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概述1第一节规划背景1第二节主要依据2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3第四节规划思路与目标3第二章发展基础4第一节整体概况4第二节十四五交通发展回顾5第三章发展形势和要求14第一节发展形势14第二节生态发展要求18第三节产业发展要求20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21第一节指导思想21第二节发展思路和发展原则21第三节发展目标23第五章重点任务26第一节加快空、铁、水等区域交通物流体系建设26第二节完善互联互通公路网及城市道路路网27第三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西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桥头堡.32第四节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34第五节建设完善的市域静态交通体系36第六节打造
2、智慧化市域交通系统38第七节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39第八节提高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41第六章重点工程项目44第七章实施保障48第一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8第二节政策保障49第三节资金保障49第四节科技与人力资源保障50第五节加强建设与养护的管理51第六节建立评估考核体系52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规划概述第一节规划背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具有基础性、服务性、引导性、战略性属性,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加快研判市十五五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谋划新形势下市综合交通发展的重点,提出适合市的交通发展思路、目标、战略,进一步补齐短板,增强有效供给,加强与大湾区轨道交通、航空、高速公路、水路
3、等交通对接,构筑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功能明晰的综合交通发展布局体系,指导近期交通设施建设,市必须进行“十五五”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制定新的交通运输建设发展规划,以适应市新一轮发展的需求,为市发展保驾护航。当前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省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是市实现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重要时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市以“强骨架、构网络、建通道”为总体思想,将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进一步坚定交通运输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4、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把交通发展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加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关上位规划、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本规划。第二节主要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正),2017年n月(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3)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2010年)(4)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0年)二、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2)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2On年)(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4)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14年)(5
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三、上位及相关规划(1)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2013年)(2)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3)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5-2035年)(4)省航道发展规划(2025-2035年)(5)省港口布局规划(2026-2035年)(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7)广佛肇交通基础设施衔接规划(20U-2030年)(8)市公路网规划(2009-2030年)(9)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五五”规划(10)港总体规划(2008-2030年)(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
6、13)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14)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6-2035年)(征求意见稿)(15)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6-2030年)(16)市县道网规划(2026-2035年)其他相关规划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本规划范围为市行政辖区。规划期限为2026年至2030年。第四节规划思路与目标本次编制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促进发展。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布局通道路网、市域路网和道路运输网,完善市域与周边铁路、高速公路的连接通道,升级改造干线公路,推进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和安保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要素
7、流通、全面完善市域发展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第二章发展基础第一节整体概况一、区域概况市属于省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省中部,市东部,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下游交汇处,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相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市距市区约42公里,距广州约70公里,距佛山约65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市域水陆路交通便利,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国道321线、省道263线、省道118线、广茂铁路、二广高速、江肇高速、肇花高速、广佛肇高速贯通全市,境内西江、北江、绥江内河通航里程128公里。距离东站约30分钟
