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
《“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一系列工作部署要求,推动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十五五”就业促进规划“十五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和省“十五五”促进城乡就业创业规划省“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省“十五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省“十五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
2、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州“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县重点人才及重点创新平台五年倍增行动计划县鼓励人才发展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十条措施等文件,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稳中有进,统筹谋划和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体完成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十五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一)就业创业质量持续提升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坚持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稳定就业形势,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9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重点群体就业成效明显。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举办多渠道多形式的“线上+线下”的人力资源招聘活动,有力促进各类劳动力群体实现就业创业。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1万人,全县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4、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推进。大力开展农民全员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群雁领飞”、“雁归兴贵”等行动计划,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创业补贴效益,持续扩大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十四五”期间,统筹城乡培训1.6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6万人,创建创业孵化园(基地)2个,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2个,充分就业星级示范社区1个。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州县两级成立公益性劳务公司或人力资源公司,乡村两级组建劳务合作社,村级采取“企业+村两委+合作社”模式,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县建成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了1个公益性劳务公司、8
5、个镇(街)劳务分公司及95个村级劳务服务队。(二)社会保障工作提质扩面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扩面征缴,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员2.33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十四五”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万人、17.34万人、1.46万人、1.56万人,完成“十四五”指标数的80%、95.2%、100%、100%o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全县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
6、高。2025年养老金水平与2015年相比,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在2111.74元的基础上增力口至U2768.01元,增长31.0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75元提高到98元,增长30.67%o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由1120元提高到1611元,增幅达40.55%,工伤保险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经办服务提质升级。开通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大厅,推行综合柜员制集成服务,精简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经办服务全面取消手工办理和社银人工报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保服务年均办件量5万件,在政务中心评比中获“流动红旗窗口”5个,“优秀窗口负责人”7人次,“五星服务之星”15人次。(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7、人才总量继续扩大。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州”战略,积极构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等政策体系和机制,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的人才支撑持续加强。“十四五”末,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233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0.5128万人,技能人才1.149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645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7843万人。人事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用人机制逐步展现活力。健全和规范事业单位用人、招聘制度,优化岗位结构比例;提高人事考试信息化水平;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制度改
8、革顺利完成。0.25万名教师过渡到新职称体系,全县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自主开展,“十四五”期间,共评审通过中小学一级教师218人,评审通过中小学二级教师108人。人才扶贫取得成效。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招考等方式大力招才引智113名,实施万名专家下基层活动,为基层一线农技推广服务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放宽基层职称评聘条件,切实解决脱贫攻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困难。(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用工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不断完善。构建“三联两调一议一回访+司法惩戒”治理农民工欠薪工作模式,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治欠”责任,区分欠资欠薪,落实“一案一策
9、推进治理欠薪“六项制度”在全县在建项目全面覆盖,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提高。全县查处劳动违法案件120起,时效内结案率达100%,帮助0.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IK)O万元,帮助50名劳动者追缴社保费用3.5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解仲裁工作向基层延伸。健全县、镇(街)、企三方调解网络,建立基层调解委员会128个,调解组织深入基层,调解工作主动靠前。全县立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45件,维权金额达3600万元,时效内办结率100%,调解成功率达63%以上。(五)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10、通过政务服务网上申报系统、“就业”微信公众号、县人民政府网等,推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办理实现“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多项人社业务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公示、网上认证。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以全民参保信息库为依托,建立“社保+就业”“公安+民政+卫健+人社”等内外部基础数据互联共享机制。推进电子社保卡、就业信息台账、劳动用工大数据平台、找工作信息互动平台等建设,“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信息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干部队伍综合能力提升。通过岗位练兵、轮岗交流、全员培训、竞争上岗等方式提升干部综合能力,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培养锻炼,激发干部创先争优活力。“十四五”期间选派昌明镇高坡村、新安村驻村”
11、第一书记”4人到基层锻炼,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共选派32名机关干部到村开展联系工作,到基层一线历练。专栏1“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15年基数“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实际完成一、就业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0.70022.41743.49452.城镇登记失业率()3.274.23.04二、社会保障3.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709592.5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17.1918.7520.345.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2.443.75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7518.2117.34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261.461.467
