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3篇精选.docx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3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3篇精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一、各科遇疑难病例需要远程医疗会诊时,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经主治医师及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医疗会诊同意书,送至医务科审批备案后,由患者家属到财务科按标准付会诊费,并由请求会诊医生将交费发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登记备案后安排会诊各项事宜。二、对要求远程会诊的病例必须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电子版或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三、确定会诊时间后,由远程会诊管理员通知请求会诊科室的经管医师及科主任,按指定会诊的时间携带必要的检查资料,提前30分钟到达远程会诊室,做好
2、会诊准备。四、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五、经治医师参考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具体的诊治方案。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归入病案中保存。六、所有科室对疑难、危重病人要积极开展远程会诊。七、对于同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下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院外会诊申请者:(一)提前约定远程会诊的时间,并提前将会诊患者的资料交至我院医务科。(二)远程会诊医师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会诊、咨询内容与本人执业范围、专业技术相一致。(三)远程医疗会诊只作为临床诊疗活动的辅助手段,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决定权仍属于申请
3、会诊的医疗机构,若出现医疗纠纷由申请会诊的医疗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四)远程医疗会诊收费标准将按照省、市规定的价格、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医院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主治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填写好病人的信息并将粘贴于配血管上。3、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病人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
4、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字。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4、采集血液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结果。5、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6、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6.1、 受血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6.2、 核对血袋标签:献血员条码编码、血型、血液的有效期;6.3、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
5、误后,在配血报告单上和血液入、出库流程记录上签字。7、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7.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7.2、 血袋有破损,漏血;7.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7.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7.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7.8、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8、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配血报告单上签名,不允许代签。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9、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动,输
6、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10、各种血液制剂从输血科发出后,均应在30分钟内进行输注,输注时限规定如下:10.1、 红细胞和全血保存在2。C-6。C的储血专用冰箱内,从输血科冰箱中取出后应在30分钟以内开始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红细胞(20Oml制备)2小时之内输注结束,倘若受血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40-60分钟内完成输注;10.2、 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如果是成年受血者100-20OmI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输完;10.3、 机采血小板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及冷沉淀的输注应以病
7、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1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码。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12、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13、输血前、后静脉滴
8、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14、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下要求3小时内输注完。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4.1、 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14.2、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14.3、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
9、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14.4、 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C冰箱内,于24小时后毁形做无害处理。14.5、 输血反应,应上报医务科,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输血科保存。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目的: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权利,支持和促进患者和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内容:LO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1.1 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1.2 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2.1 告
10、知对象2.1 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2.2 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2.3 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痴呆患者)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2.4 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患者年满18周岁,处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识丧失状态)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3.1
11、告知要求3.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3.2 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3.3 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4.1 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4.1 患者入院前告知4.1.1 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断、住院的必要性,预计的住院时间、可能的医疗费用,病房床位情况等;4.1.2 分诊护士应告知办理住院的流程、
