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docx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五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根据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四五”时期主要成就1 .“特色”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先后出台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5年-2025年)市“十四五”老龄规划关于加强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的意见市养老
2、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农村福利院“冬暖工程”、“平安工程”实施方案市城乡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措施,统筹各部门职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养老事业。市人民政府印发市关于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项目,建成并正常运营且床位数分别达到100张、300张和500张以上的,一次性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奖励,按实际入住人数每年给予100O元/人的床位补贴。加强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公办养老机构开展护理员网上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改革特困对象供养模式。与市健宁护理院
3、合作,将全市分散失能特困供养对象及部分原农村福利院供养失能对象集中到健宁护理院供养。2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按照“寻找标杆争创一流”赶超方案,借鉴发展康养产业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一是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投资5800万元,完成市社会福利院迁建。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10家农村福利院更新改造。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有公力、民办养老机构19家,共设床位3927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高于省平均水平(33.8张),已入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68人。农村建有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72个,城市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个。二是加强基础配套建设。累计投资180万元实
4、施“冬暖工程”,10家农村福利院均建成取暖房、老人房间均安装空调。投资300余万元实施“平安工程”,完成10家农村福利院消防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所有互助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配备了娱乐室、阅览室、电视等生活设施。三是树立养老行业标杆,争创省级养老先进单位。2018年,市马家店街道丹阳社区荣获“省第三批老年宜居社区”荣誉称号,是全省20个“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单位”之一。市社会福利院获评省四星级养老机构。四是建设区域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在安福寺镇引进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建设农村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规范建设具备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急、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功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
5、务中心,为周边25个村96名留守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3 .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稳步运行。联合市场监管、公安、卫健等部门持续开展为期四年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以“清隐患、防风险、补短板、促达标、转机制、提质量”为主要任务。一是着力开展清除重大风险隐患攻坚行动,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排查28项服务质量提升指标中的重大风险隐患,实行“一院一策”,已全部排查整改到位;实施消防安全达标工程,所有民办养老机构均已安装简易喷淋装置。二是按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的要求开展服务质量达标创建。三是开展“保健”市场乱象百日攻坚行动、非法集资风险排查综合整治,引导理性消费
6、4 .医养融合初见成效。探索多元化“医养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市健宁护理院、健桥养老院、百里洲中心福利院3个医养融合示范点,引领形成“养中办医”机构6家、“医中办养”机构2家、“医养融合”机构2家、“医养签约”机构19家。投资1200余万元,引导社会力量分别建成市健桥养老院(床位130张)、市健宁护理院(床位120张);依托北京清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丹阳社区创建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级老年宜居社区,与辖区内的老人开展“社区老人签约式服务”;丹阳社区与市健宁护理院合作,成立丹阳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养一体化服务中心)、社区精神障碍康复站。5 .养老信息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探索“互联网+”养
7、老模式。一是丹阳社区引进“互联网+”养老领域高科技创新企业一一清檬养老公司入驻,打造“清檬养老”家庭照护驿站,建立社区60岁以上老人基本信息库和居家医疗护理养老管理系统,为老人提供24小时智能化全托照料或上门照料服务。二是做实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45430人,累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34951人,开展体质辨识28436人。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全市25403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三是提供老年人就诊便利。在城乡医疗机构设立老年人优先就诊标识、候诊专用坐椅,开通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老年人从养老机构到医疗机构就医实现无缝对接。(二)面临的形势L市人口老龄化加剧。市老龄化水
8、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市将从中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社会迈进,老龄人口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市户籍老年人口总量预计在“十五五”末将达到13万左右,约占届时户籍人口的29%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预计“十五五”末,80周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1.6万人左右。2.养老设施配套难度大。国家“十五五”纲要对养老设施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护理床位方面,要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需达到55%,来应对我国老龄化、高龄化、失能老人逐步增多的趋势。市老龄人口基数大,占比多,进程快,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低,市总体
9、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当前养老机构平均费用为每人2000-3000元/月,养老负担较重。(三)存在的困难L农村居家养老短板明显。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机构和专业化护理服务数量不多、质量不优,老年人得不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使用率不高,大部分配套设施闲置,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老化、损坏后无法及时修理补充而影响活动开展。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但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短期内很难形成更为集聚的农村社区,养老设施集约布局的难度较大。2 .城乡养老设施配置不充分不平衡。乡村留守老人较多,养老需求远远高于城镇,但城乡养老服务供给
10、能力上,无论是设施机构、养老床位,还是服务水平上,城镇远高于乡村,城乡养老设施配置水平面临不充分不平衡的局面。乡村集约配置养老设施难度大,部分镇城镇化水平低,例如百里洲镇(15.25%)、问安镇(18.55%),百里洲乡村人口6.69万人,问安镇3.73万人,两镇合计乡村人口占全市乡村人口47%o同时百里洲镇(28.45%)、问安镇(26%)老龄化程度最高。3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缺乏。养老服务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业务素质不高。4 .设施配套难度大。现有的养老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护理型床位较少,无法解决当前失能老人需求,面临逐渐高龄化的养
11、老趋势,护理型床位的需求将显著增加。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抓住重要窗口机遇期,以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着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二)基本原则党政主
