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碳酸饮料〔汽水〕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
《2025年《碳酸饮料〔汽水〕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碳酸饮料〔汽水〕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碳酸饮料汽水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碳酸饮料汽水)生产等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各类隐患,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碳酸饮料汽水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
2、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员工在操作高压二氧化碳储罐时未佩戴防毒面具和防静电工作服,导致有毒气体泄漏或静电引发爆炸风险。2 .未经审批擅自进入碳酸化反应釜、储罐等受限空间进行作业,未执行有效的通风和气体浓度检测措施。3 .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碳酸化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导致设备超压或碳酸化不足
3、影响产品质量及设备安全。4 .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无资质人员操作高压设备(如二氧化碳压缩机、储罐),存在设备故障或人员伤亡风险。5 .员工擅自拆除或移动消防设施(如灭火器、自动喷淋系统)、安全防护罩或联锁装置,导致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下降。6 .岗位交接班时未完整传递碳酸化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关键信息,导致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7 .员工酒后或疲劳状态下操作灌装设备,因反应迟钝引发机械伤害或产品污染。8 .未经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上岗操作,对碳酸化设备、灌装线等关键岗位缺乏基本安全知识。9 .故意隐瞒液态二氧化碳泄漏、灌装机密封不良等安全隐患,未按规定上报或处理,导致事故扩大。10 .特种
4、作业人员(如压力容器操作员)无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未定期复审。11 .员工在禁火区域吸烟或使用明火,违反厂区禁烟禁火规定,引发火灾或爆炸。12 .驾驶叉车等机动车辆时接打电话或分心操作,导致碰撞设备或人员伤害。13 .员工违规使用非食品级原料、过期添加剂或不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导致产品安全风险。14 .未按规程进行原料检验、碳酸化过程监控及成品出厂检验,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15 .员工未正确佩戴防尘帽、防烫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进入高温、粉尘区域作业。16 .未按要求穿戴洁净工作服、帽、鞋,工作服破损或携带异物(如钥匙、笔)进入清洁作业区,造成产品污染。17 .员工擅自更改碳酸化工艺参数(如压
5、力设定、流量控制),导致设备异常运行或产品不合格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未配备与碳酸饮料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碳酸化设备、灌装设备等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不满足碳酸饮料生产加工的要求。2 .生产设备脏乱,直接接触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工器具材质采用有毒、有味、易脱落材料,表面粗糙、不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3 .生产设备未定期维修保养且未及时记录,用于监测温度、压力等的设备未定期校准、维护,停用设备未挂停用牌。4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不符合GB5749的规定,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未采用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各管路系统未设置明确标识以便区分。5 .排水设施破损、排水不畅,固体废弃物易
6、进入及浊气逸出,室内排水由清洁程度高的区域流向低的区域且无防止逆流措施,排水系统出入口未设置防止污染和虫害侵入的措施。6 .未配备相应的食品、工器具和设备等的专用清洁设施。7 .未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标识不清晰、老化褪色或破损,与盛装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混用。8 .生产场所或车间入口处未设置更衣室,或更衣室未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9 .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未按需设置换鞋(或穿戴鞋套)设施或鞋靴消毒设施。10 .清洁作业区入口未设置与生产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的非手动式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洗手设施材质、结构不易
7、于清洁消毒且临近位置未标示洗手方法。11 .卫生间未保持清洁,与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卫生间内未设置洗手设施。12 .通风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空气过滤净化、除尘、防止虫害侵入的需求。13 .厂房内未设置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泽和亮度不能满足生产和操作需要,光源不能使物料呈现真实颜色。14 .在暴露原料、半成品、成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未使用安全型或有防护措施的照明设施,未配备应急照明设施。15 .未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以及用于监测温度和控制室温的设施,无法满足碳酸饮料生产温度要求。16 .自行检验或部分自行检验的,不具备与所检项目相适应的检验室、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试剂。17 .厂
8、房、车间存在虫害、鼠害、鸟类活动侵入的孔隙,门窗破损,未安装有效的防虫害侵入装置。18 .专业清洁设施数量不够及清洁、消毒工器具交叉污染。19 .计量器具未进行有效检定或校准,如称量设备、压力表等。20 .设备设施(涉及泵、阀、接口等的密封圈)未按照维保计划开展维保,设备超负荷工作导致设备运转过程存在故障。21 .设备设施及与食品生产接触容器等清洗消毒不彻底,导致微生物超标。22 .在同一生产线或生产设备上生产加工原料不同的产品,未进行有效清洁。23 .生产过程中设施设备落地存放或存放位置不当导致异物带入。24 .现场碳酸化罐、反应釜、灌装线等关键设备、设施未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联锁装
9、置或安全装置失效。25 .机械设备、车辆、工具等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不足,导致设备老化、损坏或故障。26 .在易燃易爆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等级选用不当。27 .生产现场可燃气体报警仪、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未正常投用或未定期检验。28 .现场配置的洗手、消毒、照明、更衣、通风、排水、温控、清洗等设施未正常使用,或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29 .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安装、使用不规范,未安装漏电保护器、线缆老化破皮未及时修复。30 .现场消防器材配置不足或过期失效,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31 .各区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应急设施损坏或不清晰,影响紧急疏散和救援。32 .使用的特种设备及安全
10、附件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校验不合格仍在使用。33 .设备运行参数如碳酸化压力、温度等未实现远程监控或监控数据不准确。34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隐患。35 .擅自对设备进行改造或增加减少安全附件,未经安全评估或审批。36 .原料、添加剂、溶剂、清洁剂、消毒剂未按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废弃原料、溶剂等未及时处置,存在安全风险。37 .水处理系统的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未定期清洗更换,导致生产用水不符合规定。38 .内包装间空气过滤系统的过滤网未定期清洗、更换,无法满足空气洁净度要求。39 .碳酸化设备的压力显示装置不准确或失效,导致碳酸化过程失控等。三、环境的不安全
11、因素:1 .厂区、车间卫生不整洁,现场扬尘、积水较多,易滋生微生物和虫害。2 .生活区与生产区未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存在交叉污染风险。3 .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未与生产区域分隔。4 .车间顶棚、墙壁、门窗和地面未采用无毒、无味、防渗透、防霉、不易破损脱落的材料建造,影响卫生清洁。5 .顶棚结构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落,裸露食品上方的管路未有防止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的措施;门窗非闭合严密,透水、变形,无防止虫害侵入的措施;地面不平坦防滑、有裂缝等。6 .厂区道路未采用硬质材料铺设,易产生扬尘。7 .车间、仓库等建筑物地面、墙面、屋顶破损,不易清洁且可能导致异物污染。8 .敞开式车间物料添加口和产品灌装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碳酸饮料汽水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2025 碳酸 饮料 汽水 生产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