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农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农村和农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和农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和农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承上启下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编制实施好农业农村“十五五”规划,对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绘就全县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第一章准确把握现代农牧业发展新形势一、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一是粮食蔬菜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71.08万亩,其中玉米、马铃薯、谷物种植养护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11万亩、24.08万亩。拥有温室大棚1044座,
2、蔬菜生产得到加强。二是奶业发展成效明显。奶牛养殖数量1.14万头,饲养规模万头以上奶牛养殖场2个,良种率达到100%,养殖规模化水平达到100%,平均单产达到现在的8.5吨。奶羊存栏已达1万只,建成奶羊养殖场2处和羊乳加工基地1处。三是生猪养殖产业持续推进。建成年出栏万头的养殖场1家,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四是肉羊产业规模不继壮大。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持续推进,全县肉羊存栏54万只,其中养殖规模100只以上达300户。(二)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断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发展。逐步完善宏河镇绿色扶贫产业园建设,初步形成了乳业、奶山羊养殖等产业布局。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其中
3、自治区级2家,市级22家)。(三)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农业节水技术加快推广,建成农田灌溉总面积5.6万亩。持续推进化肥减量施用,实现了化肥用量负增长,农膜的回收率达到85%以上。加强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粪污防治和规范化管理,引导畜禽粪污处理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转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了93.5%。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小香米、米醋、黄米、海红果、葫油、花菇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了“窑上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市场认可度和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四)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一是探索利益联结的有效
4、形式,主要有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流转聘用型3种模式,其中,种植业以订单模式为主。二是通过部门协调配合,系紧农企利益联结的纽带。积极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现有8家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与贫困户建立实质性利益联结关系的有2家,探索了“菜单式”、托管代养、订单保底、入股分红等一批较好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模式。三是把发展和支持产业化联合体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工作的重点,通过产、供、销全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带动相关产业从业农民与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已经培育了5家(其中自治区1家、市级4家)产业化联合体。二、面临挑战依然严峻农业生产方式相对粗放。农业种植
5、规模小,种植结构单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薄弱,部分温室闲置等问题一直存在。除了奶业外,其他畜种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不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低,灌溉设施老旧、不完善问题突出,管理手段落后,农业用水效率仍然不高。农牧业现代要素不够集聚。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为主,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效益不高。大部分领域加工业龙头企业,农牧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小、档次低,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有限、辐射效应不高。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基层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薄弱,仅有县级检测站勉强运行。以上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绝大部分是由于技术不足
6、生产管理手段落后、经营水平较低造成的,将在“十五五”时期逐步加以改进和提高。第二章科学谋划定位思路一、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做强优势畜牧业、做优特色种养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大力推动现代要素集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品牌引领、科技支撑、规模经营、有机链接,不断推进全县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平,为推进我县农牧和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发展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县农牧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主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特色鲜明、优势突
7、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断增强。农牧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农牧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XX万元,年均增长XX%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小香米、黑黍子等杂粮种植2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4万吨以上;设施蔬菜发展到1.0万亩;肉羊存栏达到70万头只,生猪年出栏达到4万头,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奶山羊存栏5万只,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奶类总产量达到30万吨,肉类总产量1.5万吨,蛋类产量0.2万吨。二三产融合发展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业
8、总产值突破XX亿元,与农业增加值之比提高到XXo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现重点突破,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5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和基地数量达到10家、产品20个以上。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2%以上,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o第三章统筹谋划区域布局按照“扩大杂粮种植、稳定牲畜养殖、优化种养结构、做强加工销售
