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中国专家建议.docx
《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中国专家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中国专家建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中国专家建议摘要肺动脉高压在病理机制、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等方面有很多新进展。交感神经学说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通过对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口3个黄金消融靶点进行局部交感神经消融,以达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目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和肺血管病学组围绕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的实验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及操作步骤制定了该建议,旨在规范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正文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指由不同病因和多种发病机制导致肺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肺动脉压力(pulmo
2、naryarterialpressure,PAP)和阻力升高,最终引起的一系类病理生理综合征,其病因复杂、自然病程预后差。尽管现有的靶向药物明显改善PH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率,但其长期病死率仍较高口44,亟须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疗效。经皮肺动脉去神(percutaneouspulmonaryarterydenervation,PADN)自2013年由陈绍良创新性提出并成功开展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出其良好的疗效及广阔的前景,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为总结研究证据和经验,以保证正确和规范地在临床推广PADN,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和肺血管病学组联合制定本专家建议。一、
3、PH的诊断、分型及流行病学PH是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的平均肺动脉压(Hieanpulnionaryarterialpressure,mPAP)20mmHg(1mmHg=0.133kPa)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其中肺血管阻力2WoodsUnit(WU)且进行性增加、但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arterywedgepressure,PAWP)15mmHg的一大亚类;继发于左心衰竭的PH则是PAWP15mmHg的另一亚类。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PH分为5大类:第1大类是PAH;第2大类是左心疾病所致的PH;第3
4、大类是缺氧和(或)肺部疾病导致的PH;第4大类是慢性肺动脉栓塞性和(或)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PH;第5大类是多种机制或不明机制引起的P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在缺乏靶向药物的传统治疗时代,特发性PAH确诊后第1年的死亡率是32%,第2和第5年则分别升至52%和66%,大约一半的原发性PH患者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即便进行了成功的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3年和5年的生存率也仅为55%和45%。新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提示PH的患病率高达1%,在65岁以上人群中占到了10%;其中以左心疾病或缺氧性疾病导致的PH最为常见,患病率达60%80%。二、PH病理生理机制PH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
5、明。目前认为是基因遗传、表观遗传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机制是以内皮素1为代表的内皮源性血管收缩物质分泌增多和以扩张血管的前列环素及一氧化氮为代表的舒张性物质减少,导致肺血管收缩进而发生重构改变,异常血管再生及远端非肌性小动脉肌化、狭窄、甚至闭塞,造成肺血管阻力和PAP异常升高出7,最终损伤右心功能与结构,出现心排量降低。现有靶向药物主要针对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和内皮素受体三大通路。近期,一种针对突变骨形成蛋白受体2的融合蛋白Sotatercept在传统双联或三联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后6个月运动能力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6、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三、PH风险评估PH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不同病因及综合危险分层评估预后决定。其他需要纳入分析的因素包括患者或医生的倾向、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患者耐受性及药物潜在的副作用mO首先,建议将PAH危险分层的结果作为治疗开始前的基线评价,其目的是在治疗过程中用以监测患者对特定治疗方案的反应,便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且可用危险积分预测PAH患者1年的死亡率,作为评估患者长期预后的分级指标11101112131415161718目前已经有4种危险评估系统进入临床使用,所有评估系统均包括患者的基线特征、心功能状态、实验室指标
