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艺术课程标准解读.docx
《2022艺术课程标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艺术课程标准解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艺术课程标准解读锚定以美育人、启智润心新航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以美育人、以美化 人、以美培元,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健全人格、发展创造潜力, 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 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课标(2022年版)强调艺术课程 的育人取向,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突出课程 综合性,强调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 艺术与生
2、活、自然、社会、科技等的关联,成为落实艺术课程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航标。一、艺术课程定位的新发展一一凸显育人价值1. 指向立德树人:涵养情操、塑造心灵艺术课标(2022年版)提出“艺术课程包含音乐、美术、 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 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 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11确了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也就是要使学生在艺术 实践中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和塑造,最终达到育人要求,实现全面发 展,这就为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审美的教育,更是道德、情操和心灵的教 育
3、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内蕴智育、美育、德育的内涵。2“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是论语中对艺术教育的生动阐释。新课 标也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 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 在促进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审美等方面有着重要 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既有醒目的理性,又有丰富的情感,为人善 解人意、做事合情合理,有灵性的高尚的人。2. 聚焦核心素养:以美育人、以美润心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 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审美感知 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参与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创
4、意实 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则以正确的价 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15-6艺术课程核心素 养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代表了个体普遍应 达到的共同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也具有无形但可 感、可知的内隐部分,共同推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 华。以美术学科五年级融入跨学科学习的艺茶艺趣单元为例,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茶的种类特点、种植流程,增强对气候、节 气、农耕等相关知识的融合运用;感知制茶工艺师的匠人精神,提 高劳动意识、生活创造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理解中国茶文化所蕴 含的价值追求、修身养德、陶冶情操、文明传播等意义,体悟人与
5、自然的和谐共生。该课程以茶为载体架起育人的桥梁,使学生明白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的反映,知道中国茶文化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升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以美育人、以美润心 的价值与目的。二、艺术课标落地的新挑战一一彰显实践导向1. 专业迭代:提升教师实施艺术教育的综合素养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艺 术教师通过专业迭代与更新,努力成为富有创造精神、具有使命担 当的新时代“大先生”。首先,教师要坚定育人立场,通过专业培 训、课堂磨砺、团队协作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把自己塑造成 专业过硬、道德高尚、富有社会责任与理想情怀的艺术教师;要树 立自身职业使命感,引导学
6、生辨别真善美,重视自身价值观的发展 及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其次,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仅要加 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提升对艺术理念、思维、价值的理 解,提升人文、艺术、道德等多方位素养。以美育人的艺术教育要 求教师不仅仅是艺术专业的“武林高手”,还要是育人层面的“心灵 捕手”。2. 立德铸魂:激发艺术与德育的深度融通艺术教育有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有很宽泛且 很强的交融性。在德育中导入艺术教育,可以使道德教育转化为道 德情感的陶冶。艺术课标(2022年版)提出,要借助各种健康向 上的艺术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淡化德育的痕迹,增添人文色彩,从 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不知不觉中浸润
7、心灵,弥补课堂教育、 思想引领中的不足,为德育工作提供条件,增强以美辅德的有效性 和感染力。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整合的优 势,通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自然融入,在艺术学习中引起 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于培养具有开放的思想、宽广的视野、博大的 胸襟、平衡的身心、适应现代社会挑战的一代新人能够起到独特作 用。艺术课程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为主体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 成果,在艺术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中,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 术价值的高度统一,逐步实现立德铸魂的育人目标。3. 学科实践:彰显艺术与学生生命体的联动宗白华在美学
8、散步中指出,审美的方式就是“在实践生活 中体味万物的形象,天机活泼,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 和的形式,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3审美活动与生命的旨趣、 人生的价值密不可分,艺术以形式与节奏表现生命内部“至动而有 条理的生命情调”。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艺术教学赋予学生知 识、情感与温度。“品德塑造生命,艺术丰富生命”,艺术课标 (2022年版)的理念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艺术体验,激发学生参与 艺术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强 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在欣赏、表现、创造、融合中提高学生的 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艺术课程的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 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艺术 课程标准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