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各地豪强并起,其中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曹操能在众多割据势力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不包括()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发展经济C.善于用人,招揽了许多人才D.官渡之战后实力大增,统一了全国2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当时的“壮心”是()A.统一北方B.统一全国C.结束三国鼎立局面D.建立魏国3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它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权C.孙权和刘备D.刘备和曹操
2、4 .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关键因素是()A.兵力优势B.战术得当,采用奇袭乌巢之计C.士兵战斗力强D.袁绍军队内部团结5.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A.200年B. 208年C. 220年D. 221年6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是()A.坚守不出B.正面强攻C.火攻D.迂回包抄7 .赤壁之战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8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使曹操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9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称帝8 .刘备称帝C.孙权称帝D.赤壁之战9 .三国中,魏国的建立者是()A.曹操B
3、曹丕C.曹植D.曹睿10 .三国中,蜀国的都城在()A.洛阳B.建业C.成都D.长安11 .三国中,吴国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南沙群岛D.钓鱼岛12 .诸葛亮治蜀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下列属于他采取的措施有()推广先进的丝织技术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发展造船业A.B-C.D.13 .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海外贸易B.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C.为战争做准备D.方便人们出行14 .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中国陷入分裂,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4、C.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D.三国之间相互牵制,导致政治腐败,阻碍了社会进步15 .以下战役中,与赤壁之战特点相同的是()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16 .曹操在诗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A.西汉末年B.东汉初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17 .三国时期,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其采取的措施是()A.大力兴修水利B.推广牛耕技术C.实行均田制D.发展丝织业18 .刘备在建立蜀国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才的辅佐,其中被称为“卧龙”的是()A.关羽B.张飞C.诸葛亮D.赵云19 .孙权统治江东时,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后作业 年级 上册 统编 16 三国鼎立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