7、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此将首诊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大类并用于估计患者1年的死亡率。如REVEAL危险积分用1214个指标来预测患者1年和5年的死亡率;REVEALLite2.0则简化为5个指标;由欧洲研究小组创立的COMPERA与REVEAL危险积分系统预测价值相似;2022欧洲心脏协会/欧洲呼吸协会PAH危险积分系统纳入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心功能分级及至少1次6min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或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影像指标(右心房面积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脏磁共振参数等m;SwedishPAH注册积分与前述危险积分系统具有类似的预测价值。四、肺动脉解剖结构及交感神经学说生理情况下,肺循
8、环是一个低压力和低阻力系统,由肺动脉、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3个部分组成。其中较大的肺动脉壁薄,主要由内膜、中膜、外膜3层构成,内膜通常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内弹性膜呈波浪状,为内中膜分界线;中膜较厚且由多层平滑肌组成,称为肌性动脉,通过肌肉收缩调节血管径大小,在平滑肌之间还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小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分布。肺动脉外膜神经主要包括肾上腺素能、胆碱能和感觉神经纤维;其中,位于肺门的周围神经丛发出无数分支,形成复杂的血管周围神经网络,伴随一些神经元被包埋在外膜细胞中,而位于外膜深部和外膜-中膜交界区的神经网络中主要以单个神经纤维为多见。肺动
9、脉外膜的神经元除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外,,还产生一系列神经肽类,包括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部分神经纤维同时也可以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或)乙酰胆碱以及神经肽Y或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主要见于感觉神经纤维。肺动脉神经支配取决于神经类型(如交感神经)和血管直径,尽管肺动脉支配神经类型可能存在种属差异,但大多数种属为交感神经优势型,即支配肺血管的神经纤维多数为交感神经纤维O1989年Alien等22发现人体近端肺动脉神经纤维产生儿茶酚胺和神经肽Y,提示人类肺动脉神经也是交感神经属性3o肺动脉交感神经主干位于肺动脉主干的左侧神经沟内,移行到分叉部位时分出左
10、右两支及多个细小分支并形成网状(图1)。OstialRPA:右肺动脉开口,OStialLPA:左肺动脉开口,MPAI:肺动脉主干交感神经图1肺动脉交感神经1A:络氨酸羟化酶染色显示交感神经在主肺动脉末端和左肺动脉分叉处,与血管内膜距离小于Imm;1B:3D重建显示肺动脉交感神经(蓝色)分布规律1962年Osorio和Russek:24发现发生PAH的肺动脉呈显著肥厚和明显收缩状态,该病理改变与肺动脉的主要分支内存在一种压力感受性反射机制相关:当位于肺动脉外膜的传出神经纤维感知肺动脉牵张时,PAP反应性升高;直接刺激牵张感受器也能够显著升高PAP,该反射可能与交感神经传入相关,外科切除迷走神经并
11、不影响压力感受反射功能。尽管PAP感受器的分布存在不均现象,但大多数人的PAP感受器主要位于肺动脉分叉附近。1980年Juratsch等:25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压力感受性反射机制,通过外科手术损伤肺动脉外膜层的交感神经纤维可使PAP显著降低甚至回到正常水平。该现象再次证明导致肺动脉收缩的压力感受性反射由交感神经纤维传入,通过释放过多去甲肾上腺素引起PAP显著升高。之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该压力感受性反射引起PAP升高的程度与交感神经活性呈正相关,肺动脉交感神经的活性每增加1burst/min,随访期内PAH临床恶化的比例增加6%。五、PADN的实验依据、技术可行性及循证医学证据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对PA
12、P的升高起重要作用,通过外科手术损伤肺动脉交感神经,破坏其神经传导功能,PAP随之下降,提示PADN可能对治疗PH有效。围绕这一发现进行了一系列有关PADN技术的动物、人体及循证医学研究。(一)动物实验2013年,Chen等利用球囊堵塞肺动脉的不同部位,对20只犬进行PADN急性反应实验,发现牵张刺激肺动脉近端具有升高PAP的作用,证实肺动脉交感神经与PAP升高相关,压力感受性反射器的传入及传出交感神经纤维可能位于肺动脉主干末端分叉区域。Rothman等27通过肺动脉组织免疫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肺动脉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肺动脉近端,并随着分支直径减小和分布数量增多,其离血管腔内膜距离越近,一
13、般为3mm。该研究建立急性PH猪模型,发现PADN后肉眼可见血管腔内皮面的消融损伤;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内膜连续性中断,中膜厚度减低及外膜结构发生适应性改变;Sloo蛋白染色神经表达明显减少;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随消融点数量增加,PAP降低、心输出量增加,肺血管阻力减小。同时期,Zhou等,利用野百合碱构建的慢性PAH实验犬评价PADN长期疗效,发现手术后14周PADN组患者交感神经传导速度从48.1m/s降低到13.05m/s(图2),交感神经轴突直径从5.98m降低到3.13m,髓鞘厚度从1.62m降低至I0.39m;肺动脉肌化百分比显著降低,伴随右心室肥厚明显减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内皮素
14、1的信使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ADN通过损伤肺动脉交感神经,短时期内改善PH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右心功能,且可较长时期内改善PAH所致的肺血管及右心功能与结构的改变。Zhang等:29应用主动脉缩窄建立的左心衰竭所致PH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PADN可以显著抑制PH大鼠1-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11和血管紧张素Hl型受体的表达,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从而改善PH导致的肺血管和右心损害以上动物实验均未发现PADN相关的并发症。图2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损伤肺动脉交感神经2A:交感神经走行(箭头所指);2B:术后内膜损伤(箭头所指);2C:术后2个月内膜疤痕;2D:术
