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ppt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介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介绍 依据标准:依据标准:DD2006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行标行标;DZ/T0158-9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ZB/TD10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GB958-99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国标;国标;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地质图用
2、色标准及用色原则行标行标;D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试行);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DZ/T00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行标行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1:5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3););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
3、部,质矿产部,1986););DZ/T0167-95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2021/6/161参考资料:1:50000区调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区调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沉积岩区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花岗岩区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万区域
4、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变质岩区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火山岩?火山岩?青藏高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青藏高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1 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1:50000)区调是基础,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更是地质工作者的基础;区调是科学研究;区调的2次扩军2021/6/162一、综述一、综述1、有关定义区域地质学
5、区域地质学:其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地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阐明指定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的总体特征,探讨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矿产勘查、成矿规律分析、地质环境评价及其有关经济建设提供综合性基础地质资料。区域地质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地史阶段各地区地层系列,沉积岩系建造性质、地层界面性质及古地理变化,重塑地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恢复沉积史;(2)研究区域火成岩、变质岩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过程、性质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3)研究构造方向、形态、类型及其组合特点,力学边界条件、构造运动过程、时期和性质
6、大陆壳的形成过程及深部构造特征,划分构造单元,研究各种构造成因机制;(4)研究各种矿产分布及成矿地质背景,即研究矿产形成与地层、岩石、构造及各种地质作用的时空关系。2021/6/163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过去曾经叫区域地质测量。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充分研究和应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当代地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区域
7、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者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土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区调不是填图,是综合研究。填图是区域地质调查的手段之一。2021/6/1642、基本要求目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3.5 3.5:“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必须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和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客观准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矿
8、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简单地说:目的是: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地质顾名思义是地球的性质(地球的论述)广义的地质包括了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构造、矿产,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重砂、放射性等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和矿产等。构造可以理解为构成造就,格架就是形态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就是要恢复和阐明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和矿产在四维空间的形态和演化。2021/6/1653、基本工作内容从上述定义和基本要求中,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内容目标任务(1)查明区内地层的特征;(2)查明区内岩石特征(沉积岩、岩浆岩
9、变质岩、混杂岩);(3)查明区内构造特征;(4)查明区内古生物特征;(5)查明区内矿产特征;(6)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2021/6/166巴底幅、小成都幅的1/万区调联测的任务书:(1)对弱变质岩区,采用构造-地层法,查明各组界线、区域延展性、岩石及组合,沉积、层序、变形、变质样式和特征。(2)对丹巴变质岩,继续采用构造-岩性(层)-标志变质岩的三重填图方法,划分变质带和变质作用类型,恢复原岩,进行区域对比研究。(3)对岩体解体为侵入体,归并为单元、超单元,查明基本特征和侵入年龄,阐明岩浆作用规律及区域构造环境。(4)查明褶皱、断裂、地
10、质体空间形态、变质带方向,建立区域构造格架,进行构造级别、序次和地壳结构层划分,建立各类地质事件序列,阐明地质发展史。(5)提出一批工作和研究程度较高的剖面和典型地质现象资料。通过典型示范地质资料,阐明松潘-甘孜褶皱系地槽型沉积、火山作用,岩浆活动,多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各阶段地质特征。(6)建立各种地质影像解译标志,结合野外填图进行验证,检验影象单元与野外地质体的吻合程度,提高制图质量。(7)全面收集区内矿产资料,编制矿产分布图。重点对金矿点、异常和找矿线索进行检查。顺便进行旅游地质调查。(8)调查新构造运动的各种标志,圈定灾害地质体。(9)设置变质岩区研究专题。2021/6/1674、基本方
11、法、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剖面测量:剖面记录及剖面小结路线调查(地质点和点间路线):观察记录应:规范、正确、详尽。点号、坐标、位置、点性、描述、遥感影像、样品、照相、素描、路线地质等。图件: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图等(2)综合研究)综合研究综合研究贯穿于整个区调过程中:立项、设计、填图、连图、专题研究、综合整理,等等。(3)数字填图和数据库建设)数字填图和数据库建设成功开发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采成功开发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
12、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数据库建设2021/6/168二、工作程序二、工作程序3.2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一般包括。1、组队2、收集资料3、野外踏勘4、设计编审5、野外调查6、资料整理与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7、野外验收8、图件编制与最终成果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9、报告编写10、成果验收11、成果出版12、资料归档与汇交2021/6/1691、组队、组队3.10根据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术骨干组成。多幅联
13、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应根据任务要求,组织任务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队伍应根据任务要求,组织任务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队伍3.6除进行详实的基础地质调查外,对调查区存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和城市地质等重大问题,必须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内容。3.7重要成矿区带所开展的区域矿产调查的图幅,应视工作区特点和研究程度开展必要的物、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物、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3.8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综合运用物、化、遥等多种
