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规划.docx
《“十五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发展基础1第二节发展机遇5第二章总体要求7第一节指导思想7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发展目标9第三章着力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建设11第一节拓展粮食购销功能11第二节培育粮食市场主体12第三节培育现代粮食交易市场12第四节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13第四章着力推进粮食物流体系建设13第一节优化粮食物流节点支点布局13第二节完善物流基础设施14第三节推动仓储设施改造升级14第五章着力推进粮食储备体系建设15第一节完善储备体制机制15第二节优化储备规模布局结构16第三节构建新型军粮供应体系16第六章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17第一节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络17第二节
2、加强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管理17第三节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18第七章强化救灾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18第一节加强救灾物资储备18第二节实施救灾物资储备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19第三节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机制19第八章推进粮食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建设20第一节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20第二节加快延伸粮食产业链条20第三节打造粮食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21第九章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1第一节实施科技创新战略21第二节全面推进“智慧粮食”建设22第三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2第十章着力推进粮油质量全程监管23第一节加强粮油质量安全检测监测23第二节建设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3第三节探索建立不合格粮食处置机制
3、24第十一章保障措施24第一节加强法治保障24第二节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25第三节加强行业安全生产25第四节加强组织实施26“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是勇当成渝发展主轴县域经济排头兵、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的关键时期。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加快粮食行业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12035年)、省“十五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以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粮食行业实际,编制市“十五五”粮食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作为
4、指导市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粮食物流发展等粮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以进一步提升粮食宏观调控水平,增强区域应急保供能力,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市粮食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建成安全有序高效的粮食调控体系、监管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有力保障了本地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时期,全市粮食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全面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全市主要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36.13万吨、油菜籽4.05万吨,销售粮食36.14万吨、食用油3.27万吨,确保了
5、全市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政策性粮食储备库存进一步充实,承储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食16000吨、菜油1760吨、小包装大米730吨、小包装面粉70吨、小包装成品菜油100吨,全面完成了国家、省、市、县下达的政策性储备任务。全面完成粮食低温储备库升级改造项目、粮库智能化升级项目、优质粮食工程粮食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粮油仓储检验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县级粮食供应应急预案,修订市粮食供应应急预案,编制印发粮食应急工作手册,建立粮油应急加工网点2个、应急储运企业2个、应急配送中心1个、应急供应网点30个、价格直报网点1个,基本覆盖全市所有镇和街道,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6、十四五”期间,农产品供给保障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粮食面积108.7万亩,粮食总产量44.2万吨,比2015年的43.85万吨,增加0.35万吨,年均增长0.16%,被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延伸粮油产品产业链条,推动粮食加工逐步由粮食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特色产品转变。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子昂大米”“平安面粉”“合众生态农业”等品牌,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支持粮食企业与涉粮院校、科研机构深入合作,打造“放心粮油”一站式服务中心,逐步建立以全程监测、信息共享、质量预警、信用评价为核心的“放心粮油”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组
7、织企业参加2016年、2017年两届西部金穗粮油产品科技创新与产销衔接会,充分展示全市粮食经济工作的发展成果和良好的企业形象。2020年末,全市主要粮油加工转化企业实现总产值54.8亿元,利润总额达8.53亿元。粮食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将“粮食收购资格认定”审批事项划转行政审批局承接,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现有行政权力32项,其中行政处罚29项,行政检查3项。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合法性审查、决策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纠错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完善粮食市场监
8、测体系及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完善粮食监管体系,全面推进面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圆满完成了库存粮油、粮食收购、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等重大检查工作,切实保护好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五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83次,检查企业268户次,依法查处案件23例。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行业扶贫工作,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农民增产增收,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296元,比2015年的11905.6元,增加6390元,年均增长10.2%,持续巩固4.32万已脱贫人口、80
9、个已退出贫困村的扶贫成果,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严格执行粮食价格、补贴、收储等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把强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开展“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76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50万元),建设5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让种粮农民和种粮大户收益得到有效保障,助农增收效果明显。大力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在涪西、沱牌、太乙、瞿河等10余个乡镇,发展产业化订单种植22万亩,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健全完善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和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巩固发展“放心粮油”示范
10、店30家,推动“放心粮油”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进一步筑牢老百姓食品安全防线,为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粮食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粮食市场保供监管水平有待加强。应急加工、运输、供应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粮情监测预警体系缺乏科学灵敏性和完整统一规范的信息监测平台。粮食监管监测机构与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缺乏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二是粮食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粮油加工业带动能力不强,产能过剩、产品雷同、市场同向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粮油加工企业产品大多数是初加工,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国家粮食储备库功能不够完善,支撑
11、智慧粮食”、“绿色储粮”发展的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三是粮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粮食行业经过多轮改革后,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逐渐到龄退休或主动选择走向社会其他领域,新的力量注入能力不足,同时现有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弱化,特别是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科学储粮、安全储粮、粮食项目规划等多方面能力和水平有限,无法更好服务于粮食安全工作。第二节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时期,是构建现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窗口期。粮食安全基础地位更加凸显,国省战略交汇叠加,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和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广阔,面
