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docx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摘要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该病的管理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均有诸多进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科临床对毛细支气管炎认识、规范其诊治和预防,促进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标准化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制订“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本指南遴选出13个临床问题,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方法对证据质量进行强度分级,共形成30条推荐意见以供儿科临床实践参考。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
2、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婴幼儿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最主要病原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居首位。2019年全球RSV相关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导致360万例儿童住院,26300例住院患儿死亡。在美国,每年约有10万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19.3%患儿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eU),且该比例呈逐年上升。RSV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高峰年龄为26月龄,其也是导致婴幼儿期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我国开展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证实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高峰发生在冬季。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对毛细
3、支气管炎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异,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亟需科学的循证指南以规范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诊治的临床实践。中华儿科杂志曾于2015年发表“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有效地推动毛细支气管炎的规范化诊疗。近年,新的证据不断涌现、新的药物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也有动态更新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治循证指南I型o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作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历时1年余制订了“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本指南”),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重庆医科
4、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卓越证据与指南协同创新实验室对本指南提供了方法学指导。本指南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三大方面给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管理、切实降低毛细支气管炎的疾病负担。一、指南制订方法1.指南注册: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进行注册,注册号为:PREPARE-2023CN088o2 .指南工作组:指南专家组由来自儿科学、病毒学、儿童保健学、公共卫生学、循证医学等31位多学科专家组成;秘书组由3位具有儿科学和循证医学背景的工作者组成;证据组由10位接受过循证医学相关培训的儿科临床工作
5、者组成;外审专家组由4位不参与指南制订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3 .指南使用者与目标人群:指南的使用者为儿科医师、呼吸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指南的目标人群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健康儿童。4 .临床问题遴选、证据检索与评价:秘书组查阅国内外已发表的毛细支气管炎相关指南及文献,形成本指南拟回答的临床问题优选列表,经过1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遴选出与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及预防最相关的重要临床问题。证据组对每一个临床问题分别构建检索策略,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中英文文献,检
6、索时间为各平台建库始至2023年12月。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优先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若无相应类型证据则扩大纳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等。根据不同研究类型选择相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5 .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分级: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本指南也引用了依据专家临床经验、尚无直接证据支持的临床问题形成共识性
7、推荐意见,即良好实践声明(goodpracticestatement,GPS)(表1)。表1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表分级具体箍逑44-证据质量高(八)非常有把握观察值接近真实值中(B)对观察值有中等把握:观察值有可能接近真实值,但也有可能差别很大低(C)对观察值的把握有限:观察值可能与真实值有很大差别极低(D)对观察值几乎没有把握:观察值与真实值可能有极大差别推荐强度强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弱(2)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良好实践声明基于非直接证据或专家意见、经验形成的推荐6 .推荐意见的形成:指南专家组结合证据组提供的证据情况,综合考虑患儿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
8、施的成本效益和可及性后拟定推荐意见。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2次共识会议,对13个临床问题的30条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共识度285%视为达成共识)。7 .指南的撰写与外审:本指南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指南制订手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ofguidelinesforresearch&evaluation,AGREE)11进行制订”,符合美国医学研究所关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指南的撰写遵循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eportingitemsforpracticeguidelinesinhealthcare,RIGHT)进行。
9、指南撰写完成后由外审专家组进行审阅,秘书组针对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指南终稿。8 .指南的推广与更新:本指南发表后将通过学术会议、微信公众号文章等方式进行传播,指南工作组将定期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领域研究动态,计划5年左右启动指南的更新工作。二、概述1 .定义和诊断标准:毛细支气管炎即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300m的细支气管。本指南推荐依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以作出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即在高发季节,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别是26月龄小婴儿,临床表现呈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流涕)后23d即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喘息,甚者可伴有呼吸窘迫、胸壁吸气性凹陷,肺部听
10、诊闻及哮鸣音或(和)细湿啰音,可以拟诊毛细支气管炎。2 .病原体: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嗜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病毒引起,其中RSV最为常见,也最易引起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全球范围内,RSV在寒带和温带地区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潮湿雨季感染率明显增高。在我国北方,冬春季是流行高峰;在南方地区,冬季或潮湿雨季是感染高峰口。除RSV外,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感染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11O3 .严重程度分级:本指南专家组综合王氏评分与改良Tal评分法ei213制订了用于评估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度的评分工具,供临床实践使用(表2)
11、表2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度评分分数(分)呼吸频率(次min)哮鸣音和(或)湿啰音胸壁吸气性凹陷脉搏血氧饱和度(室内空气)二般情况”:/00.95正常130-45仅呼气相闻及轻度肋间隙凹陷0.92-0.94喂养量下降至正常的75%以上,轻微烦躁245-60呼吸双相闻及(只能依靠听诊器)中度肋间隙凹陷0.90-0.91喂养量下降至正常的50%75%明显烦躁360呼吸双相闻及(不依靠听诊器)中度或明显的肋间隙凹陷伴点头样呼吸或胸骨上凹陷0.89喂养量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或拒食,极度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注:轻度为总分05分,中度为总分6-9分,重度为总分10-15分4 .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12、引起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早产史、发病年龄在生后12周以内(含12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神经和肌肉疾病、免疫缺陷、唐氏综合征等;外在因素包括母孕期或产后暴露于烟雾或空气污染物、居住环境拥挤等口4。5 .住院与转入ICU指征:(1)住院指征: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或者具有发展为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者;(2)转入ICU指征:需要通气支持的呼吸衰竭者,或在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者,或复发性呼吸暂停者,或全身情况恶化、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均需及时转入ICU。6
