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勘察设计技术标.doc
《高标准农田勘察设计技术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勘察设计技术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八、技术文件 18.1 设计依据、工作目标 18.2 设计方案 38.3 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48.4 设计工作组织方案 218.5 设计进度及质量保证 248.6 设计后续服务工作及承诺 308.7 合理化建议 32八、技术文件8.1 设计依据、工作目标1. 设计依据及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 DB42/T682-2011; 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42/T564-2009;土地整治通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DB42/T562-2009;土地整治专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DB42/T563-2009;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
2、收管理办法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5772200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GB/T7929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54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543.3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16543.4 200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2018;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3、规范 GBT50600-2010。 其他适于本项目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技术标准条文主要有: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实施方案设计阶段)SL197 97,各等级埋石点均 应绘制点之记,测量标志和埋石应按测绘法及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委托当地城 镇、乡村妥善保管。五等点视需要托管。四等和四等以上埋石点的规格、要求、点之 记和托管书应符合现行的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 GPS 点的埋石应具 有永久性和稳定性, 点位确定后,应绘制点之记。高程控制点标石应选埋在土质坚硬、 稳定、安全僻静、利于长期保存 、便于观测的地方。须永久保留的标石占用的土地 必须取得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并
4、办理征地手续。 现场作业时, 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冒险作业。2)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251 2000,黄土、膨胀土、红粘 土、分散性土作土坝防渗体与坝体填筑料或堤防填筑料时, 质量技术指标应按工程要 求做专门改性试验。3)流域( 区域) 工程规划,灌区开发必须有灌有排,防止土壤盐碱化、沼泽化。 灌排渠系应根据地形、地质、水系、承泄区等条件,尽量照顾到行政区划合理布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灌溉渠系设置应力求扩大自流灌溉面积。 排水沟布置应因地制 宜采取排、截、滞、抽等方式。灌溉水源的水质要符合灌溉水标准,不能直接引用未 经处理、不符合
5、灌溉水标准的城市工业污水,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2782002,水文计算依据的流域特征和水 文测验、整编、调查资料 , 应进行检查。对重要资料 , 应进行重点复核。对有明显错误 或存在系统偏差的资料 , 应予改正 ,并建档备查。对采用资料的可靠性 , 应作出评价。 对设计洪水计算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资料、 计算方法及其主要环节、 采用的各种参数 和计算成果, 应进行多方面分析检查, 论证成果的合理性。 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 暴雨、洪水、潮位资料和流域、河道特征资料应进行合理性检查;对水尺零点高程变 动情况及大洪水年份的浮标系数、 水面流速系数、 推流借用断面情
6、况等应重点检查和 复核,必要时还应进行调查和比测。对搜集的历史洪水、潮位、暴雨资料及其汇编成 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对历史洪水洪峰流量应进行复核, 必要时应补充调查和考证; 对近期发生的特大暴雨、 洪水及特大潮, 应进行调查。 由设计暴雨计算的设计洪水或 由可能最大暴雨计算的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应分别与本地区实测、 调查的大洪水和设 计洪水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检查其合理性。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 2015,进行水利计算,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重视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 ,使计算成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当人类活动或 偶发因素对江河水文情势有明显影响时, 应将作为设计依据的历年资料修
7、正至统一的 基础。若影响一时难以定量,应对影响趋势作出估计,供决策时研究。水利计算应具 备气象水文、 地形地质、 社会经济及所在河流流域规划或河段规划等基本资料, 必要 时还应收集邻近流域的相应资料。在进行计算前 ,应检查基本资料是否符合设计任 务、工程特点、设计阶段及设计精度要求,并了解资料来源,检验有关基本资料是否协调,基础是否一致,以及分析数据的合理性、规律性。2. 工作目标本次XXX县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 16000亩,总投资约3200 万元,设计服务工作主要内容为:完成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施方案设计、 施工设计与预算编制并提交相关成果报告书。服务期限:合同
8、签订后, 30 个日历天完成可研报告,审查完成后 7 个日历天完 成报告修改并定稿; 60 个日历天完成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设计,后续设计服务至工 程施工完成。本项目实施后,通过全面规划,集中连片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耕地 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 高效的高产稳产田, 改善和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项目区内农民收入, 实现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8.2 设计方案(一)项目可研工作方案为规范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 我 单位将严格依据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14-2020)、土地开