12、导,共建共享。坚持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多更好支持,形成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全体老年人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保障基本,突出普惠。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制度,重点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民生,逐步增进老年人福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广大群众对养老服务的稳定预期。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坚持需求导向和社会化、产业化发
13、展方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障碍,打通“堵点”“痛点”和“难点”。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试点先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改革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统筹做好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人文关怀等制度安排,重点做实社区居家养老、农村养老和失能失智、高龄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照护等工作,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三)发展目标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
14、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把打造成康养名城“后花园”。到2030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监管到位、覆盖城乡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农村福利院和公办养老机构管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入住率。扶持和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家庭服务、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互补互促的养老服务新业态。一期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主要指标标目标值老床位总数4500张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15、60%集中供养意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区日间照料设施覆盖率100%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60%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0户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老机构通过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比例100%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社会工作者或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服务1名(一)深化养老机构改革三、主要任务L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强化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托底保障功能,继续加强托底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政府重点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16、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方便可及的养老机构。公办和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在满足城乡“三无”人员、孤老重点优抚对象集中供养需求前提下,对低收入家庭失能(含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优惠的托养服务。2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支持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加强对护理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引导社会力量适度建设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落实土地、税费、信贷、购买服务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合作、租赁和购买的方式,对闲置的企业厂房、学校校舍、商业设施等
17、进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支持省内外的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独资或者合资在市兴办养老机构,并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适当提高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到2030年,市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60%以上。3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取消许可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完善发展机制。联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委托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制定购买服务目录和实施办法,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
18、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管理。对承接城乡“三无”人员、孤老优抚对象、低收入老年人、失独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组织,按规定给予政府购买服务补助。将养老服务补助范围扩大到重点优抚对象和中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空巢、高龄老人。(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L统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立足市市情,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各项工作,统筹谋划养老设施发展布局,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设施改造,加快新建小区养老设施规划配建。其中新建小区人均养老设施建筑面积0.1以上。到2030年,马家店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设1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每个社区按照面积不小于35
19、0而建设1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构建城乡设施良好、可满足多层次养老供给的养老设施体系,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农村居家养老覆盖率达到80%,城市社区居家养老100%全覆盖的目标,全市新增各类养老床位500张。完善镇级养老院,力争每个镇形成1所以护理为主、床位不低于100张的综合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4 .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全面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十五五”期间实现主城区智慧居家养老全覆盖,构建以居家养老“六助”即助餐、助浴、助洁、助病、助急、助行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有效解决居家养老“六助”问题。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养老
20、机构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家庭照料服务作为居家养老的有力支撑。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社区内的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照护能力。建立幸福食堂,解决独居、空巢老人的日常就餐问题。充分发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用,鼓励部分床位供给充裕的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短期入住床位,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助理服务、暂托服务等支持性服务。创新人口迁移政策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儿女就近务工居住,巩固家庭成员赡养功能。5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加强养老服务与其他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盘活闲
21、置的中小学校舍、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等存量设施,鼓励开展养老服务。农村集体所有的部分建设用地和未承包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养老基地,依法开展流转经营,收益供当地老年人养老。建立城乡互动的养老服务协作机制,鼓励城市支援农村。居家养老重点建设项目务中心项目,间数116间,其中单间32间,双人间84间;护理站及多功能厅8间,公共洗浴间5:路14号建设养老中心,总投资2亿元。老体系建设一200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中实施,与建设小区的开发商一起规划,同步建设,设施配(三)强化特困老人兜底保障能力通过“老帮老”互助养老的形式,有效缓解居家养老服务中产生的难题。鼓励出入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老 服务体系 建设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