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五年,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好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使县教育向更加均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县教育事业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着重大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的部署要求和县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实基础和
2、面临形势(一)教育现状我县位于自治区东部,地处济、桂两江汇合处,潺江北岸,毗邻桂东中心城市梧州市。东邻广东省封开县,南与梧州市区交界,西与藤县毗连,西北与昭平县相接,北接贺州。2013年梧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辖9个镇,总面积2781.72平方公里,总人口41.4259万人。1 .学前教育现状2025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17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5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8所,县属幼儿园1所,小学附属幼儿园144所),民办幼儿园22所,适龄幼儿约11410人,在读幼儿园(含学前班)总人数10349人(其中公办园6534人、民办园3815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0.7%,公办幼儿园占比63.1
3、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1.22%o2 .义务教育现状2025年全县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321所,其中初中15所,有教职工3082人,共有1400个教学班;完全小学72所,有教职工1451人,共728个教学班;教学点234所,有教职工505人,共4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670人,其中初中14858人,小学31812人。3 .高中教育现状2025年全县有普通高中2所。普通高中在校生6556人,其中中学在校人数为3401人,共有50个教学班,有教职工233人;高级中学在校人数为3155人,共有58个教学班,有教职工198人。4 .职业教育现状2025年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县中等专业学校在
4、校生3012人,55个教学班,教职工191人。5 .特殊教育现状2025年全县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51人,4个教学班,教职工14人。(二)“十四五”教育发展成绩1 .教育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日益显著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学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采取了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教师党支部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战斗堡垒
5、作用持续增强,广大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常抓基层党建不松懈。县教育党工委推行“书记在现场”工作法,突出主体责任,深入强化教育系统131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松懈。坚持“一岗双责”,运用基层监督“四合一”模式,制定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办法食堂管理制度等文件,严格监管各项资金使用,增强防腐败风险。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三是紧抓意识形态工作不松懈。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县教育局党组工作例会和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判会。坚持定期开展学校意
6、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推动学校管好“课堂学习、校园刊物、文化活动”三大阵地,进一步把牢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2 .县级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按照县新县城教育“五年三步走”重大事项和建设项目方案,县委县政府多渠道争取新建学校奖补、改扩建等项目的资金支持,挂图作战,逐步逐项推进重点教育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设施及教学装备水平,实施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等教育专项工程,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自治区标准。2016-2025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约7.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4.88万维修校舍3.15万11f,改造提升运动场地19.3万11f,新建围墙2
7、万m,挡土墙1.3万m;投入13765.62万元,购置学生计算机3200台,教师计算机2247台,图书128.3301万册,学生架床4231套,学生课桌椅15274套,空调189台,配置安装多媒体设备1185套;投入7053万元为薄弱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配齐补足中小学音体美器材共88272件(套)。全县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100%。在做好学校教学条件提升的同时,启动了县新县城新建学校建设工程,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目前高级中学已完成一期建设,于2018年秋学期正式招生开学,二期正在建设中;第一初级中学已完成一期建设,于2019年秋学期正式招生开学二期正在建设中;第一实验小学和第一幼儿园于2026
8、年秋学期正式招生开学。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动员及业务培训会,制定下发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压实责任,大力推进全县8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173所义务教育保障战役项目建设,筹措资金3.05亿元,新建了农村中小学校教学楼等校舍10.2万师,维修2万师,新增运动场地124.7亩。同时划拨城镇用地812亩,投入资金2.8亿元建设新县城中小学。2025年底,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师生比已达到督导评估标准要求,87所迎检学校
9、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全县已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标准,已顺利通过了国家、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4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县坚持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抓手,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一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制定了教师培训方案,组织教师参与“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实现了教师素质与专业水平双并进。二是做好教师招聘工作。2019年通过优秀遴选、直接面试签约、公开招聘、特岗面试共新招聘教师243名;2025年新招聘教师392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中学段努力推进
10、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与新高考接轨,拓宽备考渠道,积极备战高考,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19年中学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75人,上线率14.39%;本科上线人数959人,上线率78.87%,一本上线人数比2018年增加25人。初中学段坚持以常规教学为抓手,坚持以教学开放周为载体,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组织达860多名初中教师在全县开展“学优课、上好课”教研活动。小学教育坚持以片区教研为主体,牢牢抓住县、镇、校三级教研网,积极开展各种优质课比赛,全县上下形成活泼有序的教研氛围,各种赛课有序推进,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5 .巩固拓展教育保障工作成果2025年底,全县6-16周岁适龄
11、儿童6042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适龄儿童9175人;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中小学失学辍学保持动态“清零”。2016-202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共发放资金6094.12万元,资助学生108923人次。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5310人,受理金额17803.6万元,顺利完成“十四五”的资助项目,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十五五”期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始终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组织领导,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学生失学辍学动态监测,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继续发挥联防联控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双线四包”责任
12、制,深入实施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严防辍学新增反弹,确保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失学辍学动态“清零”。继续加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确保不漏一人。同时,严格按照“四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学生的资助体系,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全覆盖,为控辍保学创造良好条件,持续巩固教育保障工作成果。6 .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十四五”期间,以建立和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县委、县政府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和均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明显,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等制约全县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一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力促师资结构均衡。2019年通过优秀遴选、直接面试签约
