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练习.docx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练习一、基础巩固(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转型B.加强基层管理C.打击贵族势力D.增加财政收入2 .汉朝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不仅登记人口数量、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还记录了土地、财产等情况。这一制度()A.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B.加强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繁荣D.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 .唐朝时期,户籍三年一造,县司负责编造,州司负责审核,尚书省户部负责总领。这一做法()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了三省六部
2、制度D.确保了户籍信息的真实性(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 .秦朝在地方基层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什伍”之间相互监督,一家有罪,其余各家都要受到牵连。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控制B.推动了基层自治的发展C.提高了民众的道德水平D.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2 .汉朝时期,乡设有三老、啬夫、游徼等职。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禁盗贼。这表明汉朝基层治理()A.注重道德教化与行政管理相结合B.主要依靠宗族势力进行管理C.建立了完善的地方监察体系D.实现了基层治理的高度自治3 .唐朝实行村坊制,在乡村地区,“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里设里正,负责“按比户口
3、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这一制度()A.加强了对乡村的直接管理B.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乡村社会的稳定D.以上说法都正确()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在宋代以前主要由官府主导,到了宋代,民间救济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财政负担加重C.儒家思想的影响D.社会贫富差距缩小2 .明朝时期,政府设立养济院、漏泽园等机构,收养鳏寡孤独、贫困无依之人,掩埋无主尸体。这体现了明朝()A.社会救济体系较为完善B.政府重视民生问题C.社会保障制度领先世界D.基层治理能力较强3 .清朝时期,义仓在社会救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义仓的粮食主
4、要来源于民间捐赠,由地方绅士负责管理。这反映了清朝()A.政府对社会救济的控制加强B.民间力量在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C.社会救济制度趋于成熟D.社会救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二、能力提升(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汉时期,户籍制度初步形成。秦朝实行“使黔首自实田”,让百姓自己申报土地,然后登记造册,以此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汉朝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每年八月进行“案比”,对人口进行清查核实,登记造册。户籍上不仅记录人口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土地、财产等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人口流动频繁,户籍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到了隋唐时期,户籍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唐朝实行“输籍定样”
5、根据各户资产情况,划分户等,以此作为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的依据。宋朝时期,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将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是指拥有土地和财产的人,客户是指没有土地和财产,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元朝时期,实行“诸色户计”制度,将全国人口按照职业分为不同的户计,如民户、军户、匠户等,各类户籍世袭,不得随意变动。明朝时期,户籍制度更加严密,实行黄册制度,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记人口、土地、财产等情况,每十年重新编造一次。清朝时期,在继承明朝户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人头税,户籍制度的功能逐渐减弱。摘编自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6、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秦汉时期,实行乡里制度,乡设三老、啬夫、游徼等职,负责教化、听讼、收赋税、禁盗贼等事务。里设里正,负责管理里内事务。唐朝时期,实行村坊制,在乡村地区,“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里设里正,负责“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宋朝时期,实行保甲制度,以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保甲长负责维持地方治安、训练壮丁等事务。明朝时期,实行里甲制度和保甲制度并行。里甲负责征收赋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练习 17 中国古代 户籍制度 社会 治理 分层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