12、病房的位置等。4.2 患者入院时告知4.2.1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住院处应向患者提供“住院须知”;4.2.2 患者入院后,由值班护士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该病区的环境、人员及医疗组情况;4.2.3 主管医师及时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详细询问病情,记录在案。告知患者:根据他(她)现有的病情与体格检查情况所作的初步诊断(属于保护性医疗者除外);为了进一步确诊,需要做的检查,以及初步的治疗方案;如有多种替代治疗方案,应向患者或家属讲明优劣,供患者选择。4.2.4 应注意告知患者或家属应予配合及注意的有关事项。4.3 治疗过程中的告知4.3.1 治疗过程中的常规告知以患者或患者家属陈述的病情及医师的初步检
13、查为依据,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发展概况及现时所处的进程;应当立即采取的诊断措施和方法,这些诊断措施和方法可能发生的意外;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或暂不能确定的诊断,确定某种诊断或暂不能做出诊断的根据;拟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包括可能出现的理想效果、某种程度的好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以及能够预测的后果、目的、方法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如存在有多种可能的治疗措施时,应同时向患者说明几种不同措施的不同效果;如遇本院难以诊断、治疗的情况,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并提供转院诊治或邀请外院医师来院会诊、治疗的建议。4.3.2 使用自费药品、贵重药
14、品和进行大型仪器检查前告知:事先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患者或家属若拒绝作进一步的检查或不同意目前的治疗方案,医师应将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详细告诉患者,并将告知内容记入病程记录,医患双方签署拒绝检查(治疗)协议。4.3.3 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患者入院后,虽经治疗病情仍持续加重,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主管或值班医师(必要时上级医师)应及时告知家属,并向他们说明病情演变或变化的可能原因、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要充分讲明预后,争取家属了解和理解,同时将告知的内容记入病程记录,并征得家属做知情签字;1.1.4 输血前告知:输血属于特殊治疗,故输血应当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的情况下
15、进行。输血前,医师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等医疗风险,以使患者或家属理解。同意或不同意输血,均应签字为证;患者一次住院期间需多次输血(血液制品)时,可在第一次输血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但需向患方说明并注明以后输血时不再签署知情同意书。1.1.5 化疗前告知:告之化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4.4 创伤性操作前、后告知4.4.1 术前、术中、术后谈话:任何手术或有创检查、治疗(无论大小)操作之前,均应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由术者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术前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或有创检查的必要性、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预计的费用(常规下或发生
16、意外时),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术中患者出现危急情况时,如果术者不能下台交待病情,应由一助或参加手术的高年资医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向患者直系亲属告知病情及改变手术方式的原因,在征得患者家属理解同意签字后方可改变手术方式,术后术者应及时在知情同意书中补签字。手术或有创检查后,医师应将术后或有创检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或家属告知。4.4.2 麻醉前、后谈话:手术麻醉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诊视患者,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拟采取的麻醉方式及依据,麻醉中或麻醉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意外,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手术后,麻醉医师应亲自护送患者回病区,做好与病区医护人员的交接,并根据具体情
17、况将麻醉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注意事项详细向家属告知,且应在病程记录中做好告知记录(包括:接受告知人及其理解程度,必要时由其签字)。4.5 有无其他可替代的诊疗方法告知医师不仅应告知患方被推荐的检查或治疗信息,还应告知可供选择的诊治方案信息。具体包括:4.5.1 有无可替换的医疗措施。452可替代医疗措施所伴随的风险及其性质、程度及范围。4.5.3 可替代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有效程度。4.5.4 可替代医疗措施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意外。4.5.5 不采取此替代医疗措施的理由。4.6 改变治疗方案的告知:患者经过治疗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并解释改变的依据与理
18、由,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记录在案。4.7 费用方面的告知诊断和治疗所要付出的费用,特别是医疗保险的自费项目。如存在采取不同措施的可能,要同时说明不同措施费用的高低差异。5.1 知情同意告知的方法5.1 如实告知,充分告知。对患者或家属的告知,应当是真实的、准确的、充分的。对某些暂时难以确定诊断、难以预料的预后或其他情况,也应如实地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禁止敷衍、草率、走过场的行为,或有意引导错误的告知,不真实的告知。5.2 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由于医学的局限性以及个体病情发展的不可预知性,医师的告知不可能是绝对无误的。5.3 如遇有某种特殊紧急情况,不能对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告知,应按告知免除或补
19、充告知的办法处理。5.4 对患者的告知,要注意与保护性医疗结合进行,避免告知加重病情发展、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等情况的发生。凡可能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情况的告知,应首先告知家属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待病情允许后再告知患者本人。5.5 通俗告知,明确告知。对患者的告知,应尽可能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如遇某些说地方语言的患者,医患双方直接交流有困难,应当设法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医患双方准确了解彼此表达的意愿,避免发生误解。5.6 对患者的告知,应当尽可能详尽、条理,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疑惑,尽可能地解答患者的质疑,在双向交谈中完成对患者的告知。5.7 对患者的告知,应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
20、同种族和民族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习俗和文化特点。5.8 对于某些能够表示本人意愿,但执意授权子女代为表示自己意愿的老年患者,医师应亲自与患者本人交谈并听取本人的真实意愿。如果子女的同意与患者的健康利益及愿望相吻合时,医师可接受子女履行同意手续;如子女或其他家属出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表示的意愿背离患者健康利益或意愿时,医师应耐心地、及时地向他们做出解释,并提出必要的建议要求他们慎重对待。5.9 某些不能表达本人意愿且亲属众多的患者,可要求他们确定一名家属履行知情同意权;面对医师提出的治疗决策,众多亲属存在分歧时,医师应反复向他们说明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必要性,便于他们慎重选择,并采取全体签字同意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3篇精选 医院 远程 会诊 管理制度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