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防治与保健.ppt
《高原病防治与保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病防治与保健.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陪你一起看草原陪你一起看草原高原病的预防高原病的预防与保健与保健刘芳刘芳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特点地理环境特点地理环境特点全线绿色植被稀少全线绿色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高山积雪终年不化不化,冰川广布冰川广布,气候寒冷气候寒冷,降雨量极少降雨量极少,风沙大且气候多变风沙大且气候多变气气候候特特点点低大气压、低沸点低大气压、低沸点,不利于烹煮食物;不利于烹煮食物;低氧分压低氧分压,每上升每上升100m大气压下降大气压下降0.99KPa;低气温低气温,海拔每上升海拔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气温下降56;低湿度: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气候干燥多风沙高风速、气候干燥高辐射:强太阳辐射和电离
2、辐射高辐射:强太阳辐射和电离辐射,中午尤其强烈;中午尤其强烈;气候多变气候多变,一天见四季一天见四季,衣物的配置一定要齐备;衣物的配置一定要齐备;多雷暴多雷暴,每年夏季常出现雷暴每年夏季常出现雷暴,且常与冰雹同时发且常与冰雹同时发生生,每年每年4-9月份发生频率相当频繁月份发生频率相当频繁.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低氧低氧*寒冷寒冷*气流气流*干燥干燥*紫外线强紫外线强*气候多变气候多变高原习服与适应高原习服与适应习服过程中人体各系统的变化习服过程中人体各系统的变化神神经经系系统统大脑对缺氧最敏感:大脑对缺氧最敏感:1、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判断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
3、降,判断易失误。失误。2、烦躁不安、烦躁不安,失眠失眠,多梦多梦,步态不稳步态不稳,幻觉幻觉,头疼头疼,头晕头晕,随机体调节而减轻随机体调节而减轻,消失。消失。3、发生脑水肿,出现嗜睡、昏迷、惊厥,、发生脑水肿,出现嗜睡、昏迷、惊厥,甚至呼吸中枢麻痹。甚至呼吸中枢麻痹。如果如果3个月仍不能适应,应尽快移至低个月仍不能适应,应尽快移至低地。地。心心血血管管系系统统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较平原地心率较平原地区快区快2030次次,适应后逐渐减慢。适应后逐渐减慢。血压增高,以适应机体缺氧。血压增高,以适应机体缺氧。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和血红蛋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白增高,造
4、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造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呼呼吸吸系系统统呼吸加快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增强呼吸运动增强,特别是夜间特别是夜间,周期性呼吸是司空见惯的。周期性呼吸是司空见惯的。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的进行三到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的进行三到四次的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秒的呼吸四次的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秒的呼吸暂停暂停,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过度换气使过度换气使CO2呼出过多,导致呼呼出过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引起头痛、头晕。吸性碱中毒,引起头痛、头晕。消消化化系系统统血液在短时间内被机体动员到血液在短时间内被机体动员到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引起消化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引起
5、消化道血流减少。道血流减少。肠道对低氧敏感肠道对低氧敏感,张力弱张力弱,蠕动蠕动乏力乏力,腹泻腹泻,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较短。高原对劳动能力的影响高原对劳动能力的影响*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其其他他暂时性的视力下降等暂时性的视力下降等,类似症状类似症状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习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习服后机体可自行调节服后机体可自行调节,症状自行缓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解或消失。影响高原习服的心理因素影响高原习服的心理因素*恐惧心理*忧虑心理*焦虑心理*悲观心理常见高原病常见高原病一、高原的概念:一、高原的概念:凡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面平缓,起伏较小,而面积又比较辽阔的高地,从地理学角
6、度来看,即可称为高原。但高原病常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目前,国际上根据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时出现的生理学反应,将高原划分为四个海拔高度:1.中度海拔中度海拔:高度在15002500米之间。当人体进入此高度时,一般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呼吸和心率轻度增加,除极少数对缺氧特别易感者外,很少发生高山病。海拔海拔2260米米2.高海拔:高海拔:高度在25004500之间。多数人进入此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增加,头痛、食欲不振、睡眠差,容易发生高山病。海拔海拔3100米米海拔海拔3700米米3.特高海拔:特高海拔:高度在45005500之间。人体进入此高度时,缺氧症状进一步
7、加重,动脉血氧饱和度80%,当人体进入此高度时应遵循阶梯性适应训练,否则容易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等严重的急性高山病。4.极高海拔:极高海拔:高度在55008848之间。长期居住或执行任务的高原,一般不超过5500米,到达海拔6000米以上地区的人只有探险登山运动员,逗留时间也很短。人体进入此高度时,机体的生理机能呈进行性紊乱,常需额外供氧,动脉血氧饱和度在60%70%。海拔海拔7600米米海拔海拔8848米米二、高原病定义:二、高原病定义:高原病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病,又称高原适应不全症,是指人未经适应就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或由海拔较低的高原进入海拔更高的地区,加
8、上寒冷气候的影响,或体力负荷过重,而使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以致个体适应能力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变化和症状,称为高原病。高原病的发生见于以下情况:高原病的发生见于以下情况:初抵高原:指海平面或平原地区人,初次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但也有少数人在2000多米就出现轻度症状。重返高原:指久居高原或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平原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在重返高原后出现了缺氧症状,这与他们在平原发生了脱适应有关。进入更高高原:是指已经产生高原习服或适应的人,从一个高度进入更高度时出现症状反应,这在居住海拔2000-3000米的人进人海拔4000米以上时十分常见。三、高原病分型三、高原病分型分类高
