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docx
《“十五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要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在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关键五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建设基础和面临形势“十四五”以来,
2、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县发展大局,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第一节取得的主要成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步伐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一、民生保障显著改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彻底告别绝对贫困,“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大理至铁路建成通车投入运营,至凤庆
3、高速公路实现通车,云临高速加快推进,全县人民通铁路、通高速公路的梦想变为现实,发展史上综合交通迎来了“第一次跨越”,区域性交通枢纽正加速形成。晓街河水库等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岔河水库等工程加快推进,茂兰河水库、马街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天然气管道支线(段)通气投产,城乡电网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列入国家试点的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有序推进。信息网建设发展步伐加快,5G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4G网络主城区和重点乡(镇)实现全覆盖。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有序推进,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全覆盖,全面建立基本医保、
4、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四重保障”,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全部“清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得到深入落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各族干部群众绿色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森林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4%o启动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美丽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城“六城同创”工作,“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进,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质达标,河(湖)长制有效落实,江河治理及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二、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十四五”末,实现地区
5、生产总值130.9亿元,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96亿元,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亿元,增长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1亿元,下降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5亿元,下降4.3%;外贸进出口总额0.068亿元,下降86.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8元,增长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1元,增长7.4%;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69.98亿元,增长2.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9%,控制在4.2%的目标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6、其他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截至2025年底,共实施了3个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1个民族特色村,1个示范社区,220户示范户等项目,打造了一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典型,有力支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全力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特色县培育,产业特色优势逐步显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社区)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经济发展、公
7、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方面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良好趋势。城市建成区绿化地面扩大,城市生态景观持续加强,城市污水、垃圾设施相继建成使用,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旧城改造、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建设成效显著。三、民族教育稳步提升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基本实现一县一示范、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县第二完全小学投入使用,县第二完全中学即将建成,“全面改薄”提升工程按时完成,教育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大力推
8、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专项工作顺利实施。四、民族文化日益繁荣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共完成“彝族支系香堂人打歌”“彝族朝山会”“彝族关龙调”“云州喷呐乐”“鸡肉米线”“手撕鸡”等6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挖掘申报为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市级非遗传承人4人;县级非遗保护项目72项,县级非遗传承人130人。由文化和旅游局创作编排优秀节目,参加省、市举办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其中:哦嘎像侏估切兰荣获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声乐节目“传承奖”和“彩云奖银奖”;放猪调荣获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
9、展演“彩云奖金奖”;俐侏阿味荣获省第十一届歌舞乐调演节目“彩云奖银奖”。五、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十进”活动为抓手,不断向基层延伸,扩大创建覆盖面,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忙怀乡、涌宝镇2个乡镇和茂兰镇牛圈菁村团山等10个单位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名同志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9名同志被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六、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更加有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治理和管理民族事务,用法治手段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协调民族宗教关系,民族团结、宗教和
10、谐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全面落实好宗教工作督查整改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按照立行立改和举一反三原则,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层级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均占到相应层级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与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在全县9个宗教活动场所全面开展“五进”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更加坚定,1个宗教活动场所被命名为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3个宗教活动场所被命名为省级和谐寺观教堂,4
11、个宗教活动场所被命名为市级和谐寺观教堂。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结果。同时,对标”在全国作出示范”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全县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艰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思路还不宽,创新举措还不多,示范引领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境外局势复杂多变,民族问题同边境问题、宗教问题
12、国际问题相互交织,一定程度还存在渗透风险隐患;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有待加强,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还需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第二节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大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关键五年。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的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
13、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要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主线和核心要义,贯穿建设全过程各领域,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强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果,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赋予
14、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的历史使命把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五五”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扣在全市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中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自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研究、谋划、推进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沿着中
15、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化实践和探索,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三、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的强大动力202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肯定了脱贫攻坚给阿佰山带来的深刻变化和阿依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情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不仅是对班洪乡、班老乡的10位老支书们的深切关怀,也是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全体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给我们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思想动力和精神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强基层
16、党组织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县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各族干部群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篇章”的信心决心和强大动力。四、基本县情新内涵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的发展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把党的民族政策与实际紧密结合,团结带领各民族手足相亲、同心筑梦,解决了很多难题,办成了很多大事,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跨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长期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特点、时代特征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民族”基本县情呈现各民族信念更坚定、思想更凝聚、发展更迅速、文化更繁荣、治理更有效的时代新内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欠发达”的县情特点和“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相互交织”的突出特点,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
18、全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深入研究分析面临的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着力在编制实施建设规划、丰富建设内容、集聚各方资源、提升示范效应等方面探索创新,不断推进民族地区治理的实践,不断积累民族地区治理的经验,不断作出民族地区治理的示范。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
19、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守正创新、慎重稳进,融入全市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努力在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争当先进、作出示范,防范和化解影响团结稳定的风险隐患,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
20、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第二节建设原则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位推动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保障,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二、坚持人民主体、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迫切、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三、坚持围绕主线、示范带动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
21、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统一和反对分裂、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的意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四、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进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形成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建设局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五、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全局谋划性,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按照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行动计划,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第三节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到二。三
22、五年省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远景目标,科学谋划、合理确定“十五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一、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二。三五年,将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族政治上团结统一、经济上共同富裕、社会上互嵌互融、文化上美美与共、治理上共治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更加牢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成为各族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民族工作在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发展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繁荣民族文化、增强治理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全面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二、“十五五
23、时期主要目标着力在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争当先进、作出示范,为全面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坚定,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更加坚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行动更加坚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树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保护和创
24、新交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普及,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持续增强,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更加稳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成常态化机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全域创建格局基本形成,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交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民族团结 进步 示范区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