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前言I第一章“十四五”主要成就1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推进1二、民生水利项目持续加强3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明显5四、防灾减灾成效显著6五、水政水资源管理全面强化6七、移民后期扶持再上新台阶7第二章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9一、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9二、 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12第三章水利发展建设总体构想16一、指导思想16二、基本原则16三、编制依据17四、发展目标20第四章完善水利设施网络23一、完善安全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23二、完善资源节约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25三、完善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26四、完善资源共享的水利数字化保障体系28第五章健全
2、水利管控机制30一、健全覆盖水生态空间各领域的管控机制30二、健全覆盖水资源利用各环节的管控机制31三、健全覆盖水工程建管全过程的管控机制32四、健全覆盖水安全保障全方位的管控机制34第六章提升水利治理能力36一、 推动提升依法治水能力36二、 推动提升综合治水能力37三、 推动提升标准治水能力3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40一、 有利影响40二、 不利影响41三、 保护措施41第八章规划投资及保障措施44一、水灾害防治工程44二、水资源保障工程45三、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工程46四、水文与数字水利工程47五、水利发展能力建设工程48第九章实施效果分析51第十章保障措施53一、加强组织领导53二、深化前
3、期工作54三、加大投入力度54四、建立考评机制55五、严格建设管理55六、引导社会参与56附件:附表01:区“十五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项目表附表02:专家组意见附件03:专家意见、部门意见回复前言区,隶属于省市,位于北纬,东经,东连厦门市同安区,西接华安县、荽城区,南邻龙文区、龙海区,北接泉州市安溪县。2026年,撤县设区,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国家生态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区总面积912.67km2,20区年末常住人口22.87万人。2019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7.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
4、增加值247.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7万元,增长2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2:63.4:31.4调整为5.1:69.3:25.6o人均GDP为15.7万元。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全区陆域水系发育完整,过境主要水系为:龙津溪、马洋溪、坂里溪和高层溪等,另外,九龙江北溪局部段过境区。全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8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60亿m3o“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省落实中央部
5、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期。全区水利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中央治水思路,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改革发展总基调,遵循“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空间匀衡、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两手发力、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保障、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水文与数字水利建设和水利发展能力建设等五类项目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按照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对市各县区“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总
6、结“十四五”主要成就,系统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于2026年9月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上报区政府征求意见;2026年10月20日由区水利局组织函审,并形成专家组意见和部门意见。在对专家意见及部门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于2026年10月底完成报批稿。第一章“十四五”主要成就“十四五”期间,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围绕保障水安全,不断推动治水方式创新、实践创
7、新、制度创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水利行业监管切实加强。“十四五”规划水利累计总投资25.48亿元,规划目标指标如期实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区水安全保障水平得以明显提升,水利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五年水利改革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推进(1)松洋水利枢纽工程“十四五”期间,松洋水利枢纽工程已建成并水利蓄水通水,该工程由上存水库、尚吉电站、溪口闸坝及溪口许庄引水隧洞组成。上存水库正常蓄水位201米,最大坝高89.3米,总库容1.23亿立方米;尚吉电站装机容量12000千瓦,年均发电量约4000万千瓦时;溪口闸坝正常蓄水位70米,最大坝高21米,库容304万立方米
8、溪口许庄引水隧洞洞长13.842公里。工程建成后,有效调蓄龙津溪径流,在满足龙津溪下游乡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生态环境用水的同时,有效解决厦门市水资源贫乏的处境,提高厦门市供水的安全保障程度,增强厦门市应对供水安全事故风险的能力。(2)龙津溪防洪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区龙津溪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十四五”期末,已建成达标防洪堤41.6km,其中南岸防洪堤7.5km(50年一遇4.8km,20年一遇2.7km)、东岸防洪堤5.1km(部分50年一遇,部分20年一遇)、陈巷防洪堤11.2km(20年一遇)、鹤亭防洪堤4.9km(20年一遇)、岩溪防洪堤8.0km(20年一遇)
9、杨洋防洪堤4.9km(20年一遇)。我区龙津溪岩溪谢潭-珠浦铁路桥段(含珠浦高排渠)防洪工程作为九龙江防洪工程段(五期)被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18年6月13日,省发改委下发关于九龙江防洪工程段(五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闽发改网审农业【2018】84号)。2019年9月9日,该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省水利厅的审批(闽水审批201942号),批复概算投资23579.78万元,工期2年。2025年先行实施官坂防洪堤工程,投资约4500万元,治理总长4.82km,新建护岸工程1.4km、排涝闸站2处、防汛道路等。(3)城乡供水一体化为有效解决我区城乡供水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农村安全饮水等问题。
10、为此,我区早谋划、早准备,2018年6月组队赴福鼎市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考察学习,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2019年年初入选全省首批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县。2019年1月16日,陈力予县长与省水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夏让欣在福州签订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由双方合作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项目计划投资5.4亿元,新建规模水厂4座,改扩建规模水厂2座,新建供水干管及配水管网309公里,新建或改扩建农村饮水工程17处,实现我区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5%,供水水质达标,实现城市和农村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2025年全面实施县城区及银塘工业区管网改造工程、新建供水规
11、模2万立方米/天的岩溪水厂、供水规模2.5万立方米/天的防洋水厂以及第二期的丹岩、新吴、山重等二期独立村供水工程。二、民生水利项目持续加强(1)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十四五”期间,我区投资7423.32万元,建设完成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4个,分别为湖珠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马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龙津溪(杨洋、林墩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坂里溪(丹岩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累计治理河长41.028km,建设完成人工湿地5处,生态塘3处,滚水坝改造17座,驳岸12606m,生态护岸3965m,步道17815m,公园3座。不断加快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步伐,打造生态亲水景观带,实现流域“河畅、水清、
12、岸绿、安全、生态”的总体目标。(2)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十四五”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和自来水普及率,我区积极开展农村饮水拾遗补缺和提质增效。2016年,投资225.5万元,向上争取资金125.6万元,实施岩溪镇顶山村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陈巷镇吴田村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1438人。2017年,投资148.97万元,向上争取资金82.8万元,实施岩溪水厂农村饮水安装配套工程和京元村自来水管道扩建工程,受益人口3450人。2019年,投资1143.65万元,向上争取资金686万元,实施坂里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林墩办事处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岩溪镇石铭
