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城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和关于某市缓解“停车难”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县城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和关于某市缓解“停车难”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城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和关于某市缓解“停车难”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关于县城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关于某市缓解“停车难”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城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县城“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于2025年5至6月,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城区重点区域停车问题开展调研,旨在摸清现状、剖析症结、提出对策,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一、基本情况(一)车辆保有量情况。截至2024年底,县城主城区汽车保有量约9000辆,摩托车超过12000辆,电动车超过3500辆,节假日高峰旅游车辆估算600010000辆。(二
2、停车场建设情况。县城主城区已建成停车场(点)100个,停车位9794个,其中,对外开放停车场点51个,停车位7992个。按所有权性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有停车场点24个,停车位3102个,民营企业停车场点37个,停车位4786个,住宅小区业主共有停车场点39个,停车位1906个。按区域分,*片区停车位6883个,*片区停车位745个,*片区停车位2166个。在建停车场项目1个(*),停车位3491个。规划停车场4个,停车位1046个,利用闲置场地规划建设临时停车场9处,可规划建设停车位约480个,利用县城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可开发道路停车泊位的190个。(三)停车场运行情况。经调查,停车位总体使
3、用率偏低,小区停车场使用率较高,绝大部分特别是老旧小区使用率达90%以上,而对外开放收费停车场日常使用率仅为20%左右,体育场停车场黄金地段使用率才达到60%,节假日高峰除黄金地段外,其它区域停车场仍有较多余位,使用率为50%左右,停车场使用率普遍较低,效益较差。(四)停车费标准情况。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价格按照机动车停放设施的产权属性、公用属性和竞争状况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2018年9月,印发了关于整合利用*县主城区内停车资源的通告,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2023年印发了关于对*县城区部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标准的批复,对城区内路边停车位制定了试行价格。目前停车场均按照收
4、费标准收费,有少部分位置稍偏僻的停车场根据市场现状降价优惠收费。二、问题分析(一)停车供需存在矛盾。一是停车场布局不合理。据统计,县城停车位总量虽已达9794个,与汽车拥有量持平,但老旧小区、商业中心(如*路和*路西段)等区域车位缺口较大,调查问卷显示33.77%的群众认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停车场布局不合理,36.29%的群众认为乱停车最严重的区域是老旧小区。二是停车资源闲置严重。停车场总体使用率偏低,对外开放收费停车场日常使用率仅为20%左右,体育场停车场黄金地段使用率才达到60%。部分单位、小区内部停车场未对外开放,而路内违规停车和占用消防通道现象普遍,存在路内违停和停车场闲置并存。三是临
5、时停车车位缺乏。由于规划建设等历史原因,老城片区存在一些停车需求大而又缺乏停车资源的地方,未应对群众需求规范设置临时停车位,存在违停长期占道停车现象,如向阳路、北环路西段及部分商业区、医院、校园周边,调查问卷显示68.78%的群众认为为了规范停车部分区域可以设置收费临时停车位,91.98%的群众接受夜间限时免费停车。(二)管理机制仍不完善。一是执法联动不常态。停车管理涉及交警、城管、消防救援等部门,职责交叉,执法联动不足,社区、物业公司参与度不够,单一执法部门单打独斗难以达到管理的预期效果。二是收费标准不合理。根据*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停车服务收费按照“城市中心区高于外围、路内
6、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长时段高于短时段”的原则,实行类区管理,而我县停车收费仍未实行差异化收费,调查问卷显示33.33%的群众认为停车收费不合理。三是应急预案不完善。节假日旅游高峰和学校上下学时段停车应急措施不完善不系统,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三)智慧管理欠账较多。一是违法视频监控覆盖率较低。主城区仅设有25处违停抓拍球机,并且设施老化,亟待扩面和更新。二是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未建立。县城停车场未联网纳入统一管理,城区道路上未设置停车”智慧诱导牌”,也未建成统一的停车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政府、停车场运营企业、驾驶人由于缺乏信息共享而面临管理难和停车难等问题,
7、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落后于旅游业发展和市民需求。(四)文明交通意识淡薄。一是绿色出行观念不强。调查问卷显示91.98%的群众出行交通工具为小汽车和摩托车(其中小汽车为56.96%),而公交、共享单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比例较低,仅为8.02%,与同类县城绿色出行比例30%50%尚有较大差距,距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绿色出行目标要求70%差距更大。二是规范停车意识淡薄。驾驶员存在“处罚力度轻、侥幸心理强”的意识,停车付费观念不强,为图方便违法停车,随意占用道路和消防通道,长期占用夜间临时路边停车位,调查问卷显示18.14%的群众为车辆随意停放。三、对策建议(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增容
8、量”。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补充”原则,统筹全域旅游与城市发展,在新城区建设规划审批中刚性落实停车位配建标准,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在景区周边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地下停车库,预留旅游大巴专用泊位,应对将来县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二是盘活存量资源。进一步挖潜闲置资源,充分利用闲置未开发待建空地、公园广场、小区、部分路段路边等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停车场(位)或设置临时停车场(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开放内部车位,探索“社区共享停车”模式,整合车位资源,弥补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的短板。三是设置临时车位。探索在重点商业区、医院、校园周边和部分停车