13、并发症: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可并发多系统损伤,这包括肺炎、气胸、纵隔气肿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受累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积气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癫痫发作、脑炎、内斜视(病毒感染脑神经或影响神经通路所致)等刈;其他可并发急性中耳炎、血清转氨酶升高、低钠血症等3231三、诊断与治疗临床问题1:是否推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推荐意见1:不推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行胸部X线片检查(IB)。推荐意见2:对于诊断不明、疗效欠佳、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或考虑存在并发症、合并症(如气胸、异物吸入、肺气肿、肺囊肿等)的患儿建议可根据情况行胸部X线片,而胸部X线片不能
14、有效判断病情时建议行胸部CT检查(GPS)。推荐意见3:建议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行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和呼吸道标本非细菌病原学检测(20o推荐意见4:不推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行痰、血、尿和脑脊液等标本细菌培养(IB)o一项系统评价提示,轻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胸部X线片检查不能提供可能影响治疗的信息,不应常规进行检查。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X线片表现正常,对没有发热或缺氧的患儿行X线片检查价值有限3。本指南建议对于诊断不明、疗效欠佳、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或考虑存在气胸、异物吸入、肺气肿、肺囊肿等的患儿可根据情况行胸部X线
15、片,而胸部X线片不能有效判断病情时可行胸部CT检查626o一项前瞻性研究提示,CRP升高应怀疑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降钙素原升高更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急性期患儿入院时是否存在合并细菌感染加。CRP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是否并发侵袭性细菌感染(脓毒症、肺炎等),且降钙素原在评估脓毒症和肺炎方面较CRP更优由o本指南建议可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行血常规、血清CRP.降钙素原检测,以帮助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防止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检测方面,系统评价提示呼吸道病毒实时PCR具有很高的病毒诊断率,实时PCR动态阈值可以为临床和感染控制决策提供信息
16、初。另一项系统评价提示,逆转录PCR是儿童RSV感染最敏感的检测方法。本指南建议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行呼吸道非细菌(主要为病毒)病原学检测(反转录PCR.PCR,抗原检测等方法),有助于该病的防治并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一项系统评价提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路感染患病率为0.8%(95%670.3%1.4%),低于推荐的检测阈值,且可能因为采集尿液操作被污染而误诊为尿路感染。另一项系统评价提示,对于伴有发热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了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而进行培养(尿培养、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的筛选方法不能有效指导临床诊疗加。因此,本指南不推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行痰、血、尿和脑脊液等标本细菌培养。
17、临床问题2:是否推荐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包含B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M胆碱受体拮抗剂等)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推荐意见5:不推荐常规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A)o推荐意见6:对于有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或明显喘息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建议试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并动态评估治疗效果(2D)o喘息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主要症状,其产生机制是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导致管腔堵塞、管径变窄而非单一的平滑肌痉挛。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从而缓解喘息的治疗药物。Meta分析提示,沙丁胺醇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加权均数差(We
18、ightedmeandifference,WMD=-O.11,95%67-0.26003或氧饱和度(三=0.20,95%67-0.350.75)方面与安慰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处0.05);而且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增加和心率升高:34oCochrane系统评价提示,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澳镂)较安慰剂并不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门诊治疗后的住院次数(。庐0.75,95%67O.461.21)或缩短住院时间均数差(Ineandifference,MD)=0.06,95%6,Z-0.270.39困。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或沙丁胺醇在减少急诊科就诊后7d内的住院次数
19、方面较安慰剂无明显益处因力也尚无足够证据证明硫酸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因此,本指南不推荐常规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一项RCT提示,相较于无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的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有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的患儿在接受沙丁胺醇联合生理盐水雾化治疗后,其呼吸频率和临床严重度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刈。综合国内相关共识,本指南建议对部分有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或喘息明显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试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并及时评估治疗效果Mo临床问题3:是否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推荐意见7:不推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A)o推荐意见8:
20、建议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试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尤其对特应性体质或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2D)o推荐意见9:对于重度、有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建议可酌情给予小剂量短疗程(7d)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20o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提示,与安慰剂相比,糖皮质激素并未减少毛细支气管炎门诊患儿在第1天和第7天时的入院率,也不能减少住院患儿的住院时长。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另一项Meta分析提示,吸入糖皮质激素可缩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时间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2o考虑到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改善通气、缓
21、解喘息症状,综合国内相关共识,本指南建议可试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尤其对特应性体质或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加。对于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是否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的证据不一。一项RCT提示,相较于安慰剂,口服地塞米松对急诊就诊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入院率、急诊观察4h后的呼吸状态和预后无明显改善对。另一项RCT提示,在ICU接受正压通气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联合雾化吸入肾上腺素组较单一常规治疗组可以减少接受正压通气的时间44o对于患特应性皮炎或一级亲属有哮喘家族史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口服地塞米松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沙丁胺醇雾
22、化联合安慰剂)住院时间缩短g。Meta分析提示短期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没有导致机体各器官系统的不良事件3。本指南专家组认为,对于重度和/或有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酌情给予小剂量短疗程(7d)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问题4:是否推荐利巴韦林和(或)抗菌药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推荐意见10:不推荐各种途径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A)o推荐意见IL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A)o推荐意见12:对于临床有确凿细菌感染证据的或明确系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引发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推荐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治疗(IB)o多项系统评价提示,尚无足够
23、证据证明利巴韦林治疗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且其可能有潜在的毒性作用47、。因此,本指南不推荐各种途径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多由病毒引起,不需要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实践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不必要的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不良反应增加及医疗成本上升W5。1。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提示,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时,抗菌药物组比较安慰剂组,在住院时长、供氧持续时间和再入院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临床有确凿细菌感染证据的或明确系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引发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问题5:是否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支气管炎 管理 临床 实践 指南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