9、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农牧业发展的总体原则,结合我县现有农牧业发展基础和农业牧资源分布情况,提出“十五五”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种植业布局适当削减全县非优势区、高耗水型作物玉米播种面积,控制总面积在10万亩左右;集聚全县宏河镇、城关镇杂粮加工中心区的优势,大幅度增加特色作物谷子、糜子、燕麦、养麦、油料的播种面积,并逐渐确定其主导地位;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扩大饲草播种面积。在老牛湾镇、窑沟乡、宏河镇、五良太乡稳定建设20万亩的小香米、黑黍子等杂粮种植区。在宏河镇、五良太乡稳定建设10万亩玉米高产稳产功能区。在韭菜庄乡、北堡乡建设6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区和7.5万亩的以胡麻为主的油料生产功能区。在宏河镇、
10、五良太乡等地建设10.5万亩饲用作物生产区。在城关镇、韭菜庄乡、北堡乡等地建设养麦、豆类、筱麦5万亩生产区。在城关镇建设花菇生产示范基地。二、养殖业布局以五良太乡和宏河镇为重点,以其他乡镇为补充,奶牛存栏达5万头。以宏河镇为重点,以其他乡镇为补充,奶山羊存栏5万只;肉羊饲养量保持在70万只。三、农产品加工物流布局进一步步完善宏河镇绿色扶贫产业园建设,重点在宏河镇、五良太乡依托圣地、伊利、赛科星等奶牛养殖加工企业和蒙羊羊等奶山羊养殖加工企业,强化乳品加工产业,扶持同源牧业、昌隆、蒙瑞丰等肉驴、生猪、肉羊企业,形成山丘陵地区肉类产业集群;扶持蒙清、蒙鑫、宏利元等加工企业发展,形成特色杂粮产业集群。
11、第四章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一、做大做强优势畜牧产业(一)做强做优现代乳产业一是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积极支持伊利、赛科星等奶牛养殖加工企业来我县建设奶源生产基地和繁育中心,到2030年,建成国家级奶牛繁育中心1处,奶畜良种繁育场2处,培育奶山羊核心种羊场1处。二是推进现代乳业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以赛科星公司为主加快核心奶牛育种场建设,在五良太乡新建国家级荷斯坦奶牛核心育种场,建设胚胎生产实验室与胚胎移植配套设施。支持蒙羊羊企业建设加工基地,推动羊乳产业发展、壮大。建设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二)做大做强生猪产业鼓励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实施昌隆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提升改造和扩大生产,推广标准化养
12、殖,提高母猪饲养管理水平,保护母猪生产能力,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仔猪的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县范围内生猪补栏,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三)稳定发展肉羊产业稳定现有肉羊养殖,创建标准化示范场3个,进一步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如杜泊、萨福克等肉羊,改良30万只本地现有品种,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施好我县肉羊改良示范站点项目,培育适应我县气候生态条件、生产性能高、产品质量好的舍饲条件下的肉羊新品种、新品系,总体提升我县肉羊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四)做大做精特色养殖依托现有肉驴养殖基地,支持同源牧业做强做大,延伸产业链,开发高价值驴肉产品、发展驴肉餐饮,提高肉驴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肉驴产业。
13、二、做精做优特色种植业(一)做大做强玉米产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利用好“两区”划定成果,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动种植业标准化行动计划,推广实施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无膜浅埋滴灌推广技术等试验示范,从播种到收割,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粮食高产。围绕奶牛养殖带,种植优质粮饲兼用玉米3万亩,保障饲料供应。(二)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建设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科学化种植水平,提升马铃薯品质。实现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全控制,质量全程可追溯,提升抗风险能力,年均种植面积稳定
14、在6万亩左右。(三)做精做强特色种植一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做精做强油料、食用油产业,种植谷子10万亩、种植黍子8万亩,葫麻6万亩以上。二是发展特色杂粮精细加工。支持蒙清农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杂粮组合粥、杂粮米饭、杂粮速食、杂粮饮品等精细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大力扶持企业网络销售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使我县的优质绿色杂粮杂豆走向全国市场。三、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一)提升设施农业生产能力改造提升设施蔬菜基地生产水平,引进企业新建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优化种植模式,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普及绿色、有机蔬菜
15、标准化集成技术,重点推广蔬菜的优种优法配套栽培技术、膜下微滴灌节水、频振式杀虫灯等集成技术,建设蔬菜温室达到1300座以上。支持食用菌基地建设,努力拓宽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实施“果蔬冷鲜库”项目,建设大型标准化冷鲜库,大幅降低果蔬的损失率。(二)做优做大休闲观光农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实施休闲农牧业、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鼓励各地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在具备条件的村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区特点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建扩建一批规模档次高的休闲农业项目。深入挖掘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红色基地等特色村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美丽村庄和宜游宜养的乡村
16、景区,优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集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双重功能的集约化、多功能农牧业,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并进。改造提升现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农家乐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接待服务能力,重点打造优化高茂泉窑村农业休闲观光精品线路。第五章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绿色发展一、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和补充耕地任务。(二)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应用、作物专用肥应用、有机生态类肥料应用、水肥一体化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农牧业 十五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