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25更新要点解读.docx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25更新要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25更新要点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25更新要点解读200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首次发布,旨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评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现有证据进行无偏倚审查,从而缓解和减轻症状影响,同时降低未来发生不良健康事件的风险。2024年11月11日,G0LD2025正式发布,此次是对G0LD2023的第二次更新,共分为五个章节,新增3张图片,并修改和更新了5张图片。G0LD2025重要的内容变化之处在于对12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扩充。本文主要介绍G0LD2025的更新要点。慢阻肺病定义和概述01肺功能轨迹:发育和衰老正常人肺的生长和成熟延续至2025岁(女性更早
2、此时肺功能达到巅峰。经过较短的平台期,进入由于肺生理性衰老导致的轻度肺功能下降阶段。这种正常肺功能轨迹可由于妊娠期、出生期、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生的不良事件影响肺生长进程,继而影响肺功能峰值,缩短平台期,甚至加速衰老期,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功能下降的正常速率加快。因此,不同个体在其一生中可能遵循不同的肺功能变化轨迹,既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正常轨迹。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已充分证实,高于正常轨迹的个体更有可能实现健康老龄化,而低于正常轨迹的个体则患有呼吸、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的风险增高,且早逝的概率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肺功能健康可以视为整体健康的标志。欧洲呼吸学会网站现已提供免费下载软件,用户可利用该软件
3、长期可视化和监测肺功能改变。02微生态失衡已有研究发现,慢阻肺病患者的多个部位(包括气道)存在微生物群平衡的破坏,亦即微生态失衡。诸如吸烟和早产等不同的慢阻肺病风险因素会影响黏膜免疫,进而改变肠道和气道的微生物群。两者通过免疫互作以及微生物代谢物和多肽等相互作用,形成所谓的“肠-肺轴”。微生态失衡与慢阻肺病的发生以及急性加重等疾病特征相关,可能是通过破坏黏膜防御(形成恶性循环)及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刺激肺部炎症。在病毒感染后和急性加重期间,慢阻肺病微生物群特征会发生变化,且抗生素、口服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引发不同的改变。总体来看,微生态失衡可能在慢阻肺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纵向数
4、据和干预性研究仍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因果关系,并探索其在预后、诊断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慢阻肺病诊断和评估01肺功能检查更新G0LD2025更新了肺功能检查的信息,目录中增加了新的小节“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的肺功能检查”“定义气流阻塞的肺功能检查标准”“肺功能参考值的解释”“气流阻塞严重程度分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0VID-19)”,并增加了更多关于正常值下限(LLN)、Z值(观察值和测量均值之差与标准差的比值)和参考值的信息。GOLD2025增加了新的图2.6(图1)用以说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的肺功能检查流程。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的肺功能检查可以用于初步评估有临床表现的患者是否
5、存在气流受限。如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肺功能结果未显示气道阻塞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0.7,则无须进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检查,除非该患者在临床上高度怀疑慢阻肺病,如低FEVl或临床症状多。这类患者建议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FEVi/FVC结果可能因容积效应而发生变化(FEVi/FVC0.7),并需要进一步对病因进行调查和随访,包括重复的肺功能检查。如果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前的肺功能结果已经显示有气流受限,则应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测定值来诊断慢阻肺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FEV1FVCO.7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O.7的个体未来进展为慢阻肺病的风险很大,
6、尤其对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在0.608的患者,未来可能发生持续的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O.7o当患者存在上述情况或有慢阻肺病危险因素的时候应密切随访并进行重复评估。测量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的FEVJFVCFEV1/FVC0.7FEV1/FVCNO.7非慢阻肺病测量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FE%FVC若可疑慢阻肺病(低FEU或临床症状多),则测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FEV1FVC(随容积效应改变)FEVFVC0.7FEV1ZFVC0.7若存在流效应,则需通过随访重复测量肺功能确诊慢阻、肺病图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的肺功能检查与G0LD2024相比,G0LD2025强调了使用Z值
