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地理新课标PPT.ppt
《学习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地理新课标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地理新课标PPT.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文解读PPT时间:2022.05.11演讲:夏天含新课标208页正文全文前 言章节内容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背景和意义第一章CONTENT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思路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变化第三章第四章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八大亮点解读第五章PA RT 01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背景和意义修订背景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02义务教育课程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
2、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03修订意义20年来再次修订再次修订意义重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学校育人蓝图,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意义修订意义一、细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育人目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二、做好学段衔接,为完整的人的培养创造更加通畅的成长环境。新修订的课程方案立足学段一体化设计,删除了一些学科间内容简单重复和交叉现象。
3、特别对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要做好相应的调整,为教师提供专业引导。修订过程修订过程成立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重点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修订过程PA RT 02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思路修订主要思路坚持目标导向修订主要思路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4、坚持问题导向修订主要思路坚持创新导向PA RT 03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变化关于课程方案01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关于课程方案01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关于课程标准02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5、一是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三是关于课程标准02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四是五是PA RT 04课程性质01课程理念021.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课程理念02地理课程内容主体由认识全球
6、和认识区域两大部分构成。认识全球部分分为三个主题,侧重认识地球的整体面貌;认识区域部分分为两个主题,侧重认识世界和中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以及人们生产生活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在不同的主题中贯穿地理工具应用和地理实践活动,突出地理课程的实践性。2.优化课程结构,搭建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框架课程理念02课程理念024.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课程理念02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引导、改进、激励功能,终结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学生地理课程学业成就的作用。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7、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5.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课程目标03(一)核心素养内涵地理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课程目标03(一)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03(一)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03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则是学生秉持人地协调观、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在分析和解决地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时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一)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03(二)目标要求课程目标03(二)目标要求课程内容04地理课程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一地球
8、一地表一世界一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课程以认识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图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课程内容04主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内容要求】1.地球在宇宙中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2.太空探索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
9、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教学提示】本主题包括地球在宇宙中、太空探索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增强科学兴趣,提升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本主题内容在教学情境创设上要突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重视使用与主题相关的图像、视频等,如人类探月、火星探测、载人航天以及空间站建设等素材。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如天文馆、天文台、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科普基地或科研机构,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听报告等,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主题
10、二地球的运动【内容要求】1.地球自转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地球公转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教学提示】本主题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地球家园的意义,形成尊重、敬畏、顺应自然规律,以及科学认识自然现象的意识。地球运动产生的很多自然现象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可以结合学
11、生的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利用表现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的示意图、视频素材、数据可视化图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还可以结合地球运动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实例设计教学情境,例如:时差对世界各地收看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其中反映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本主题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具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状态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如“怎么证明地球是运动的?”“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以及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
12、观察、解释能力。(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主题三地球的表层【内容要求】1.自然环境(1)陆地和海洋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天气与气候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阅读世界
13、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一)认识全球课程内容04主题四认识世界【内容要求】1.认识大洲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2.
14、认识地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3.认识国家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
15、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主题五认识中国【内容要求】1.认识中国全貌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
16、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17、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3.认识家乡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与他人交流各自对家乡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感悟人们在不同体验和感知背景下对家乡形成的不同看法。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
18、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说明:(1)除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外,还需从全国范围内至少选择五个不同空间尺度或不同类型的区域作为必学内容。(2)家乡范围一般指县一级行政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认识家乡内容的教学可讲授本地区(省辖市)地理,或者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认识家乡的内容可以融入“认识中国全貌”和“认识分区”中,也可以单独教学。(3)从本主题“内容要求”中至少选择一条,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二)认识区域课程内容04【内容要求】1.地理工
19、具(1)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程内容04(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程内容04(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程内容04(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程内容04(三)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04案例1探访“地球之肾”湿地湿地通常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
20、提供食物、工业原料、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湿地公园是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中学地理、生物学、数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课程内容041.核心任务在湿地环境中开展野外综合考察,对湿地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地理关联,全面认识湿地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和建议。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04任务一:制作湿地公园电子地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解读 义务教育 地理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新课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