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
《2025版《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版《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至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茶类饮料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茶类饮料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
2、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L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如超温、超压、超速等操作,导致设备异常运行。2 .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员工冒险作业,如要求无资质人员进行特种作业。3 .忽视安全警告提示标志,擅自拆除或移动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安全阀、安全防护罩、护栏、挡板等。4 .未按规定进行岗位交接班,重要信息未传递或传递不准确,导致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5
3、酒后上岗或疲劳作业,影响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增加事故风险。6 .未经安全培训或安全培训考核不合格即上岗操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岗位技能。7 .故意隐瞒事故隐患,不按规定上报或处理,造成事故扩大或延误救援时机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生产区域关键设备、设施未按规定设置DCS控制系统、SIS安全联锁装置、GDS气体报警系统或安全系统失效。2 .电气设备未按规定选用防爆设备,或防爆等级选用不当,失爆未及时修复。3 .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校验不合格仍在使用。4 .消防器材配置不足或过期失效,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5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应急设施损坏或不清晰
4、影响紧急疏散和救援。6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隐患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作业场所未经环保、应急管理等部门审批或许可,擅自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2 .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如安全通道不畅、安全距离不足等。3 .未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估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4 .对重大危险源未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5 .动火、临时用电、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安全措施未落实,交叉作业未设置专人监护协调。6 .作业现场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
5、漏洞:1 .未按规定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不清、不实。2 .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未及时更新,与实际生产脱节。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未得到有效执行,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制定或未定期演练,应急响应能力不足。5 .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即上岗作业,或资格证书过期未复审。6 .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导致隐患反复出现。7 .忽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未能有效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 .安全文化建设滞后,未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和价值观,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2025 饮料 生产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