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议.docx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建议摘要2018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2018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面
2、较为狭窄。笔者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及实际调查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些许不足。1.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参与感不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历史悠久,是我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也是高校文学院(中文系)的主干专业,侧重于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工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文专业渐渐形成了以师为主;以教为主;的教学思维定式,强调教材的权威和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终将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军。因此,过分突出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
3、思维的发挥,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志,更无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授课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语言类和文学类课程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是非常重要的授课内容。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课程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都是中文系学生应掌握的核心课程,但很多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当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出现直接冲突时,转变教学目标侧重点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理解授课内容的能力,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借用工具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教学过程欠缺德育和美育从K、A、P三维教学目标来看
4、中文专业一直坚守着以知识与能力;(K)为主的教学目标;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教师开始注意到过程与方法;(P)的创新。中文系课程教授过程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正视。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由此可见,美育;和德育;在教学中占据重要
5、作用。4.学习成果测评以笔试为主中文专业必修课大都是闭卷笔试,单一地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仅靠临时复习;和主观发挥;便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合格或者及格以上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考核,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与检测体系,只注意到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5.课程系统安排不合理高校中文专业的部分课程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课时安排不均衡,如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微格教学实践课程只有半个学期;二是课程教学时间顺序安排不合理,如文学概论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文学史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导致部分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有理论先行;之感。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 文学 专业教育 教学改革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