9、场服务半径未覆盖区域适度科学规划设置路内临时收费停车位,主要用于短时间临时免费停放,超时收取停车费,提高路边停车的周转率,最大化利用路内停车资源,既满足群众临时停车需求,又有利于城市规范管理,还能弥补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的短板。(二)智慧赋能,高效管理“提效率”。一是加快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全县智慧停车平台,整合路内外车位信息数据,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运用大数据平台全方位、全时段提供停车供需信息,引导分流,实现“一图查询、预约导航、无感支付:二是加快智慧交管建设力度。针对现有警力不足的现状和智慧交管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智慧交管建设力度,完善重点路段、商超市场、医院学校、消防通道违停抓拍系
10、统,提高管理效率。(三)科学引导,绿色出行“减压力”。一是科学制定停车收费价格政策。要着力引导车辆入场停放,并向核心区域周边分流减压;探索制定不同时段、不同地段停车差异化收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核心区域停车需求,减少非刚性小汽车出行,采取其他交通方式解决通勤交通问题,从而减小停车压力。二是倡导公交优先绿色出行。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和班次,特别是针对雨天、上下学时段增加班次,逐步提高公交车标准,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舒适度和满意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共享单车停放点,多措并举引导市民“低碳出行“,降低短途驾车需求。(四)严格执法,合力整治“强监管”。一是建立协同执法机制。公安、城管、消防救援等部门要严格执
11、行停车管理相关要求,执行政策不能拍脑袋,不能因个别人个人意志而朝令夕改,要凝聚合力,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协同执法,系统整治,严查违规占道、占用消防通道等行为,通过开展文明停车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曝光典型案例力度,助推文明停车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二是建立共建共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和停车场及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职责,认真落实餐饮、酒店等经营主体“门前四包”责任,压实镇村社区管理引导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参与、群众共治”机制。(五)完善预案,多措并举“度节假”。一是停车资源扩容。进一步挖掘潜力,节假日全面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以及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内部停车场,探索内
12、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充分挖掘闲置未开发建筑工地等闲置场地开辟临时应急停车位,增加节假日停车位供给。二是停车引导分流。针对节假日旅游高峰,充分利用县城非核心区闲置停车位,适时实行进城车辆近远端分流,通过增加旅游摆渡线路班次疏解核心区域停车压力。探索建立节假日停车免费补贴机制,引导车辆优先停放停车场,避免出现路内车辆拥堵和停车场空置并存的现象,缓解道路通行压力。破解停车难题是树立全域旅游形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增进群众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是塑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积极作为,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系统综合治理,一定能够有
13、效破解“停车难、乱停车”难题。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推动政府构建“规划科学、建设高效、管理精细、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共同营造更加便捷、有序、宜居的停车环境,切实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关于某市缓解“停车难”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停车难”问题是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提升我市停车治理水平,今年3月以来,城建环资工委牵头就我市缓解“停车难”问题工作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大常委会X主任亲自担任监督组组长
14、并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分管领导带队赴X等地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工委会同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13个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协调会商重难点问题。市县两级人大密切联动,共同调研形成“共性+个性”问题和建议清单80余条。(二)广泛吸纳民意。通过“X”数智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回收有效问卷2862份,并形成分析报告,综合分析民生实事项目线索、近3年代表建议、信访投诉件等民意诉求。邀请了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经营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调研座谈。(三)突出问题导向。在区(县、市)全覆盖式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停车专项规划和停车配建指标落实情况,公共停车场和学校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设使用情况等重点问题,先后
15、赴*等问题突出点位开展调研10余次,多次与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共同分析成因,研究对策措施。(四)监督与整改同步发力。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校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而未用”等问题,会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和相关区(县、市)人大持续跟踪。截至7月3日,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而未用的7所学校,已有3所完成改造并启用,其余4所均已启动整改方案的研究制定。二、主要做法与成效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缓解“停车难”问题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坚持规划引领,停车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003年我市正式出台X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以下简称停车配建指标)以来,之后经过两次修订,配建指
16、标体系逐步完善,近五年中心城区配建车位共新增80.3万个,年均增加16.1万个。对X停车设施规划进行三轮滚动编制,2019年实施了X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停车专项规划),截至2023年底,中心城区累计建设公共停车场347个,停车位5.8万个。通过科学施划道路停车泊位、利用待建土地等资源建设临时停车场等措施补充建设停车设施,近五年中心城区共增加道路停车泊位2.1万个,临时停车场236个(停车泊位2.5万个),停车位供给得到较好补充。(二)坚持规范管理,停车服务不断优化。规范停车场经营备案管理,截至2023年底,共备案经营性停车场1503家,备案率100%。按照“五统一”标准1规范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县城 停车 问题 专题 调研 报告 某市 缓解 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