9、发整理项目验 收规程(TD/T10032013)、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规范 (TD/T1012- 2016)、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等相关规范及标准进行编制。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流程1 )成立工作技术小组公司承接项目后, 首先针对该项目成立工作技术小组, 同时, 派 1 名项目经理为 工作小组组长,组长对整个项目负责, 拟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 安排组员分工协作。 另外,工作技术小组研究解决可研及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 关系,并且设计成果由公司技术质量审查部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审查。 根据项目可 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相应的
10、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土地、农业、水利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熟悉当地农 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情况。2)签订委托协议项目申报单位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 协议主要包括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项目名称、范围、内容、完成时间、劳务费用、质量及成果提交要 求。3)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可行 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4)熟悉项目资料熟悉项目的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项目的性质; 了解项目立项的各项指标,包括工程指标和技术指标(如投资规模、工程内容 等)。 根据项目现有的资料,参照国家和湖北
11、省内高标准农田方面的政策, 对项目的 指标进行核实。5)实地踏勘实地踏勘是编制项目可研的基础, 也是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规划方案 是否科学、合理,施工图是否准确、符合实际,均取决于设计人员是否具备认真、细 致、严谨的态度。我单位在此环节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人员分工我公司拟派6名勘测及设计人员,主要分工为:组长1名,主要任务是从始至终 跟踪整个项目,负责可研和实施方案设计的具体编制, 对组员分派工作任务,把握工 作进度,同时,协调管理技术小组组内和组外的各种关系;设计人员3人,主要完成分步设计任务中的某一单项内容,并为技术小组提供合理建议;收集资料人员2人,主要是撰写实施方案设计文
12、本和预算文本,同时帮助各设计人员完成少量的辅助工作。 公司技术质量审查部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审查。 收集资料此资料清单是根据我公司历年来做的项目的经验汇总,列出清单如下:区域基础资料所属县(市)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 专项规划;当地有关政策与规定; 所属县(市)水利志、水文手册; 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或规定; 所属县(市)统计年鉴(最近 5 年); 当地工程造价信息;主要工程材料包括:钢材、木材、水泥、汽油、柴油、砂、 碎石、块石、管材及配件等。项目区基础资料项目所在的乡镇及项目区 1:1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高 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上述图件应提
13、供电子文件或扫描图。项目区 1:2000 实测图,注意:现状图中要测出标志性的地物、地貌等符合相关 测量规范。 实地踏勘踏勘过程分 2 次进行:初步踏勘和征求意见踏勘, 均由实施方案设计人员会同当 地土地、 水利、农业等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调研和勘测, 踏勘过程主要了解并核实以 下内容:了解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当地的耕作习惯和耕作制度等,对比较特殊的位置 作好详细的标记;了解水源,确定项目区的灌溉方式(提水灌溉或其他方式) ; 了解项目区的水系。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并在图上作好详细的标记和说明, 包括做法、宽度、流量等,特别是排水区域;了解项目区的交通情况。包括道路的宽度、做法、路面情况等,
14、并在现状图上作 好详细的标记;了解项目区内的电力设施情况; 对项目区外的相似情况也应有所了解; 对实地踏勘的所有内容均做详细笔录,包括现状图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 资料整理技术小组根据规划和规划文本的需要, 对收集的文字资料、 图件数据资料进行分 析整理,提取对实施方案设计、规划文本等有用的资料,为成果汇总做好准备。6)项目效益分析对推选方案进行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以判别项 目的社会可行性、 环境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 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 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7)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
15、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 项目现状图和项目规划图及 项目估算。8)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可行性研究初步成果完成后, 要提交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形 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成果。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项目背景,应对项目名称、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情况、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依据、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建设条件做出说明。项目概要,应对项目所在县 (市、区)、项目类型、项目性质、项目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和新 增耕地率、项目建设工期、项目总投资和亩均投资做出说明。1)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应对项目区
16、的自然条件、 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 土地利用现状、 基础设施条件与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自然条件,主要分析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资源条件,主要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如光照、温度、降水)、水资源、生物 资源。 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情况、科技发展水平。 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基础设施条件,主要对交通条件、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电力设施状况 等进行分析。2)项目分析 项目合法性与合规性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 法规的要求;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 水资源平衡分析。内容主