9、原反应急性急性慢性慢性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 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高原心脏病(一)急性高原病:(一)急性高原病:1、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最常见。是人们从海平面地区进入高原地区以后发生的急性缺氧反应。在人急速进入高原时发生率较高,据统计,约占进入高原人群的7080%。临床主要表现为在到达高原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如头痛、头晕、疲乏、失眠、心悸、气短、胸部闷胀、耳鸣、鼻衄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多数人在1周左右由于代偿适应功能的建立,症状可逐渐消退,但也有持续较久或迁延成慢性高原病的。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
10、定: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定:自我判定很重要:一是在无医务人员情况下可自我救护;二是可以早期诊治,不致贻误病情。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定:这里介绍的是国际统一(1991年班夫标准)方法:头痛:0分:完全无头痛1分:有轻度头痛2分:呈中度头痛3分:为严重头痛,以致不能工作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定:胃肠症状:0分:食欲好1分:食欲减退或恶心2分:中度恶心或呕吐3分:严重恶心、呕吐,致不能工作。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定:疲乏无力:0分:无任何疲乏感1分:轻度疲乏无力2分:中度疲乏无力3分:严重疲乏无力,致不能工作。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定:头晕目眩: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致不能工作
11、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定:睡眠障碍:0分:睡眠正常和平时一样1分:和平常比睡眠不深2分:难以入睡,多次醒来3分:通宵难眠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自我判定:根据以上打分可作出自我判定(具备任何1项)0分:完全正常1分:轻度反应2分:中度反应3分:严重反应,须卧床休息。、急性重型高原病:、急性重型高原病:(1)高原肺水肿:)高原肺水肿:为急性高原病中严重的一型,是高原急性缺氧导致肺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即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有紫绀,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痰液呈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量极多,甚至从口鼻涌出。一般在海拔4000米高度以上发病,但对缺氧敏感者也可发生于2500-3000米左右。上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
12、和寒冷上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和寒冷是发病的三大诱因。是发病的三大诱因。治疗与抢救:强调早发现、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斜坡卧位,但必须严格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治疗与抢救:严格卧床休息,尤其是早期轻症病人,严禁继续登山和劳动,以防病情迅速发展。休息不仅是体力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静养,对烦躁不安病人可用少量镇静剂。治疗与抢救:吸氧为治疗的关键,早期即应充分吸氧,流量要大,开始以2-4升分吸入,待患者对鼻咽刺激适应后根据病情将流量加大至6-8升分,并加消泡剂。氧疗持续应用至整个病情全面好转广酌情逐渐减少流量,绝不可断然停氧,造成反跳致病情恶化。治疗与抢救:低转还是就地治疗?据当地
13、当时的条件而定。(4)预防进入高原前多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了解有关高原病的知识消除对高原环境的恐惧心理;预防进入高原之前,必须作严格的健康检查;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初到高原一周内,要注意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减少和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预防患过高原肺水肿的人容易再次发病;药物预防:高原宁、红景天胶囊。(2)高原脑水肿:)高原脑水肿:也称高原脑病、高山昏迷,其实质为缺氧性脑病,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剧烈头痛、兴奋、谵妄、意识障碍、昏迷。起病急,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体征可有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初次登山者。(二)慢性高原病:(二)慢性高原病:一般指在
14、高原持续居住一年以上所发生的缺氧性损害。、慢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有少数人高原反应持续数月至半年以上仍有症状;或居住高原相当长时间后持续逐渐出现一系列高原反应症状,很像神经衰弱综合症,但转至平原地区后,上述症状减轻并逐渐消失。、高原心脏病:高原心脏病:为高原慢性低氧引起的肺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症,有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少数左心亦可受累。临床有心悸、咳嗽、水肿、发绀等表现。发病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少数易感者亦可于海拔2500米左右发病。转至海拔低处病情缓解,肺动脉高压及心脏病损逐渐恢复正常。高原心脏病常见于儿童,父母系平原人移居高原后生育的子女,小儿在平原出生后移居高原均易罹患,
15、少数世居儿童也可发病。且绝大多数在2岁以内发病,但其它年龄儿童亦可罹患。移居高原的成人患病率较低,约占发病人数的1.28%。世居高原的成人也有罹患,约占发病人数的0.42%。、高原血压异常:、高原血压异常:()高原高血压症:()高原高血压症:移居高原前无高血压史,移居高原后血压增高,并常伴有高血压病的其他表现,返抵平原地区后血压自行下降。高原高血压症诊断的血压标准与WHO所确定的高血压标准一致,即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8.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0KPa(90mmHg)。()高原低血压:()高原低血压:较少见。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降低1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原 防治 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