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线路避雷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35KV线路避雷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线路避雷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5KV线路避雷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摘要:35kV线路是我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雷击事故是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对35kV线路避雷器的应用研究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发展过程及当前主要的防雷措施,避雷器的发展过程、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线路避雷器种类等。说明了现有三种避雷器的型式及其工作原理,并介绍当前主要的三种绝缘子类型。对现有避雷器的工作环境及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串联间隙的主要缺陷,深入分析35kV避雷器的电气特性,对避雷器型式和材料的选择及主要参数进行优化。根据最新相关参数的国家标准,通过对各种材料及避雷器选型的筛选比较,设计出35kV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
2、物避雷器的参数,并用CAD作出其基本结构图。关键词:线路避雷器参数 绝缘子 无间隙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Performance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35KVline arresterAbstract:35kV lin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China, and lightning accidents is the main reason of power system fault. Therefore, there are far-reaching implic
3、ations o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35kV line surge arrester.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lighting protection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orking principle, the main parameters, types of the line arrester and so on. Als
4、o describes the existing three types of arrester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describes the three types of the insulator. To analyz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arrester , explore the major drawback of the series gap , depth analysis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5
5、kV arrester , optimize the type , materials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arrester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national standards relevant parameters ,through screening of various materials and lightning arrester selection, designed the parameter of 35 kV polymeric non-gap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 a
6、nd draw the chart with CAD.Keywords: line arrester parameters insulator non-gap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51目 录摘 要IIIABSTRACTIV第1章绪论11.1输电线路防雷保护11.1.1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目的及意义11.1.2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发展过程11.1.3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主要措施21.2避雷器的分类3第2章避雷器的工作环境42.1雷电的形成及电气参数42.2避雷器的正常使用条件52.3承受的长期机械力5第3章避雷器的参数73.1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73.2雷闪过电压83
7、2.1直击雷过电压83.2.2感应雷过电压93.2.3雷闪过电压的危害103.3绝缘配合113.4避雷器的电气特性123.5避雷器的选型133.6绝缘子的类型及其特性16第4章避雷器的设计194.1避雷器的命名194.2氧化锌避雷器特性分析214.2.1ZnO材料特性214.2.2氧化锌避雷器的优点224.2.3氧化锌避雷器局部放电原因的结构分析224.3避雷器工作原理23第5章避雷器设计计划书及设计图纸245.1设计计划书245.2避雷器设计说明265.3设计总结29参考文献31致谢33附录3435kV线路避雷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第1章 绪论1.1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1.1.1 输电线路防雷