12、临诸多发展机遇。粮食安全基础地位更加凸显。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将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新发展阶段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有利于高起点推进粮食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创新粮食安全调控保障机制,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国家系列战略在我省交汇叠加。“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省“天府粮仓”作用
13、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位势显著提升,有利于我市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统筹优化粮食收储加工保供能力布局,打造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综合保障基地,增强地方储备与中央储备协同,形成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现代工业“3+1”支柱型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4+6”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生猪饲养、酿酒等转化用粮需求刚性增长,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省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深入实施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有利于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向粮食产业强市转变。粮食流通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随着交通基础设
14、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粮食物流交通基础设施支撑显著增强,为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有效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推动粮食流通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构建起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形成。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际市场粮价波动,部分国家和地区再次凸显粮食安全危机。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大力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投资建设力度全面加大,有利于优化粮食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布局,加快提升粮食供应和救灾物资储备基础设施能力,打造粮食和应急物资综合
15、保障示范集成平台,推进粮储融合、创新发展。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夯实粮食流通基础、筑牢粮食流通“底线”为核心,以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供给能力及物资储备水平为目的,全面落实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坚持统
16、筹兼顾、合理布局,着力构建储存安全、供给稳定、价格平稳、质量可靠、调控有力的市现代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和物资储备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切实增强粮食行业发展实力,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供应能力。第二节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健全地方粮食储备调控和应急保障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要素流动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确保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储存安全。依法治粮,依法管储。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健全依法治粮管储法规制度体
17、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职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提供公共服务,依法监管、依法行政,持续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水平。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根据粮食供需流向和城镇人口分布,优化储备布局,提升储备效能。坚持基地化、集约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科学布局,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产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储备基地、应急基地、物流园区、成品粮加工配送能力等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域开放,深化合作。实施立体全面开放,坚持市场导向,深化产销合作,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粮食流通体系。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
18、供需动态平衡。突出重点,整体提升。加快提升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粮食储备基地、现代粮油加工配送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实施粮食及物资仓储设施改造升级工程,整体提升仓储、物流、加工、配送和应急物资保障水平。第三节发展目标“十五五”期间,统筹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形成应急供应体系健全、粮油市场健康有序、粮食物流通道顺畅、仓储设施功能完善、加工企业优化升级、粮食质量安全可靠、信息技术应用广泛、节粮减损效果明显的良好架构,引领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健康发展。粮食流通市场效率明显提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底作用有效发挥,市场化购销健康发展,产销合作全面深化,交
19、易市场规范高效,粮食市场总体平稳。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节粮减损成效显著。物资储备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地方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科学合理,储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效能显著提升。综合性保障中心实力大幅提升,应急加工配送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粮油适度加工和深加工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粮食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天府菜油等知名粮油品牌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粮油质量检验监测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粮食和物资储备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健全。粮食执法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机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明显提升。省
20、市县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立,信息化建设得到较大提升,县级储备库仓储条件明显改善,快速响应能力明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整体提升。专栏1“十五五”发展目标指标2020年2025年属性一、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成品粮日加工能力(吨)220300约束性综合性现代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升级改造(个)01预期性粮油应急加工企业数量(家)23约束性粮油应急供应网点数量(个)30101预期性粮油应急配送中心(个)33预期性二、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粮食现代储备基地11预期性“仓顶阳光”工程覆盖仓容(万吨)05.7预期性重点粮食物流园区(个)11预期性三、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亿元)54.860预期性粮油
21、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30.135预期性四、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39预期性耕地保有量(万亩)104.7完成下达目标约束性五、救灾物资储备能力生活类救灾物资常态化储备规模(万元)约束性第三章着力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第一节拓展粮食购销功能坚持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粮食供需有效衔接,确保收购市场平稳有序。全面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布设收储网点,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发挥粮食仓储资源、产后服务等优势,创新收购方式,推进产购融合、农商互联,推动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激励作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
22、高效农业相统一,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扩大市场化购销,活跃粮食流通市场。到2025年,建立完善的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第二节培育粮食市场主体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全面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推动落后无效产能加快出清。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改革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加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大中型粮食企业集团,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粮食 物资 储备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