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docx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诚信承诺书1毕业论文2-11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3(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3(二)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需要3(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3二、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4(一)教育理念相对陈旧4(二)教育内容脱离实际5(三)教育方法比较单一6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7(一)更新教育理念7(二)整合教育内容8(三)丰富教育方法9参考文献10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是一个民族重要精神支撑。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其能否拥有坚定文化自信关系甚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者,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外来文化冲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理念相对陈旧、教育内容脱离实际以及教育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有效路径。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AbstractlCulturalconfidenceisanimportantexpressionofthesoftpowerofacountry,anditisanimportantspiritualsupportofanation.WhethertheChinesenati
3、oncanachievethegreatrejuvenationoftheChinesedream,andthesuccessofthepeopleintheworld,iscloselyrelatedtoitsabilitytohaveastrongculturalconfidence.Collegestudentsisthesocialistbuildersandthecultur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1culturalconfidencetoinherittheoutstandin
4、gtraditionalculture,inthefaceofforeigncultureshock,thedevelopmentofsocialistcultu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sofgreatsignificance.Thereexistincollegestudents1culturalconfidencebreedingprocessrelativelyoldeducationconcept,educationcontentfromrealityandeducationmethodisunitary,renewaleducationidea,in
5、tegratingricheducationcontent,educationmethodisaneffectivewayfor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culturalconfidence.KeywordsCollegestudent;CulturalSelf-ConfidencejCultivation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转型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载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
6、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复兴。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光辉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丰富思想资源和独特价值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理性思维和集体记忆,它早已植根中国人内心,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是我们的民族血脉和精神支撑,也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不仅仅是要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是要引导他们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归根到底,文化自信培育就是要激发文
7、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要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就必须着眼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通过各种手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优秀因子,使之与现代社会和当代文化相适应,焕发出强烈文化光辉和旺盛生命力,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性格气节和精神追求。(二)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推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世界多元文化之间不断产生冲突和碰撞,某些西方大国企图在全世界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大学生思想开放程度较高,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分析不够理性,对其中消极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8、拜金主义等缺乏辨别和抵制能力。培育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重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持对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既看到其合理部分,又能警惕其腐朽部分,做到批判吸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仅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需要,而且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却不尽如人意,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总值约占GDP总量的4.5%,而美国文化产业总值约为GDP总量的11.3%o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
9、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川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精英,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能否确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文化内在价值,不断增强文化创新能
10、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二、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主流是好的,与国家主流文化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有很多,有来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网络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就高校教师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教育理念相对陈旧课堂教学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渠道,也是高校最常使用的一种教育途径,高校各门课程都应该同向同行,承担起培育大学生文化自
11、信的责任,形成教育合力,然而在实际培育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观上,侧重于系统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把文化自信培育局限于有限的课堂空间内。在传统教学观影响下,灌输式大班教育成为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途径,学生被限制在有限的教室里,思想难以得到活跃和解放。文化自信培育不是上几节理论课或者看两本名著就能够实现的,需要相对系统的培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信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理论教学对于达成上述目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单纯的理论教育是不可能达到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的目的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需要通过
12、实践来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科学的文化价值观。虽然有些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做出了一定改变,但其针对性和广泛性还远远不够,不能和理论课程形成良好的互动和配合,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的文化自信培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化,轻养成,实效性差,难以真正达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在学生观上,忽视学生主体性,很少考虑到学生地域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对文化自信培育实效性的影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结构的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是不同的,他们对同类型文化的情感态度也是不同的,因而对其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差别。当前很多高校仍然延
13、续着“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仍然是文化自信培育活动主体,学生反而成为了配角,学生主体性长期被忽视,他们不仅感受不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而且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而且这样的课堂起不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具有独立的个性,他们不乐意在课堂中担任配角,他们更希望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教师只需进行适当引导即可。如果一味由教师主导课堂,使文化自信培育过程成为教师的单向活动,而忽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4、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就难以得到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实效性也不会有所提高。在教材观上,深受传统教材观束缚,教师不是用教材来教,而是在教教材,由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成为了一种照本宣科的活动。文化自信培育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同,它不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上所罗列的各种知识点,它的目的是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感认同并上升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传统教材观将教材神圣化,将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规定”在狭小的空间里,强调对教材的盲目服从。而文化自信培育是对这种教材观的彻底颠覆,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教材不是“圣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必须跳出教材的限制,充分发
15、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从生活中开发培育文化自信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习俗、戏曲、传统工艺等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加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敬畏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要求教师从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抛弃教材,文化自信培育必须以教材为依托,教师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发挥教材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文化自信培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相融程度,而二者能否相融关键在于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来说有多少可信度。高信度有一个存在前提,即教育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具备较高生
16、活性。但是,当前文化自信培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内容脱离实际。一方面,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大学生是文化自信的重点培育对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导向。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家庭环境、社区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都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一味地把大学生困在“书本世界”和“课堂世界”里,割裂了他们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导致文化自信培育脱离实际,难以贴近学生。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认为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空洞乏味,过于理想化、政治化,无法引起共鸣。文化自信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时代性、针对性不强,缺乏人文关怀,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因素,其结果
17、必然是大学生容易出现疲倦、厌烦甚至于逆反心态,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如何接地气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心理实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他们传统文化道德观念比较淡薄,更易于接受新潮另类的西方文化。大学生的需要层次不断提升,而满足他们需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仅仅要让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所接触和了解,而且要满足大学生对发扬自身个性、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期望。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水平和情感意志,设定更为合适
18、的教育内容,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引起情感共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培育实效性。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所讲授的相关内容比较陈旧,教育深度只停留在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宣扬层面上,不注重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仅仅只是泛泛而论,导致文化自信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给学生留下了空、虚、假的感觉。同时,一味地对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进行批判,没有将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文化自信培育进行有机结合,忽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追逐新兴文化的深层次原因,以致于一些学生产生了厌烦甚至对抗情绪,最终导致文化自信教育内容难以被部分大学生从心理上真正的认同和接受。(三)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 大学生 文化 自信 培育 路径 研究 分析 行政管理 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