8、保护的目的及意义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大动脉,输送电力的同时,与发电机、变压器以及用电设备组成电力系统。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关系及其密切。电能供应不足或中断,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对某些用户甚至引起产品报废、设备损坏以及危机人身安全等严重后果。由于输电线路长度大,分布面广,地处狂野,易受雷击。配电线路耐雷水平普遍较弱,再加上网络复杂、构架结构多样等自身特点,一旦遭遇雷击,极易导致线路原件的损坏,甚至会造成整条线路跳闸的恶性事故1。同时,雷击线路时自线路入侵变电所的雷电波也是威胁变电所的主要因素。1.1.2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发展过程1930年以前,由于输电线路电
9、压等级较低,所以主要目的为防止感应雷,因此主要采取装设地线,减小线路上的感应过电等防雷手段。至20世纪中期,学者对雷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已经系统归纳了表征雷电的参数,并开始意识到高等级电压输电线路,如110kV、22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发生跳闸的主要原因是直击雷,由此,研究方向的转变为如何有效防止雷电直击输电线路,使导线得到更好保护。多年的实践证明,直击雷过电压是线路发生跳闸,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感应过电压一般不会造成绝缘子串的闪络。因此,大多数国家都对雷电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并由此基础提出了用行波理论来计算绝缘子串两端电压的方法。最早的避雷器出现于19世纪,为羊角形间隙,用于架空线路。2
10、0世纪初期,出现了铝避雷器,以及随后出现的管式避雷器。到50年代,随着防雷保护认识的深入,碳化硅避雷器问世了。同时,由于美国输电线路发生了很多的绝缘闪络事故,引发了极大的争论,因此研究人员对之前得到的研究数据和防雷计算方法重新进行了评估,促进了输电线路的防雷研究发展。至70年代,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问世,而至今使用最多的是氧化锌避雷器,这种避雷器具有无续流残压、高效等优点,它没有放电间隙,利用氧化锌的非线性特性起到泄流和开断的作用,被公认为是理想的避雷器。图1-1 避雷器的发展过程1.1.3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主要措施为了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在地方上都已采取相应的避雷措施,主要的防雷措施主要有:(
11、1) 架设避雷线,降低雷击线路的几率和雷击杆塔以及避雷线在遭受雷击后反击导线的概率,以及降低雷击塔顶时的电位。(2) 安装耦合地线,利用地线与导线之间的耦合作用以提高耦合系数,以达到更高的耐雷水平。(3) 优化避雷线的保护角,降低绕击导线的概率。(4) 减小杆塔的接地电阻,从而提高线路耐雷水平。(5) 加强线路调爬、低零值绝缘子检测、清抹和增加绝缘子数量等办法。图1-2 常用的线路防雷措施1.2 避雷器的分类线路避雷器是一种以降低瞬态雷电冲击时绝缘子雷电闪络危险从而保护电力线路的避雷器2。线路避雷器运行时,与绝缘子并联,当发生雷击事故时,能有效地防止雷电直击线路和绕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故障3。经
12、过多年的研究创新,避雷器在结构、功能、使用范围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结构上,主要可分为无间隙和带串联间隙避雷器4。如图1-2所示: 图1-3线路避雷器分类 图1-4线路避雷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线路避雷器是复合外套避雷器。此外线路避雷器还可以根据保护电流、标称电流等进行分类。第2章 避雷器的工作环境2.1 雷电的形成及电气参数电力系统中的大气过电压主要是由雷电放电所造成的。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地面上水蒸气上升至半空遇冷凝结成冰晶,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雷云(挟带正电的小冰晶形成“正雷云”,反之形成“负雷云”),带有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和地之间产生急剧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雷
13、电流是一非周期冲击波,其幅值与气象、自然条件等有关,是个随机变量,只有通过大量实测才能正确估计其概率分布规律,一般用下式表示。 (2-1)上式中为雷电流幅值(kA),P为雷电流超过的概率。在幅值以前的一段雷电流波形称为波头,幅值后至波形衰减到原先波形的一段称为波尾。雷电流的波头和波尾皆为随机变量,对于中等强度以上的雷电流,波头一般在范围内,其平均波尾约。雷电流陡度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波头变化不大,一般取波头为。可得雷电流的平均上升陡度为 (2-2)雷电日是指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在一天或一小时内只要听到雷声就作为一个雷电日或一个雷电小时。一般采用多年平均值年平均雷电日来表示一个地区的
14、雷电日数,以减少年份雷电日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我国,少雷区是指年平均雷电日不超过15日的地区,多雷区为年平均雷电日超过四十日的地区,超过九十日的地区叫强雷区。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率可用地面落雷密度来表示。是指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5。一般取为0.07次、平方公里雷电日。输电线路高出地面有阴雷作用,会将线路两侧一定宽度内的地面落雷吸引到线路上来。线路年平均遭受雷击的次数可按下式计算: (2-3)式中 线路受雷击次数; 两避雷线间距离,m; 避雷线平均高度,m,无避雷线时取为最上层导线高度; 线路经过地区年平均雷电日数,对不同雷电日地区均应换算到40雷电日,即T=40。2.2 避
