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液体乳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
《2025版《液体乳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版《液体乳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液体乳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液体乳生产等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各类隐患,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液体乳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2、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工作人员未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增加食品污染风险。2 .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穿戴洁净工作服进入清洁作业区,可能导致交叉污染。3 .员工及来访人员未严格管控笔、首饰、钥匙等易脱落物品,造成产品污染。4 .工作人员在更衣及消毒过程中执行不到位,手部未彻底消毒即进入生产区域,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5
3、 .生产操作人员未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清洗消毒,导致清洁不彻底,微生物孳生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无菌空气过滤器使用次数超限且未进行有效监控和验证,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2 .通风、除尘设施布局不合理或长时间未清洁,导致车间空气污染及虫害侵入。3 .供水设施如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未定期清洗更换,影响水质,增加食品加工用水污染风险。4 .排水设施破损或未安装带水封的地漏,导致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增加虫害侵入风险。5 .收奶设施如罐口胶圈、软管污损未及时清洁消毒,可能导致异物进入,污染原奶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厂区绿化距离车间及仓库过近,且绿植品种易吸引啮齿类动物
4、和鸟类,增加虫害控制风险。2 .车间地面设计不平整,易积水,为微生物孳生提供条件。3 .冷藏(冻)库房温度控制不当,导致原料及产品发生质量风险。4 .常温库房湿度过大,易孳生微生物,污染产品。5 .废弃物存放设施设计不合理或未专区存放,存在废弃物溢出或渗漏导致微生物及虫害孳生的风险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包括食品召回制度及追溯体系,无法及时消除事故隐患。2 .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法规标准培训,导致对最新法规标准理解不足,增加违规风险。3 .未对委外实验室的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和管理,存在因实验室能力不足导致不合格产品出厂的
5、风险。4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未及时更新,无法全面识别和控制新出现的风险点。5 .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化学品清单及管控制度,存在使用非食品级润滑剂污染食品的风险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报告。3 .匿名报告:为保护报告人隐私,公司设立了匿名举报箱和匿名举报电话,员工也可选择匿名方式进行报告。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体乳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2025 液体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