13、公开招聘、特岗面试共新招聘教师243名;2025年通过优秀遴选、直接面试签约、公开招聘、特岗面试共新招聘教师392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随着年轻教师的引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优化。二是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力促师资素质均衡。县委、县政府重视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着力促进城乡师资素质均衡,进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工作实行“捆绑式”考核,不仅参与交流的干部教师,连双方所在学校都有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通过交流干部教师这一“媒介”,推进交流学校间在师资、管理、教学、科研、资源等多方面的对接。进一步扩大双向交流规模,加大农村学校进城交流人数,加大县属学校下乡交流点数,建立了“
14、1+X”新模式,即每处县属学校对点23处农村学校,组建城乡联合校,着力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7 .校园维稳工作卓有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校园维稳工作,并根据上级相关安排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整改工作要求,校园维稳工作效果显著。一是推进校园“4+N”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落实“二十条底线”整改为契机,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善了275所围墙、护栏等实体防范设施建设;安装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275套,校园视频监控系统275套;派驻470名专职保安。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校校门及周边50-200米区域设置安全区或限速、警示标志,施划减速带。二是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有关会议精神
15、落实自治区“十严格”要求,加强离梧返梧“六类人员”摸排,严格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盯紧学校人群重点区域。结合开展抗疫爱卫“五大清洁行动“,确保学校防控安全。组织教育系统党团群爱心募捐,捐赠物资款122多万元,助力抗疫。三是加强校园及周边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中小学校和民办幼儿园以及可能导致学生群死群伤的食品、卫生及饮用水、消防、校车、学生宿舍等安全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四是抓好学生防溺水工作。出台县教育系统2025年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方案,通过文件细化责任清单抓落实,针对问题抓整改落实,找准不足抓完善的工作思路,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六不
16、准”。同时联合当地政府在河边、湖边、水塘边等地设立安全警示牌。加强重点部位及隐患水域的巡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问题,明确专人,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排除险情。(三)主要问题1 .学前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薄弱经过“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我县学前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学前教育仍是我县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一是资源总量和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公办幼儿园占比偏低,幼儿园布局不够合理,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运转困难。三是幼儿教师数量短缺、专业水平不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四是幼儿园保教质量参差
17、不齐,城乡差距大,“小学化”现象依然存在,非法学前教育机构监管难。2 .义务教育均衡有待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期间,我县义务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需进一步均衡,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还较为突出。一是学校教育资源不够平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的差异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原因,镇中心校与村完全小学、教学点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二是个别学龄儿童不能就近入学。按照“合理布置、优化配置、适当撤并、扩大规模、整合资源”原则,优化撤并了一些规模小和交通极为不便教学点,大部分镇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在村完全小学就读,出现个别学校服务半径偏大,个别学生上下学路途较远。
18、三是群众办学思想意识不强,不配合教学用地征收工作,导致部分教学点生均用地及运动场地面积不达标。3 .实施教育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十五五”期间,在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沙头镇、京南镇、岭脚镇等需求集中的人口大镇新建12所公办幼儿园。大力推进县新县城“五年三步走”项目以及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另外,为解决生源分布不均问题,拟计划开展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项目。目前上述项目还存在部分资金缺口。4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优化目前我县部分农村学校还存在专业教师与学科不配套,薄弱学科教师不足、师生比不合理等现状。另外部分教师参与科研积极性还不高,特别是在学校观摩“一师一优课”
19、全国优课校本教研还不够到位,不够扎实,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教师有职业倦怠感。5 .学校安全工作难度大根据相关部署,我县所有中小学要完成专职保安派驻,实现校门防冲撞系统安装率达到100虬目前我县的学校点多线长,且购买校门防冲撞系统设备的资金还没有得到落实。另外,县域校园一键报警、校园视频联网建设资金尚未得到落实,所有中小学要完成专职保安派驻,实现校门防冲撞系统安装率达到IO0%的难度大。(四)面临机遇1 .国家及自治区教育战略的升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为
20、实现这一总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这一布局强化了教育现代化在实现总任务中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坚持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家及自治区教育战略的升级,势必引导更多资源往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倾斜,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契机。2 .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程度备加关注,对优质教育
21、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对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县必须以更大的勇气与魄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按下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教育的优质化、多样化和均衡化的加速键,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产品与服务,让县的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得起、上好学”,持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3 .教育信息化成为撬动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引擎在信息时代,特别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加持下,社会各领域都在发生剧烈变革,教育行业也必然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以
22、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特征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日新月异,学校形态、学习方式和组织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使知识和思想的获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获得了革命性的提升。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县教育资源的供给并优化其配置布局,是县实现教育事业突破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五五”期间,努力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也是破解县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的“时代命题”。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23、想为指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打造美好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均衡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文化支撑,为我县“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教育支撑。(二)基本原则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生命成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
24、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美好生活奠基。优化布局,促进均衡。科学配置区域教育资源,建立同我县发展格局匹配的各级各类教育空间布局。坚持“均衡化”原则,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最佳效益,实现我县教育设施、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补足短板,协调发展。着力补上学前教育短板,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扶持经济相对薄弱区域教育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缩小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紧密结合我县教育事业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教育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