8、车程,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约1小时车程,属于广佛肇1小时交通圈。二、规划基础“十四五”期间,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至2025年末,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位居各县(市、区)前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7.5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增长5.2%,GDP总量位居各县(市、区)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分别增长7.18%、9.1%、7.16%,规上、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在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多次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中国
9、十大特色休闲县市”。成为省唯一纳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唯一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的地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名单。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广佛肇轻轨、广佛肇高速、汕湛高速(段)、大桥、飞鹅岭防汛道路等一批外联内通道路建成通车,基本实现“镇镇通高速”,对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步伐全面加快。大力实施东城片区、彭冲湾片区改造建设工程,新建或改造市政道路约13.7公里,城区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四好农村路”工作成效明显,被省交通厅评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荣获“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称号,绥江沿线自驾
10、休闲游线路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奇石河旅游风景区等4个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第二节“十四五”交通发展回顾一、发展成就“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集中力量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格化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和“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运输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形成了以快速交通网络“东进西优北拓南联”,高速公路干线“二纵二横”,国道、省道、县道“三纵四横”主通道路网的公路交通网为主体,以铁路、水路为辅助,以交通综合管理执法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现代综
11、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加强,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在“十五五”时期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外通内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1)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十四五”期间,轨道交通迎来新的发展,广佛肇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市步入城轨时代。广佛肇城际铁路简称“广肇城际线”,是连接广州市、佛山市和市的重要通道,呈东西走向,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放射线路之一。(2)公路网络运输体系逐渐完善截至2025年底,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51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30.02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均公路里程为28.74公里/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高快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十四五
12、期间开通了广佛肇、汕湛(清云段)两条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5公里,动工建设省道260线、263线改造等项目。全市已基本形成快速交通网络“东进西优北拓南联“,高速公路干线“二纵二横”,国道、省道、县道“三纵四横”主通道路网的骨架网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3公里,密度为9.69公里/百平方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水平日渐提升。完成水仙路、畔台一至三路、贵华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建设,完成广佛肇轻轨站连接线(A线)、东进大道三期(国道321大沙段)等建设工程;推进商业大道东西延线,贞山新城“四横四纵”路网,东城片区、彭冲湾片区、珠宝玉器产业园周边市政路网等市政道路开工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突显。“十四
13、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约312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改安全隐患路段约10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63个项目,里程达215.604公里,新改建桥梁16座,维修及修复危桥16座,实现乡镇和建制村IC)0%通车率。市全力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经过“十四五”期间的不断深化,2026年获得“全国四好农村公里示范县”称号。(3)水运港口优化提升明显“十四五”期间,市拥有5个水运港口,与“十二五”末期数量一致;新增码头泊位1个,总量达18个。货物吞吐量显著增加,“十四五”货物吞吐总量增加至4340万吨,较“十二五”3060万吨增加1280万吨,增长约41.83%。集装箱吞吐量由“
14、十二五”期间总量117.41万TEU增加至“十四五”末期151.19万TEU,增长约28.77%,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明显。岸线资源进一步整合,港口布局逐步优化。(4)枢纽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客运站场建设稳中有升。市拥有市粤运汽车站、市槎山客运站、市汽车站东城站、威井客运站、石狗客运站等多个客运站。其中,市粤运汽车站,占地面积11046.77平方米,停车位约75个,发车方向有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等地。市槎山客运站,占地面积4395平方米,停车位约60个,主要承担市内大沙、江谷、罗源、威整等各乡镇农村客运。为完善物流网络,推动资源输入输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2019年完成罗源镇乡镇运输服务站建
15、设,占地总面积2593m,其中物流园区160Om2。公交场站方面,市中心城区有12个公交首末站,中途停靠站点190个,4个公交停车场,分别为高狮停车保养厂、槎山停车保养厂、高狮邓寨公交停车场和清东停车场,占地总面积为27140平方米。多式联运取得新成效。积极发展水公铁多式联运模式,市永泰码头、南江码头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佛山货运中心签署了关于为港口码头周边货主提供从业务咨询到提箱还箱的全流程集装箱运输服务的合作协议。在港港区永泰港码头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铁水联运的“无轨铁路货场”,携手广铁集团试点推行水公铁多式联运新模式,打通了“北粮南运、东联西拓”的铁水联运绿色通道。专栏1“十四五”