13、村农村饮水补缺补漏工程,总受益人口14394人,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我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复核排查工作,2025年6底前已全面整改完成,实现问题清零。(3)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了2014-2016年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第二批、第三批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通过建设,农田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有效解决制约农田生产的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2014-2016年):2014年度(岩溪镇)总投资2656.29万元,现已竣工验收,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7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7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4万亩,新增节水
14、灌溉面积0.3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0305万亩。2015年度(陈巷镇)总投资2871.8万元,现已竣工验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75万亩,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4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072万亩。2016年度(松洋镇、林墩办事处、坂里乡)总投资2877.4万元,现均已验收;项目总共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48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6万亩。2018年第二批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岩溪镇、杨洋镇):发展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现均已完工验收。2018年第三批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陈巷镇、坂里乡):发展高标准农田
15、节水灌溉面积6550亩,现均已完工验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2019年度已完成水价综合改革面积0.54万亩,新建矩形量水堰2座、安装三角堰13座。2025年底前将完成龙津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1.5万亩,其中新建渠道防渗衬砌440m,干渠及各支渠的渠首设置马歇尔槽,共15座,并安装超声波流量计15个、配套便携式流量计1套。现均已完工验收。完成全区118座水电站生态改造,安装生态下泄流量监控装置104套。完成区坂里乡温沙水电站、崎岭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4)水库除险加固“十四五”期间,完成岩前水库报废;东峰、封侯等六座水库降等;红岩水库、霞山水库等13座水库安全鉴定工作。三、水土保持生态
16、建设效益明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实行“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率从2015年的11.23%下降到2025年的9.73%,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四五”期间我区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35万亩(其中水利部门治理4.125万亩,林业部门治理5.31万亩),完成总投资6312.26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补助1550万元。四、防灾减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通过全面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有效防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深刻吸取2016年“莫兰蒂”台风的教训
17、坚持防建并举,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我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山洪沟治理和防汛指挥系统硬软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修编防台风、防暴雨、洪涝应急预案、城区超标准洪水预案等,并于省内率先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实行县基层防汛抗灾体系规范化建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印发县基层防汛抗灾体系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县财政投入265万元,建成规范的基层行政村防汛抗灾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抢险救援、宣传培训、运行保障七大体系,达到“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规范化要求,全面提升我县防汛抗灾综合能力。五、水政水资源
18、管理全面强化“十四五”以来,坚持以“三条红线”管控、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为抓手,着力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平,促进全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实现了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五年来始终做到依法管理水资源,科学划定保护蓝线,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管理和保护地下水,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持续改善水生态,推进小水电转型升级,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网络化管理。六、河长制工作不断深化严格落实市委关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表里如一”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围绕水资源保护、
19、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四个领域,按照“截污处理、清淤疏浚、源头活水”三个要求,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一批河湖管理难题。龙津溪等4条主要河流水质基本稳定在地表水IU类标准,国控洛滨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全县主要流域省控以上断面ITII类水质达标率100%,小流域ITII类水质达标率100%o七、移民后期扶持再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扶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移民收入低、居住环境差、创业能力弱等问题。一是做好直补资金发放,2016-2025年累计为全区9063名移民(2015年度省移民局批复数)发放直补资金2718.8万元,为移民群众提供必需
20、的生活保障;二是积极推进后扶项目实施,2016-2025年累计实施后扶项目106个,总投资5670万元,其中整村环境整治项目30个、分类推进环境整治57个、社会事业项目8个、生产开发项目8个、移民培训项目3个。进一步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了移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区“十四五”水利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表1“十四五”水利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发展目标指标规划指标“十四五”末完成情况节水用水总量(亿立方米)1.2481.24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33.13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10.568供水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5农村集中供水率()6
21、0农村水利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8775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0.62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0.021水资源生态保护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亩)9.21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6100注:指标带口为为5年累计数,其余为期末达到数。第二章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一、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准确把握习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讲话精神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剖
22、析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治水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认识“十五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新发展阶段要求水利全力满足新需求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需求结构升级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治水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以及历史欠账等原因,我区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水利信息化水平等方
23、面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与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期盼尚有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治水新矛盾,要求水利在更好解决水灾害问题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持久水安全方面,要求提升防洪工程建设和管护标准,实现防洪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灾害承受能力相匹配。在优质水资源方面,要求结合全市水资源分布情况及配置规划,优化区布局,提高供水保障标准,实现水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在健康水生态方面,要求提高水土保持率等水生态安全标准,实现水生态系统质量与绿色发展相匹配。在宜居水环境方面,要求提高江河湖泊管护标准,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水利建设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