15、前交感神经髓鞘及轴突的电镜成像;2E:术后1个月髓鞘轴突超微结构受损;2F:术后2个月近似脱髓鞘;2G:术前交感神经传导速度48.1ni/s;2H:术后I个月交感神经传导速度下降;21:术后2个月交感神经传导速度进一步下降(二)临床研究采用PADN治疗PH的首次临床研究入选21例靶向药物治疗无效(定义为mPAP下降5mmHg或6min步行距离增加15m)的特发性PAH患者,其中13例接受PADN,患者即时或随后的血流动力学均显著改善:(1)mPAP降低16mmHg;(2)肺动脉顺应性增加0.18ml/mmHg;(3)6min步行距离增加101m0同时,PADN安全性高,无不良事件:(1)PAD
16、N组无肺动脉穿孔、急性血栓形成或再住院发生,对照组有5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反复住院治疗;(2)PADN组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术后87d),对照组1例死于右心衰竭。在上述临床研究基础上,Chen等33纳入66例接受PADN的PH患者术后1年随访的11期临床研究显示,PADN后6个月患者mPAP降低&3mmHg,伴随肺血管阻力及心排量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至1年期间未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一步改善;至术后1年患者6min步行距离增加94m;PH相关临床事件率为15%(指PH病情恶化,6min步行距离下降,或需要额外治疗);全因死亡率12.1%(8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为PAH)O该结果与TROPHY1
17、研究相似23例接受经皮超声消融治疗的PAH患者术后46个月肺血管阻力平均下降17.8%、6min步行距离平均增加42m,未出现技术相关的安全事件:34-PADN-5研究为多中心、假手术对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98例左心衰竭导致的混合毛细血管前和毛细血管后的PH患者,其中48例接受PADN。结果显示6个月时PADN组6min步行距离增加85.1m,对照组仅增加20.1mo与对照组相比,PADN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更显著,临床恶化率和反复再住院率均更低(临床恶化率:14.6%比36.0%;反复再住院率:12.5%比28.0%):35oPADN-5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进一步证实PADN显著改善
18、左心衰竭导致的混合毛细血管前和毛细血管后的PH患者临床恶化和心功能:36一项纳入50例因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接受内膜剥脱术后12个月残余PH的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在利奥西呱治疗的基础上,与假手术组相比,PADN组患者术后12个月肺血管阻力显著降低,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与上述PADNII期研究入选的第4大类PH患者接受PADN治疗的结果相似。PADN-CFDA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假手术对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11家中心参与,入选128例PAH患者(其中特发性PAH71例、遗传性PAH2例、结缔组织病相关PAH32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后合并PAH21例、门脉高压合并PAH2例)前。
19、所有患者均接受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延续靶向治疗药物。PADN组患者术后6个月6min步行距离平均增加58.8m,右心导管测定的肺血管阻力降低27%(降低的均值为3.07WU),NT-proBNP水平改善;PADN组患者临床恶化发生率及临床反应满意率显著优于假手术组。采用REVEAL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亚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PADN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处于低危的患者比例更高(70%比43%)配。PADN-CFDA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显示,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靶向单药治疗相比,PADN联合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靶向药物能在术后6个月至1年进一步提高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
20、患者右心室功能,减少三尖瓣反流,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临床预后:40。六、PADN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建议(一)临床应用及适应证建议目前PADN治疗PH的研究主要针对世界卫生组织分型中第1大类、第2大类和第4大类PH,而对于第3大类和第5大类PH患者的研究例数较少-因此,目前建议PADN治疗PH的适应证限于上述3大类型。(二)禁忌证及排除指征建议PADN主要通过穿刺周围静脉完成,禁忌证详见表1。表1PADN禁忌证禁忌证说明三尖耨或肺动脉瓣为机械瓣长鞘可能会损伤机械瓣膜右心肿瘤和(或)血栓导管系统可能导致瘤栓或血栓栓塞三尖瓣或肺动脉瓣心内膜炎导管系统可能导致赘生物脱落和栓塞三尖瓣或肺动
21、脉瓣狭窄导管系统通过困难或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需要稳定控制后再行PADN3个月内的起搏器植入导管系统可能导致起搏电极移位、脱落心力衰竭急性期患者难以耐受需控制心力衰竭后3d行PADN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或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可能不能耐受小剂量肝素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插入导管系统可能加重感染静脉系统闭塞性疾病股静脉、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闭塞时导管无法通过恶液质状态患者预计存活时间1年怀孕或哺乳期妇女放射线损伤注:PADN为经皮肺动脉去神经七、PADN术前评估及准备(一)经胸超声心动图(图3)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判断PH程度、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最简便的手段。右心功能测定包括肺动脉(瓣)、右心室、右心房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动脉 神经 治疗 高压 中国 专家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