15、雷器的正常使用条件 标准避雷器在户外正常使用,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 环境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40; (2) 太阳光的辐射; (3) 海拔不超过1000 m; (4) 电源的频率不小于48 Hz,不超过62 Hz; (5) 长期施加在避雷器上的工频电压应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6) 地震烈度7度及以下地区; (7) 最大风速不超过35 m/s。2.3 承受的长期机械力 避雷器在下述机械负荷共同作用下,应能保证可靠运行。 (1) 避雷器顶端承受导线的最大允许水平拉力F1,其值按表2-1规定。 避雷器额定电压有效值kV3.81.94284100210288468最大允许水平拉力N
16、147294490,9809,801,470表2-1 最大允许水平拉力F1(2) 作用于避雷器上的风压力F2应按式2-4计算: (N) (2-4)式中:v0最大风速,m/s; S避雷器的迎风面积 (应考虑表面覆冰厚度2 cm),m2; a空气动力系数,它依风速大小而定。当v035 m/s时,a=0.8。 第3章 避雷器的参数3.1 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由于冲击闪络转为工频电弧的概率与弧道中的平均电场强度以及闪络瞬间工频电压的瞬时值和去游离条件有关,因此将此概率定义称为建弧率,以表示: (3-1)其中E为绝缘子串的平均运行电压梯度,kV(有效值)/m。(1) 雷击杆塔时的跳闸率假定每年有40个雷
17、电日,每100km有避雷线的线路落雷次数为。如果雷电击杆率为g,那么一年内每100km装有避雷线线路雷击杆塔的次数为次,若雷击杆塔时的耐雷水平为,雷电流幅值超过的概率为,建弧率为,则100km线路每年雷击杆塔的跳闸次数为: (3-2)(2) 绕击跳闸率设绕击率为,100km线路每年绕击次数为,绕击时的耐雷水平为,雷电流幅值超过的概率,建弧率为,则每100km线路每年的绕击跳闸次数 (3-3)(3) 线路雷击跳闸率若避雷线与导线在档距中央处的空气间隙距离,则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时击穿事故通常不会发生,则其跳闸率基本为零。因此,线路雷击跳闸率n为: (3-4)3.2 雷闪过电压 电力系统内电气设备由
18、于遭受雷电击直击或者由雷电感应所引起的过电压,称为雷闪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又称为外部过电压,也就是大气过电压由直击雷和感应雷过电压引起的。大气过电压的幅值,取决于雷电流的大小、雷击点的距离、电气设备的高度、有无屏蔽等因素。3.2.1 直击雷过电压雷直击于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其极性与雷电流的极性相同为负。(1) 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过电压当雷击杆塔塔顶时,雷电通道中的负电荷与杆塔及避雷线上的正感应电荷迅速中和形成雷电流,雷电流一部分沿塔杆向下运动,另一部分沿输电线路沿两侧避雷线向相邻塔杆运动。工程近似计算中,将杆塔和避雷线以集中参数电感和来代替。考虑到雷击点的阻抗较低,故在计算中可略去雷电
19、通道波阻的影响。由于避雷线的分流作用,流经杆塔的电流将小于雷电流。 (3-5)其中称为分流系数。塔顶点位可由下式计算 (3-6)以代入,则塔顶电位的幅值为 (3-7)其中为雷电流幅值。(2) 绕击时的过电压图3-1 保护角即使装设避雷线路等防雷措施,雷电仍可能绕过避雷线而直击线路,称为绕击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往往会引起线路绝缘子串的闪络。通过资料的查验及实验,与避雷线路对边相导线的保护脚(如图2.1),杆塔高度h及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且山区的绕击率是平原地区的3倍,相当于保护角增大8度。绕击时雷击点阻抗为(为导线波阻抗),根据雷电流,流经雷击点的雷电流波为 (3-8)导线上电
20、压为,则 (3-9)3.2.2 感应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是指雷电击中线路、设备的附近地面,在放电过程中由于空间磁场剧烈变化使电气设备或线路因电磁感应引起的过电压。35kV线路一般都都不装设避雷线,且绝缘子耐受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不高于200kV),当导线附近遭到雷击,产生感应过电压,在感应过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绝缘子闪络。严重时,两相绝缘子同时闪络,造成相间短路,引起系统跳闸。感应过电压遵循65m原则,即雷击点距输电线路的距离大于65m时,产生的感应过电压为6: (3-10)式中-雷电流幅值,kA;-导线平均悬挂高度,m; -雷击点至线路的距离,m。从上式可以看出感应过电压的幅值与雷电流的幅值I和
21、导线平均高度成正比,与雷击点距离成反比,雷击点距离越近,感应过电压越高,导线平均高度越高,对地电容越小,感应过电压就越高。当雷击距离s65m时,由于线路吸引,多数雷击于线路本身,对于一般无避雷线的输电线路,大多存在近距离落雷,此时的感应过电压为7: (3-11)3.2.3 雷闪过电压的危害 雷闪过电压主要有以下两点危害8:(1) 直接雷过电压的幅值可达上千千伏以上,很显然,大多数击于输电线或电器设备上的雷都会产生闪络,可能导致火灾或者爆炸。但对于高压配电线路,一般都有厂房或者高建筑物的屏蔽,所以遭受直接雷的几率较小。(2) 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一般都不超过500kV,因而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输
22、电线上,静电感应不易导致闪络。但是当此感应电压在线路上流动,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熔化导体,同时会有强大的机械效应产生,造成线路横担或杆塔的损坏,极大的破坏了送点线路。如果过电压冲击波沿导线侵入变电所的变压器绕组或厂房内的高压电动机定子绕组,则会造成严重的绝缘性破坏。3.3 绝缘配合绝缘配合的原则按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电压和保护装置的特性雷确定设备绝缘水平,即进行绝缘配合时,应全面考虑设备造价、维修费用以及故障损失三个方面,力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以避雷器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5 KV 线路 避雷器 性能 分析 优化 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