7、是使用LLN值的一种等效方法。LLN值基于正态分布,并将底部5%的人群归类为异常。Z值为T.645,相当于第5个百分位数。从科学或临床的角度来看,很难确定这些标准中的哪一项将提供最佳的慢阻肺病诊断准确性。全球肺功能创议(GlobalLungInitiative,GLD比较了使用Z值和使用固定比值解读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差异,同LLN一样,发现它们对部分患者的分类并不一致,但这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仍不确定。02慢阻肺病的心血管风险G0LD2025在初始评估部分增加了慢阻肺病心血管风险这一小节,分为慢阻肺病临床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两部分进行介绍。临床稳定期慢阻肺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较高,包括高血
8、压、冠心病、心衰和心律失常等,是慢阻肺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慢阻肺病和CVD的共存机制复杂,包括两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衰老、吸烟),而慢阻肺病引起的持续性全身炎症、肺换气异常、肺过度充气以及劳力性呼吸困难会导致CVD的发生。止匕外,CVD也可能通过多种潜在机制导致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状况恶化,包括由于心肌收缩力异常引起的肺泡和支气管水肿、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以及骨骼肌氧输送减少导致的患者体力活动减少。因此需要对慢阻肺病患者是否存在重大CVD进行检查并治疗。G0LD2025强调,在普通人群中使用的既定心血管风险评分,如弗雷明翰(FranIinghanI)或QRiSk评分,可能会低估慢阻肺病患者的CV
9、D风险。另外,肺功能指标(如FEVl)的纳入可能会增加标准心血管风险评分的预测价值,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急性加重期G0LD2025主要介绍了在慢阻肺病急性加重(EXaCerbatiOnSofCOPD,ECOPD)发作期间和之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卒中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而且这种风险在出院后的最初几周仍然很高,甚至在一年后仍然显著增加。03CT评估内容G0LD2025将原影像学检查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段落细分为4小部分,更加细致地介绍了CT在慢阻肺病评估中的作用。GOLD2025指出,肺低衰减区域百分比(定义为密度W950亨氏单位的像素百分比)是CT上客观量化肺气肿的最常用
10、方法。CT所反映的肺气肿与气流阻塞等肺部病理生理学指标所反映的肺气肿相关,也与症状、急性加重、肺癌风险、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此外,G0LD2025新增了美国癌症协会的建议,即年龄在5080岁之间、有20包年吸烟史的个人,无论戒烟多少年,都应考虑通过CT来筛查肺癌。与慢阻肺病相关的其他CT特征还包括气道异常。约30%的慢阻肺病患者CT可见支气管扩张。G0LD2025补充了气道黏液栓也可在CT上显示并计数,从而创建黏液栓评分。胸部CT还可提供更多慢阻肺病合并症的信息,包括冠状动脉钙化、肺动脉扩张、骨密度、肌肉量、肺间质异常、食管裂孔疝和肝脏脂肪变性等。总之,对于存在持续急性加重、症状与肺
11、功能结果不成比例、FEV1占预计值45%且伴有显著过度充气,或者符合肺癌筛查标准的患者,均应考虑胸部CT影像检查。慢阻肺病预防和管理01气候变化与慢阻肺病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高温、严寒、雷暴、沙尘暴等,对全球各地的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人群研究的结果显示,慢阻肺病患者因暴露于高温和寒冷而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其中寒冷导致的死亡风险高于高温。除了对死亡率的影响外,较高的室外温度与慢阻肺病患者住院风险增加相关,而较低的室外温度与急性加重风险增加相关。在个体水平对慢阻肺病患者的肺功能、症状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室外温度较高与呼吸困难增加相关。室内温度较高与症状增多和短效82受
12、体激动剂(SABA)使用增加相关。室内和室外温度较低则与咳嗽和咳痰增加、SABA使用增加以及FEVl下降相关。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平均室外最低温度为2.9,最高温度为10.1)室内温度221至少9小时的条件下,患者的健康状况较好。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也有重大影响。臭氧水平与温度密切相关,因为它的产生取决于高温和阳光;而空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扩散可能受到当地风、太阳辐射和降水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几项研究观察了空气污染和温度对慢阻肺病患者的交互影响。高温和空气污染对一般人群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具有协同效应。在寒冷情况或冬季,污染物对慢阻肺病患者住院和急诊的影响更大。包括PM2.5、NO2和臭氧在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阻塞 疾病 全球 创议 2025 更新 要点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