外的可能是出于技术保密,还没有文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一般都是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附带的提一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应用电子转向系统的车辆由于使用了电子控制技术而与传统转向系统汽车相比更加容易达到节省能源、增强环保的要求,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油耗和排放法规的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精确的控制技术能有效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能等,极大的满足车辆安全性要求,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和由此引起的损失。 总之,线控转向在EP
19、S的基础上,将转向系统的发展又推进了一步,它将为实现汽车智能化驾驶提供技术支持。纵观转向系统的发展,总是顺应操作更加方便智能的发展方向。其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现代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根据我国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国外研究和发展的差距,对于我国来说研究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S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为进一步开发线控电动转向系统打下基础。 第2章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理论2.1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2.1.1 汽车转向系统的定义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的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
20、使汽车转向桥上的转向车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轮往往也会受到路面侧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汽车上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2.1.2 汽车转向系统的作用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转向行驶。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汽车 转向 系统 性能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