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docx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减轻赋税徭役B.恢复和发展经济C.缓和阶级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立了()A.御史大夫B.刺史C.通判D.锦衣卫3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的重要措施是()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行省制4 .西汉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A.董仲舒B.主父偃C.张骞D.卫青5 .下列关于西汉察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B.选拔标准主要是品德和才
2、能c,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D.考试是选拔的主要方式6.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形成了()A.土族门阀B.军功地主C.庶族地主D.外戚势力7 .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洛阳8 .长安C.敦煌D.玉门关8 .东汉时期,蔡伦的主要贡献是()A.发明造纸术B.改进造纸术C.发明活字印刷术D.发明火药9 .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传播汉朝文化C,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D.了解西域地理环境10 .东汉后期,政治日益腐败,主要表现为()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B.丞相权力过大C.地方势力割据D.农民起义频繁11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其
3、带来的后果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巩固了统治C.导致了王国问题D.促进了经济发展12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出现了曲辕犁B.开始使用铁农具C.发明了楼车D.推广了水稻种植13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对财政的控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铸币权收归中央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废除井田制14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其最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丝绸之路B.海上通道C.西南丝绸之路D.北方草原通道15 .两汉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朝鲜半岛没有交流B.与日本没有往来C.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进行交流D.
4、只与周边少数民族有联系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L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馍。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汉文帝材料三(汉武帝)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史记平准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4分)(2)材料二反映了汉文帝怎样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3)根据材料三,指
5、出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6分)2.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在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在经济方面,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加强中央对财政的控制;在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边境的威胁。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请回答:(D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3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取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 西汉 东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巩固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