14、技术方法,加强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研究,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2021/6/16102、资料收集与利用、资料收集与利用(1)4.1数字地形资料准备数字地形资料准备4.1.1 1:50000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2)4.2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初步建立地质构造格架初步建立地质构造格架4.2.1 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
15、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本次工作主攻方向。4.2.2收集调查区已有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等调查成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如“地质志”,“地层典”等)、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及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等。4.2.3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及对比处理,要准确把握前人划分填图单位的含义,在地质填图中正确运用,必要时可进行合理的修定。4.2.4系统收集前人的样品测试成果,在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精度、测试单位全面了解和对其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4.2.5收集矿产资料,综合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
16、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圈定有利异常及重点工作区,作为部署野外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依据。4.2.6 查阅调查区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地形、道路、物资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2021/6/1611(3)4.3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4.3.1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的目的是为解决图幅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问题提供空间信息。遥感影像图是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处理和制图。43.2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据。选择其中现势性强、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
17、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数据。4.3.3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遥感数据图像。4.3.4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4.3.5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全过程。4.3.6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
18、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2021/6/1612(4)4.4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4.1提取隐伏地质体提取隐伏地质体(如隐伏岩体、隐伏矿床等如隐伏岩体、隐伏矿床等)的物理信息。的物理信息。4.4.2详细收集调查区内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如区域重力、航磁、航放以及电磁测深、地震剖面和物探测井等资料。要尽量收集使用最新资料和高精度资料。4.4.3对收集到的资料为使其统一,应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对以往工作进行评述,明确该资料能够解决该地区的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4.4.4对对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
19、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4.4.5 应充分利用收集到的钻孔资料,测定岩芯物性参数,也可利用物性测井资料反演物性参数,了解岩石的垂向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地质矿产解释奠定基础。4.4.6根据各种地质体(包括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规模和分布情况,确定地球物理场进行地质和矿产解释的解译标志;利用解译标志,并和野外实际调查紧密配合,达到合理解译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的目的。4.4
20、7根据需要编制各种1:50000地球物理基础图件: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航空放射性异常图等。在综合研究和解释推断的基础上,在覆盖区,结合钻孔等地质资料编制推断解释成果图:如推断地质构造格架图、控制剖面地质断面图以及局部典型地段的立体(三维)地质(构造)图。4.4.8在物探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物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2021/6/1613(5)4.5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5.1应
21、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依据不同性质、不同方法的地球化学资料,正确地利用与研究。4.5.2区域化探、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地学应用与研究信息。其应用范围大体为:(1)基础地质:(a)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b)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2)矿产地质:矿产地质:(a)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b)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球化学特征;(c)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
22、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球化学标志;(d)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
23、检查工作安排建议。(3)环境地质:(a)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b)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c)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d)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4.5.3有关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图件编制及异常查证等具体方法技术,见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等。4.5.4对于化探资料利用,特别是西部景观复杂地区化探资料,应进行方法技术质量评估,以便正确利用该项资料。4.5.5在化探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
24、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2021/6/1614(6)4.6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6.1 钻孔资料是浅覆盖区、大型盆地区、海岸带(区)和平原区获取第四系、基岩地质和区域矿产地质资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各类钻孔资料,包括钻孔岩心编录资料和岩心实物资料。4.6.2用于揭露重要地质界线、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而施工的钻孔资料均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地质编录。对岩心编录资料的收集要注重其原始性,包括岩心描述、各种照片、素描或影像资料、各种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等。4.6.3 尽可能收集岩心实物资料,如岩心岩相、矿化、化石
25、标本等。结合研究内容,补充编录资料和补采测试样品,以便建立调查区第四纪地层格架,并了解第四系覆盖层之下基岩和矿产地质的基本特征。4.6.4 对收集到的钻孔资料应进行质量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为第四系分布区部署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思路。钻孔资料对地表调查有指示意义。2021/6/16153、野外踏勘、野外踏勘 5.1.1野外踏勘必须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填图设计书编写前完成,野外踏勘必须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填图设计书编写前完成,为设计书的编写提供第一手实际资料。5.1.2应选择不同类型地质体分布区并结合自然地理区进行路线踏勘。踏勘路线应选择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复杂的路线为主。每幅图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区域 地质 调查 方法