17、要包括:灌溉水源的分析、需水量预测、可供水量 预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应说明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并提出解决办法。 土地适应性评价。应说明目前的土地用途是否应该调整,调整后的土地用途 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应如何进行调整等。 公众参与分析。应将公众参与的意见形成有效书面文件,纳入到可行性研究 报告中。 具体应包括公众对项目区选址、 权属调整、 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和工程技术方 案等方面的意见。3)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规划依据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14-202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03- 2013)、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18、规范 (TD/T1012 2016)、湖北 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 方案比选; 推荐方案总体布局说明。主要对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工程、林业措 施、科技推广工程进行论证; 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工程、林业措施、科技推广5个方面。4)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在对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权属调整的范围, 提出权属调整的 方法与程序。5)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明确项目法人, 提出组织机构设置方案, 对组织机 构适应性进行分析,明确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实施进度。说明建设工期,并做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 主要是对项目进度、
19、质量和投资三个方面提出控制措 施。 项目建设后运行管护初步方案。 明确管护责任主体, 提出管护措施, 并说明经 费筹措办法。6) 投资估算主要说明投资估算依据、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和投资进度计划。7) 效益评价对项目竣工后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8)风险分析 说明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并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9)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可研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及概算 项目区 1: 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 项目区实测现状图 (平原地区比例尺不小于 1:5000、丘陵地区不小于 1:2000)二)实施方案设计工作方案1. 项目编制依据为规范
20、本次招标项目实施方案设计与预算的编制工作, 保证项目规划施工设计及 预算编制的质量,我单位将严格依据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4-20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03-2013)、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规 范(TD/T1012 2016)、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规范, 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次项目工作方案。2.项目实施方案设计与预算编制标准1 )综合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 “土地平整、 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 生态良好、 抗灾能力强, 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 持续高产稳 产”的要求,实现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
21、生态的有机统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 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稳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2)水利灌排工程 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 先进。项目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 75%,水稻区不低于 80%。农田排涝设计标 准应符合相关规定, 10年一遇 1 日暴雨量 3日排至农作物耐淹深度或 10年一遇 3日 暴雨量 5日排至农作物耐淹深度。 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为 20年一遇。排水系统健全, 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沟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函、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 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 末级固定排水沟
22、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 农作物 对地下水位的要求。3)农业工程 农田工程:田快整治达到田面平整、田快相对集中,符合灌溉排水需求。平原地 块要达到以道路或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 丘陵山 区的坡耕地,因地制宜建成等高水平梯田,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尽可能扩大耕地面积,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 8%,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 90%,因地制宜建设水肥一体 化设施。土壤改良: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cm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旱地 有机质达到 15g/kg 以上,水田有机质达到 20g/kg, 规划前 5 年每年有机质含量每年 提高1g/kg o 土壤养
23、分要满足农作物要求,土壤PH值要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 重金属含量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4)林业工程 以农田防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具有防护功能的林地为主,实 施后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林业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护蚀能力,建设水土 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林带间距应根据田间道、主要沟渠的间距而定,林带宽度 应根据路、渠宽度而定。防护林一般为单行,最多两行,行距3-5米,株距2-3米。5)科技工程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 田间定位监测点覆盖率达到 5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 综合机械化水平至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农田 勘察 设计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