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0项民生实事责任清单.docx
《2025年30项民生实事责任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30项民生实事责任清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30项民生实事责任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市级责任单位市目标任务市级推进措施1促进重点人群就业行动市人社局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行动,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按照1500元/人的标准集中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建成线下实体零工市场7个左右规范做好一次性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统一发放对象和标准。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困难残疾人家庭、脱贫户及防返贫监测户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残疾人身份、特困人员中的2026届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按15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及时发布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公告,引导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网上申报。及时审核
2、校验申请信息。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对信息系统白动审核校验不通过且申请人有异议的,通过线下申请并组织人工审核校验。对审核通过符合申领条件的毕业生,通过“银行代发、直补到人”的方式,将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毕业生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或毕业生提供的银行账户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优化社区就业服务质效,广泛收集社区周边企业招工信息,动态实时发布岗位信息,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推进全市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不断优化“三公里”就业圈线上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服务经营实体数量、发布招聘岗位数量、对接求职人员数量、对接成功率2放心家政行动市商务局实施放心家政行动,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44万人次,其
3、中岗前培训0.36万人次,“回炉”培训1.08万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7200人建成线下实体零工市场。认真落实安徽省公益性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运行指引要求,原则上在常住人口达10万人的城区至少建设1个公益性零工市场,全市建成线下实体零工市场7个,每个县区至少1个。指导各县区针对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以“1+N”(1个零工市场加N个零工驿站)模式建设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积极支持家政服务培训,落实职业技能培训I补贴、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和行业产业发展经费等政策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对符合条件的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家政服务企业,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
4、还、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持续推进“一人一码(牌)”,开展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星级评定,对获评省级优秀家政服务企业、优秀家政服务人员荣誉称号的,由省级分别按照10万元/家、2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用水、用电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序号项目名称市级责任单位市目标任务市级推进措施通过新建、闲置房产资源改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等方式,分类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根据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种类和规模,科学布点规划,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覆盖面。探索“家门口”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助餐、助洁、居家上门服务等,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
5、务需求3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民政局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9个、农村幸福院93个,提升一批公建公营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要求,通过整合农村闲置校舍、村民富余房屋等方式,优先在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年人较多、服务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规划建设农村幸福院。摸清需求、分层分类、多元筹资,促进长效运营将已建成运营的公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所需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保障,在省级财政适当奖补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县级财政支出资金,推动建立敬老院运营管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指
6、导县级民政部门督促敬老院规范运营,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争取在民政重点工作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市民政局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推进4个城乡公益性公墓改扩建、配完成舒城县张母桥镇公益性公墓配套设施改造、桃溪镇朱槽沟河防洪治理工程墓地建设和金安区中店镇公益性公墓、东桥镇公益建设管理套设施改造以及提升管理维护水平性公墓改扩建工作编制六安市殡葬设施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有效衔接,确保土地供应有效保障;探索林地墓地复合利用等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用地保障政策提升公墓管理水平,对已建成的公益性公墓逐步完善公墓配套设施,加强日常监管,进行规
7、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提升公墓服务管理水平5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工作市民政局、市医保局精准做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工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L3倍确定;对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分类资助督促各县区指导乡镇(街道)整合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主动发现队伍,采取“线上预警+线下走访”相结合方式,对城乡分散供养特困家庭人员、失能半失能人员及孤寡老年人等特殊困难家庭进行全面筛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到摸准实情、查实需求,建立完善台账,精准救助根据省厅提标工作要求,动态调整2025年度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严格落实城乡特
8、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L3倍确定,并按月足额发放。为低保对象中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予以集中照护服务补助通过医疗救助资金对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分类资助。其中,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给予80%90%定额资助,对返贫致贫人口给予70%80%定额资助,对监测人口给予50%定额资助,剩余费用由个人按规定缴纳6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不少于300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不少于6064件通过社区、街道、县区、机关