16、时期全市公路水路运输量发展情况指标单位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5年2015-2019年均增速2015-2025年均增速公路客运量万人230238237238226114-0.49%-20.04%公路货运量万吨653638671773631636-1.69%-1.19%水路货运量万吨20812853535445-50.54%-44.43%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61666989389197791010.40%6.8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EU26.728.233.435.329.924.42.05%-2.87%(二)舒适便捷的综合运输服务稳步提升(1)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
17、升客货运输能力稳中有变。截至2025年底,全市拥有陆路运输交通工具共278990辆,其中汽车81179辆,摩托车196789辆,挂车914辆,其他类型车108辆;拥有水路运输机动船19艘,总净载重量达8699吨,总功率达3181千瓦。2025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公路营运性客运量从平稳下降趋势转为断崖下降,但公路货运和港口吞吐量均保持一定的年均增幅。至“十四五”末期,市“十四五”实现全社会客运总量达1053万人次、客运周转总量达14386万人公里;货运总量达3683万吨、货运周转总量达176777万吨公里。公路货运方面,至2025年底,拥有载货汽车共15033辆,货运量为636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5
18、437万吨公里。水路货运方面,至2025年底,拥有运输机动船19艘,货运量45万吨,货物周转量7534万吨公里。公共交通日渐便捷。至2025年底,全市拥有农村客运车辆63辆,新能源纯电公交车U3辆,开通城乡客运线路10条,公交线路15条,建有乡镇候车亭31个,全市13个镇(街),U3条建制村通客车,已全部实现客车通达率100%,其中78个建制村通农村客运班线,35个建制村通公交路线。(2)邮电业务服务提升明显“十四五”以来邮电业务规模快速扩大,行业整体实力提升明显。至2025年底,全市邮电行业拥有19所邮政所,实现业务收入4.06亿元。实现全市U3个建制村“村村通邮”目标,构建完成农村邮政网络
19、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3)疫情防控保障人民健康2025年初,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市交通部门针对8个高速出入口4个市县交界联合防控检疫点以及汽车客运站等重点区域,累计检查车辆194319辆,检测人员达431861人次,移送医学隔离和观察44人。()行业管理体系成效显著(1)交通领域规划指引不断加强市编制了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2017-2035)、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市大沙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等与交通领域相关的规划文件;制定了市大沙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5-2023年十大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5-2035年)(草
20、案)。为市“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2)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紧抓安全生产红线,不断健全完善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完善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提出“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并落实,强化协同监管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为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聘请第三方专业力量对交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覆盖式检查,明确整改对象和整改时间。建立了市交通运输局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实现“非现场执法”全市全覆盖。在全市主要交通干道设置了9个非现场检查系统,全天候监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有效减少了违法运输车辆上路。二、主要存在问题
21、一)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网络有待完善(1)市域中北部区域高速公路便捷性不足截至2025年底,市中北部地区跨市高速出行仍需通过省道或县道完成,高速公路便捷性不高,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高速公路仅有广佛肇高速、二广高速。需加强高速公路联络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高速公路出入口站点建设,增强市中北部地区对外交通联系。(2)市域普通公路技术等级低截至2025年底,市普通公路技术等级、密度偏低,全市二级以上公路仅18.99%,容易造成局部道路拥挤,通行效率低。(3)市域主干道路网结构不平衡市域内缺乏东西向主干道路网,东西向交通通行能力不足,例如江谷镇区至龙甫镇区需绕行至中心城区、江谷镇区至迳口镇区需绕行下的
22、镇区等。(4)市域乡村公路建设水平不平均市域部分县乡公路、农村公路路况稳定性差。部分农村公路已完成“四好农村路”改造提升,但大部分农村道路技术水平低、安全设施不足。专栏22025年市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汇总表指标全省市市数值排名数值公路里程(公里)221801.714435.771516高速公路里程(公里)10439.2689.96113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5.814.63159.68全路网面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124.796.918130人口密度(公里/万人)19.334.5728.74经济密度(公里/亿元)2.16.483.7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1914.31619三
23、级及以上公路占比()29.3211721.4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9089.616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82.868.920平均技术等级3.53.5212(5)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落后截至2025年底,市辐射大西南地区运输通道能力不足,水路运输通道能力薄弱,码头泊位级别低,数量少,大型货运船只无法通航等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好西江、北江的黄金水道,过度依赖公路运输,与大西南地区缺乏高效快速的运输通道。全市货运枢纽集中分布在大沙镇、中心城区,梯级物流节点体系不健全,市域乡镇运输综合服务站点建设落后,各乡镇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运输能力,运输通道基础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停车配套设施又供应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综合 交通运输 体系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