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docx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道教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葛洪对道教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提出“贵儒”和“尊道”B.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C.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D.主张“贵无”,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2 .唐代诗歌繁荣,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3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进入自觉阶段。被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钟繇B.王羲之C.王献之D.颜真卿4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繁荣。阎立本的绘画特点是()A.注重写意,追求神韵意趣B.擅长人
2、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C.落笔雄劲,风格奔放D.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意境悠远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是()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祖冲之的缀术D.数术记遗6.下列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广泛传播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巩固统治A.B.C.D.7 .唐朝时期,雕版印刷术得到发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A.金刚经8 .道德经C.论语D.伤寒杂病论8.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传入中原,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下列属于
3、这时期音乐文化成果的是()A.秦王破阵乐8 .霓裳羽衣曲C.胡笳十八拍D.十面埋伏9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僧是()A.鉴真B.玄奘C.法显D.一行10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表述,错误的是()A.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B.孙思邈编写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C.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D.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1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不包括()A.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现实B.形式多样,诗歌、骈文等发展迅速C.追求辞藻华美,注重用典D.以
4、描写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自然12 .唐朝时期,诗歌流派众多。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有()A.高适、岑参B.王维、孟浩然C.李白、杜甫D.白居易、元稹13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现象中,与佛教有关的是()寺庙的修建石窟艺术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传统节日的形成A.B.C.D.1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上的分裂割据B.民族大融合的加强C.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D.经济重心的南移15.唐朝时期,文化高度繁荣。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B.国家统一,社会稳定C.经济的繁荣发展D.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二、判
5、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东汉时期正式形成。()2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著称,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3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他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4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是贾思勰,主要记录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5 .唐朝时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方式。()6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主要是因为造纸术的改进。()7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8 .唐朝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顶峰,诗歌成为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 三国 隋唐 文化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