1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361.51.56三、人才队伍建设8.技能人才总量(万人)0.71.11.14989.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0.120.1980.2四、劳动关系10.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8.095.098.01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55.060.065.01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5.0100.0100.013.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0100.0100.0五、公共服务14.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5注:口内为五年累计数。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
13、肺炎疫情影响广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全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黔中经济圈、发展通道经济、南向开放“桥头堡”等,为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更满意的收入分配、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期盼。未来五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主要包括:就业创业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较多,扩大和稳定就业总量压力增大,对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和巩
14、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带来一定挑战。技术工人需求缺口持续增大,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岗位减少,县内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就业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创业平台和载体基础薄弱,劳务市场培育不足,劳务就业有组织化程度低,公益性的劳务组织起步较晚,市场化运行能力不足,社会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较少,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空间压缩,受企业成本支出和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矛盾影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不高,“应保尽保”“扩面征缴”较难;社会保险服务与新业
15、态、新行业就业创业发展还不相适应,企业之间参保参差不齐,多数小微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仅选择工伤保险缴费;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增大,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基金监管受信息化制约,挤占挪用、死亡冒领、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待遇的风险依然存在;县镇(街)经办一体化、信息化建设等相对还比较滞后,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综合能力相对较低,社保经办服务的质量效能还不高。人事人才方面。区域不平衡发展之间人才与人力资源竞争不断加剧,影响和制约人才引进和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创新,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人才结构不平衡,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高中低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建
16、设有待提升。人才引育的精准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和集聚的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有待突破,留人环境和人才服务机制仍需优化,人才政策落实不充分,“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尚未根本扭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速,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大,职业能力提升需求迫切。劳动关系方面。牵头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不充分、服务不到位、监管不够严,一些行业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订立不规范、申报备案不及时;对开展劳务派遣业务的机构监管不严指导不力,劳务派遣
17、协议、派遣合同订立不规范;新业态和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劳动用工主体定位及劳动关系确认与传统就业形态相比更加困难,劳动用工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已步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多年存在的重点行业的劳资纠纷问题依然严峻,根治欠薪工作依然繁重;涉企服务的部门协调、县镇(街)联动、政企沟通机制不健全。新时期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营商环境的需要和劳动关系双方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劳动力市场监管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
18、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及“四新”“四化”总体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健全完善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造就规模更大素质更优匹配性更好的人才队伍,构建更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更均等更优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紧扣经济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组织领
19、导,深入调查研究,在谋划全局中找准定位,选好路径。始终瞄准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六个“围绕”,盘家底、找问题、理思路、定目标、谋项目、添动能,推动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民生规划的系统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技能提升、劳动关系等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格局,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调整结构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体
20、制机制和工作方法,谋划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不断破解影响民生福祉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力求取得更大成效、赢得更大红利。坚持突出市场导向。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人社机构职责边界,进一步简政放权,瞄准市场需求、群众需求、发展需求、改革需求,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新模式。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便利、高效、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需求。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三节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扣推进落实“四新”“四化”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实际,综合
21、考虑宏观环境、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统筹确定未来五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工作。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解决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低收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十五五”期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22、0.4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5万人,失业率控制在国家标准线内,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专栏2就业创业主要发展指标指标2025年2030年指标属性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0.49272.5预期性2.失业人员再就业(万0.09290,45预期性指标2025年2030年指标属性人)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万人)0.07690.35预期性4.高校毕业生创业(万人)0.010.015预期性5.职业培训(万人次)0.63391.65预期性6.开展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培训(万人次)1.557.5预期性7.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万人次)0.531.5预期性8.技能人才培养(万人次)0.080.
23、4预期性9.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万人次)0.0150.075预期性10.技工院校招生(万人)0.030,15预期性注:I口I内为五年累计数。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更加完善。“十五五”时期,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相结合,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优化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失业保险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工作预防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就业 促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