9、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工会摸底排查、职工自主申报等方式,根据家庭收入和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评估,分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力争“应建尽建、应帮尽帮、动态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按照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三个梯度进行帮扶救助,发放帮扶救助金高质量组织实施法律援助,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将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作为法律援助重点服务对象,实现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刑事辩护案件法律援助全覆
10、盖7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市残联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为不少于1433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为不少于1328名有康复需求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补助标准为全日制康复训练0-6周岁儿童不低于1.7万元/人,7-14周岁儿童不低于L5万元/人;预约单训康复训练不低于1.2万元/人,具体按各县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执行为不少于124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助器具提供救助,其中:巾请假肢适配补贴的,最高补贴不超过5000元;申请矫形器适配补贴的,最高补贴不超过2000元;申请享受肢体类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的,每年最高补贴不超过1500元(辅具不超
11、过3件)。为3607名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补贴(资金由县区统筹安排),提升全市辅助器具服务适配水平为不少于9271名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8强化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市退役军人局强化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不少于1200人充分发挥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作用,通过日常走访和定期摸排,动态掌握困难退役军人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和家庭状况,切实做到应帮尽帮、帮援及时。加大对因重大疾病、下岗失业、家庭变故、重大突发事件等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帮扶援助力度各地在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帮扶资金的同时,积极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12、帮扶,引领更多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加入崇军关爱行动。各地根据帮扶援助对象的困难情形和程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救助保障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标准加强与教育、民政、财政、住建、卫健、医保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在用好用足各项社会普惠政策的基础上,精准实施政策、就业、生活、家庭、健康等各类帮扶,帮助其缓解实际困难9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市教体局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5275人次加强与民政、残联、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指导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直学助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做到应助尽助、及时资助加强资助数字化平台运用,为资金预算分配提供数
13、据支撑通过印发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和资助政策简介、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让社会群众、广大学生和家长知悉资助政策和办理流程10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市残联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少于1036人(次)。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项目,开展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不少于700人依托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逐步提升培训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对有培训需求的残疾人以培训技能和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创新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同时借助“沪六”对口合
14、作帮扶,引进特色就业培训项目,促进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使用财政性资金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或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执行,培训经费原则上按每人次800元进行补贴,从省级残疾人事业经费中支出,各县区可根据不同培训项目实际需求合理设定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为主,辅之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的托养服务寄宿制托养服务每人每年补贴12000元,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每人每年补贴4000元,居家托养服务每人每年补贴2000元。残疾人托养服务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资金予以安排11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市残联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为不少于534户困难重度残疾
15、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优先改造易返贫致贫监测户、“一户多残”、“以老养残”、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采取残疾人家庭自行改造,残联补贴的方式,增强改造个性化、人性化水平,提升改造质量。原则上改造项目投入按照3500元/户标准实施,补助标准根据地方资金情况和当地改造项目的成本等因素进行确定。同时可结合“阳光浴室”助残公益项目和“集善卫浴”无障碍改造项目统筹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资金予以安排,用好用足中央彩票公益金补助资金和省级残疾人事业补助资金项目资金必须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通过补贴形式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确保全过程各环
16、节公开、透明,提升受益人满意度12安心托幼行动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新增托位2000个,提供普惠托位650个,霍邱县、霍山县各建设1个公办独立托育机构;实现各县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清单化推进民生实事目标任务,2025年全市新增托位2000个。督促指导霍山县、霍邱县各建设1个公办独立托育机构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在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的地区通过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鼓励政府收购民办幼儿园或租赁办园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指导各地落实好市教体局、市发改委等5部门关于做好幼儿园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六教基2022)39号)规范延时服务时间
17、内容、流程及安全管理等措施,实现幼儿园提供延时服务全覆盖,有延时服务需求的家长全覆盖13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市教体局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对全市光环境未达标的中小学校教室进行改造,确保2025年底达标率达到90%;实施中小学生阳光体育促进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将原国家连片特困大别山片区县的乡镇中心校或公办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对象,由霍邱县、金寨县摸排上报需要改造的教室数量,按照省分配教室数进行改造。将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纳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要点增加学生综合锻炼时长,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30 民生 实事 责任 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