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x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八上期末物理试卷1. 下列常见物理量的估算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元硬币直径大约 2.5mm B硬币从课桌表面自由掉落到地面大约需要 8s C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m/s 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500g 2. 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 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用最小刻度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的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C是用最小刻度为 1cm 的刻度尺测量的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3. 下列能量形式与运动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的运动一机械能B空气的运动一内能C分子的运动一电能D原子的运动一核能4. 某校于 2022 年 10 月 1
2、6 日举行了中华魂“腾飞的祖国”演讲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讲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演讲声一定不是噪音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演讲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5. 关于超声波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零件B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C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牙刷刷牙6. 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 50 角射到一深井口,现想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与水平面垂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 A 30 B 50 C 60 D 70 7. 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插在水中的铅
3、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C.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D.只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动,还能在 F 板上看到反射光线8. 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9.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B. 电熨斗冒出白雾C. 露珠逐渐消失”D. 树枝上形成“雾凇”10. 北方寒冷的冬季,早晨起床有时会在窗玻璃上看到美丽的冰花。关于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D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
4、成的11. 寒冬里,小新同学把烧杯中的水放在室外,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C 段放出热量,温度不变B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放热C AB 、 CD 段物质在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D整个 AD 段都是液态12. 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铜铝)后,(铜块和铝块高度均小于烧杯高度),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且水没有溢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D无法判断13. 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铁块的质量,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
5、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的左侧,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把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B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C减少右盘中砝码D把游码向右移动14. 如图所示,木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木雕是木头经过雕刻,镂空,钻磨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在加工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体积B密度C质量D以上都发生改变15. 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 1:1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 2:3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 3:2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16.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6、物体长 cm。17. 小明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 (选填“运动”或“静上”)的。18.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 有关。如图所示,是两个发声体振动的波形图。由图可以判断甲、乙的 不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9. 我们一旦长期用眼不卫生,就会出现视力缺陷,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选项“前“或“后”),需要佩戴 加以娇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眼睛。20. 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在
7、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21.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现了白雾缭绕的景象,内部气泡是 (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这“白雾”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22. 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我们能闻到花香 (选取(“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23. 小智测酸奶的密度,用天平测出酸奶与盒子的总质量是 102.8g,将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测量剩余酸奶与盒子的质量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酸奶的质量是 g,酸奶
8、的密度是 kg/m3。24. 物体 a 、 b 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a b(选填“”“”或“=”);若用 a,b 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25.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某种液体表面,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6.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7. 如图是某公路上的一块交通标志牌。(1) 若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48min,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km/h?(2)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开始匀速行驶的汽车到达黄河大桥最快需要多少分钟?28. 成都崇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谷
9、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 8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小张用一只大烧杯平平的装满稻谷,用电子秤测得烧杯中稻谷的质量为 1kg。再用这只烧杯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得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0.8kg,水1.0103kg/m3。求:(1) 烧杯的容积是多少?(2) 稻谷的密度是多少?(3) 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2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图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国是 090cm。 序号直径焦距甲5cm30cm乙4cm10cm (1) 实验中选用 凸透镜较好(选填“甲”或“乙”),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 A 、 O 、 B
10、 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2) 图中出现的像不在光屏的中心,其原因是 ;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3) 正确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后,再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这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从很远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30.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11、点的实验装置。(1) 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利用玻璃板透明这一特点,便于确定 。(2) 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 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3) 移去蜡烛 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4) 小明第一次将蜡烛 A 置于玻璃前 5cm,第二次将 A 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 3cm,再次放置 B 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则 A 与 B 的间距为 cm。31.
12、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 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量仪器是 。(2) 在实验过程中,每隔 1min 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状态。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第一分钟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将正确的温度填在下表的空格中,由此可知蜡是 (进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C42464849505152 (3) 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 - 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过程共用 min,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2. 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速度 v 与路程 s 成正比B速度 v 与时间 t 成反比C当 t 一定时,速度 v 与路程 s 成正比D速度 v 不随路程 s 和时间 t 的变化而变化3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4. 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
14、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 L1 的焦距是 5cm,凸透镜 L2 的焦距是 3cm,凹透镜 L3 的焦距是 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是 ABCD35. 图甲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一标准大气压下该物质的沸点为 127.9C)。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吋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继续加热,该物质会沸腾B该物质是非晶体C该物质在 AB 段是固态D一标准大气压下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80C 36. 现有密度分别为 1 、 2(12) 的两种液体,
15、质量均为 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 1:1 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混合液的密度 ,则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A 2121+2 B =1+22 C (1-12)m0 D (12-1)m0 37.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1)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 V;(4)
16、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2)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 m1;(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V;(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 。(3)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 ,测出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38. 如图所示,一个空烧杯质量为 50g,装满水后质量为 2.55kg。把正方体甲浸没在烧杯中,并把溢出的水擦干后,测得正方体甲、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7.85kg。把甲取出后,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为 1.55kg。实心正方体乙的边长为 0.2m,质量为 6kg,水=1103kg/m3。求:(
17、1) 正方体乙的密度 乙;(2) 正方体甲的密度 甲;(3) 若沿实心正方体乙的上表面向内部挖去一底面积为 0.01m2,高为 h 的长方体如图所示,并在挖去部分中倒满水,是否可能使乙变化后的总质量与甲的质量相等?若可能,请计算 h;若不可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 【答案】C【解析】一元硬币直径大约 2.5cm,故A错误;硬币从课桌表面自由掉落到地面大约不到 1s,故B错误;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m/s,故C正确;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50kg,故D错误。2. 【答案】C【解析】AC 、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 2 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 1cm,故A错误,C正确;
18、B 、在 12.3cm 中,12cm 是准确值,0.3cm 是估读值,故B错误;D 、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错误。故选:C。3. 【答案】A【解析】汽车在路上行驶发生的是机械运动,具有机械能,故A正确;空气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是动能,故B错误;内能是指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因此分子运动具有内能,故C错误;原子能是核能的一种,是原子核发生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不是原子的运动具有的能,故D错误。4. 【答案】D【解析】演讲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演讲声影响了别班同学的学习和休息就成为噪声,故B错误;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演讲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川省 成都市 高新区 年级 学期 期末 物理 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